All posts by XM

锂业龙头一月股东下降23%!谁在收集筹码?

以锂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板块无疑是近期A股市场的明星。大量资金涌入,推动相关股票屡创新高。

股东户数是观察个股背后资金动向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股东户数减少,表明可能有机构等大体量资金正从中小投资者手中收集筹码。

最新披露的股东户数显示,多家锂电公司在7月股价上涨过程中,股东户数出现大幅缩减。结合交易所披露的龙虎榜看,机构席位高位扫货是造成相关公司股东户数减少的重要原因。

 

赣锋锂业7月股东户数骤降两成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截至记者发稿,已有超过200家上市公司通过互动平台等渠道披露了截至7月末的股东户数。与6月末数据相比,部分公司股东户数降幅明显,显示公司筹码集中度显著提升。其中,股东户数降幅最显著的便是锂矿龙头——赣锋锂业。

截至7月30日,赣锋锂业A股股东数为141846户,较6月末的184567户下降23.15%,降幅目前居所有可比公司之首。在7月股东户数下降过程中,赣锋锂业股价屡创新高,月线涨幅达61%。

进入8月,赣锋锂业股价在本周前3个交易日经历宽幅震荡,今日收盘涨8.45%,报收于190元/股。今年以来,赣锋锂业累计涨幅已有88%,公司最新市值2731亿元,居稀有金属行业市值第一。

赣锋锂业日线走势

股价快速拉高的同时,赣锋锂业7月共被交易所公布了3张单日龙虎榜,机构席位在这3张榜单中皆有现身,且多数分布在买入一侧,显示机构资金是赣锋锂业本轮上涨行情的重要推手。

如赣锋锂业7月21日的龙虎榜中,买入前五出现两家机构席位,买入额分别达1.78亿元、1.23亿元。同日,现身卖出侧的3家营业部席位,卖出金额均不到7000万元,另有1个机构席位卖出6675万元。

赣锋锂业7月21日龙虎榜

受益于锂电行业景气向好,赣锋锂业曾于7月15日上修半年报业绩预告,将今年上半年净利润预告区间从此前的8亿元至12亿元上修为13亿元至16亿元。

赣锋锂业日前在互动平台表示,预估未来3年锂盐产品维持供不应求状态。从需求端看,新能源车销量增长斜率提高,尤其是欧洲市场持续超预期;在供给端,新建项目一般建设周期要18个月以上,新建项目投产可能会集中在2023年,预计2021年国外新增产能较少。

 

多家锂电池公司股东户数下降

除赣锋锂业外,还有多家锂电产业链公司7月股东户数大幅下降。

多家锂电池公司7月股东户数出现下降

如互动平台信息显示,天原股份7月30日股东户数为“5.1万左右”,较6月末的“6.5万左右”下降约22%。天原股份此前曾披露,与宁德时代及宜宾锂宝签订合作协议,将开展战略合作,充分抓住新能源产业链发展机会。

融捷股份7月末股东户数为2.33万户,较6月末的2.74万户下降约15%。融捷股份7月15日披露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至1500万元,同比增长275%至462%。融捷股份表示,上半年受益于新能源车、储能等行业迅速发展,锂电池材料及锂电池设备需求旺盛,公司锂盐产品和锂电池设备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加,经营效益明显提高。

此外,天齐锂业、雅化集团、精测电子等锂电相关公司7月股东户数降幅均超过8%,且多数在近期的龙虎榜中获机构席位买入。

 

热门赛道基金配置比例创新高

事实上,主流机构在7月份之前已大举进驻新能源等热门成长主线。据广发证券测算,以“主动偏股基金+灵活配置基金”为统计口径,新能源车产业链、半导体等热门赛道今年二季度末的基金配置比例均处于历史100%分位数,且趋势连续向上。

机构抱团新能源等成长板块,势必是看中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相关先进制造业的长期增长逻辑。但也有业内人士提醒,随着部分赛道出现“交易拥挤”的情况,若后续机构资金规模扩张不及预期,则投资者还是需警惕股价高位波动风险。

招商证券策略首席张夏表示,股价持续大涨使全球的新能源车和A股的锂电板块总市值包含了较高的渗透率预期,目前需要更大的市场空间假设来支撑更大市值。从当前市值隐藏的渗透率角度看,未来对新能源车和锂电池板块需细致甄别投资标的,寻找持续超预期的“真成长”标的将是关键。

瑞幸实现整体盈利,咖啡赛道越来越“卷”

Tech星球独家获悉,瑞幸咖啡于今年5月开始实现了集团整体盈利。这意味着,瑞幸咖啡提前完成了今年的年度目标。

对于如今热闹的咖啡市场,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因为,瑞幸再一次证明了咖啡市场的无限潜力和想象空间。但又是一个坏消息,在门店数量方面已经遥遥领先的瑞幸实现了盈利,有了更多的现金流扩张,其他玩家到底还能抢占多大的市场份额?

一位Tims Coffee员工在听说瑞幸盈利后的第一反应是:瑞幸有没有国际扩张计划?据Tech星球了解,瑞幸的国际化(进军中国香港地区和美国)扩张计划于去年财务造假事件后暂停,至今还未重启。

截至2021年5月31日,瑞幸咖啡在中国拥有3949家自营店、1175家加盟店,计划2023年开设4800至6900家直营店。

一位瑞幸员工表示,在宣布了整体盈利后,瑞幸咖啡董事长郭谨一定了一个更激进的目标。

Tech星球向瑞幸咖啡求证盈利相关信息,截至发稿前,对方并未回复。

眼下,在门店数量上,瑞幸依旧遥遥领先。但麦咖啡和星巴克的加入,可能在短期内结束这一局面。对于瑞幸而言,除去维持好自身的经营数据,还需要在愈演愈烈的咖啡战争中持续保持优势,而盈利只是开始。

首家盈利的本土公司,能否持续是重点

咖啡不是一门坏生意,瑞幸咖啡员工对此都抱有极大的信心。

多位瑞幸咖啡员工在财务造假事件曝光后,曾对Tech星球表示,一杯咖啡的成本中,房租1-2块,人工3-4块,原料6-7块,成本加起来10-11块,24块以内随便卖都赚钱。

在他们眼中,盈利是理所当然,并不意外。

造假事件后,瑞幸暂停了一切扩张计划,本来,瑞幸计划2021年来到之前开到1万家店,后来的策略是保证2020年底门店数不变。

去年年中,瑞幸咖啡在厦门召开的2020年中全国会议中表示,全国4000多家门店照常营业,3万多名员工按时到岗,新增用户数量继续上升,7月,瑞幸单店现金流已转正(300多家未营业的大学门店除外)。当时,瑞幸咖啡管理层预计,2021年公司将实现整体盈利。

2021年1月7日,瑞幸员工收到了来自总裁办的全员邮件,内容包括:截止到11月超过60%的自营门店实现门店层面盈利,计划整个2021年实现整体盈利。

现在,瑞幸提前实现了这一目标,并且超额完成了目标。Tech星球获悉,今年5月、6月,瑞幸咖啡已经连续实现整体盈利2个月,金额在数千万元。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生椰拿铁的大爆发加速了盈利进程,当时所有的门店都已经实现了盈利。

这意味着,瑞幸是首次实现盈利的本土咖啡公司。“现在就是看盈利能否持续,因为夏季是旺季,冬季相对是淡季”,一位瑞幸员工表示。

开店速度大比拼

瑞幸无疑是咖啡赛道的领头羊,现在几乎所有的咖啡创业公司都来学习瑞幸了,甚至想超过瑞幸。

一位瑞幸咖啡员工告诉Tech星球,年底会是竞争最激烈的时候,除去德克士的蓓瑞咖啡,麦当劳全国门店都要增加麦咖啡。

资本新宠Manner今年的计划是新开200家店,将总门店数提升至300家。这200家店更多位于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为其向全国扩张做好基础。

Tech星球从加拿大品牌Tims Coffee员工处获悉,Tims Coffee在中国今年的计划同样是门店到达300家,目前其门店数量为200多家。

“Tims 在全球各国都在扩张,但是中国是加拿大外第一大海外市场,今年将是Tims扩张最快的一年”,一位Tims Coffee员工说道。

Tech星球根据采访和公开资料整理

Manner采取的是小店模式,店铺面积在10平方米,这比瑞幸小店面积20平方米—60平方米还要小。这种门店在上海静安区的写字楼较为多见。因为租金压力小,Manner在上海是盈利的,但走出上海的Manner盈利能力还需要验证。

Tims和Manner不同,“我们更倾向于类似星巴克的大店模式,因此开店速度会慢一些。”上述Tims Coffee员工向Tech星球表示。这意味着无论从开店难度和资金需求来讲,Tims的要求都更高。

同样,星巴克、麦咖啡、便利蜂旗下的品牌“不眠海Sober Hi”依托于原有渠道,完全有短时间内反超的可能。

咖啡新玩家在加速,但他们的速度还无法和当时的瑞幸相比。2018年5月,仅仅半年,瑞幸就在全国开了500家店铺。

疯狂开店的背后,需要资金支持。从去年12月到今年6月,Manner的估值从1亿美元飙升至30亿美元,单店估值达1500多万美金,这个数字约是星巴克单店估值的3倍多,而他的门店数量却仅仅翻了一倍。

相比之下,瑞幸造假事件后火速进军中国的Tims Coffee在融资则显得略微低调,仅仅拿到了腾讯的资金支持。一位Tims Coffee管理层表示,现在资金比较充足。

一位瑞幸咖啡中层向Tech星球表示,Tims Coffee要在今年内开到300家,其速度不容小觑,因为店铺面积更大,开店难度也就更大。

在有后来者的追击下,瑞幸咖啡重获新生,通过定向增发方式融资2.5亿美元。

谁能笑到最后

但咖啡的竞争,不仅仅是开店这么简单。

“Manner前面更重运营,钱没有转起来,而瑞幸的资本运作效率更强。”一位瑞幸咖啡中层在谈到Manner开店速度时表示。

这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一号位的能力对抗。

Manner创始人韩玉龙没有操盘大企业的经历,他的背景简单清晰。在公开报道中,他被描述为一名狂热的咖啡爱好者,创办Manner,情怀更多。

在今日资本退出之前,据《IPO 早知道》报道,同期今日资本投资经理金斌斌就代表资方进入了Manner董事会,负责日常管理,Manner创始人韩玉龙和陆剑霞夫妻则专注于产品研发。 当时,韩玉龙和陆剑霞夫妻总持股超过50%,相比今日资本,创始团队只略微占据上风。

新消费投资大热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供应链的极度成熟以及因疫情而导致的出口受阻。这种形势下,对一个新消费品牌而言,产品研发、渠道能力都不是企业一号位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

在新消费赛道,可以作为参照的此类例子是,做游戏背景的唐彬森,并没有饮品行业经验,却依然可以创造元气森林。

当企业稍具规模,考验的是掌舵者的管理水平。一般,要么一号位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要么引进成熟的管理者帮助其进一步扩大优势。眼下,Manner显然选择了前者。

当然,在学习瑞幸做私域流量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习的瑞幸的数字化水平。一位瑞幸中层告诉Tech星球,他们现在最明显的感觉是Tims数字化不够成熟。

瑞幸咖啡自身也有自己的发展瓶颈。据Tech星球了解,瑞幸咖啡人员流失严重,很多人被挖去了陆正耀新的创业公司:舌尖科技,参与小面餐饮创业项目。为了吸引且留住人才,瑞幸咖啡给许多员工大幅涨薪,很多人的涨薪幅度超过了50%,一些关键岗位的薪资直接翻倍,甚至更高。

当初,陆正耀是瑞幸咖啡绝对的灵魂人物。如今,这个担子落在了郭谨一身上。郭谨一并非业务一线出身,他大学、研究生、博士读得专业都和交通运输有关,曾在交通运输部任职,这个身份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神州租车公司的发展。

担任瑞幸咖啡董事长后,郭谨一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倘若郭谨一能进一步扩大瑞希咖啡对于其他品牌的竞争优势,那一刻,他才能真正成为了瑞幸的灵魂人物。

揭秘:新冠Delta毒株为何如此凶险?

近期,全国多地再现新冠疫情。目前公开的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此次疫情的“幕后黑手”正是B.1.617.2(Delta)变异株。

最早在印度发现的Delta毒株可谓来势汹汹,正在成为全球流行的主要新冠病毒变异株。与2020年11月在英国发现的B.1.1.7(Alpha)变异株相比,Delta变种潜伏时间更短,传播速度更快。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Delta毒株已传播至全球逾80个国家或地区。

2021年7月12日,广东省疾控中心上传到medRxiv的研究显示,Delta毒株确诊病例的病毒载量是感染原始毒株患者的1260倍。此外,原始毒株在人体内可被检测出来的时间为6天,而Delta毒株仅暴露4天后就能被测出。这说明Delta变种的复制能力更强。

新冠病毒SARS-CoV-2是怎样入侵人体的?Delta毒株为何如此凶险?7月28日最新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带给我们很多启发。

有数十年对冠状病毒的研究作为基础,科学家们通过19个月的努力,详细描述了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的过程,期望能从病毒的生命周期中找到破解病毒传播的方法。

从S蛋白说起

冠状病毒SARS-CoV-2表面布满凸起的S蛋白(Spike Protein)。S蛋白属于第一类病毒膜融合蛋白,是病毒依附并入侵人体细胞的关键。S蛋白表面包裹着聚糖,可以掩护病毒躲过人体免疫系统的侦查。

从S蛋白开始,SARS-CoV-2就表现出比其他冠状病毒技高一筹。拿流感病毒来说,其外部的融合蛋白相对刚性。而SARS-CoV-2的S蛋白非常灵活,可以与三个点铰接,这就使它更易于吸附在人体细胞上。

S蛋白大体上分为3个部分,顶部的受体结合域(RBD)、S1亚基和S2亚基。S1亚基与RBD相连,负责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S2亚基主要促使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

新冠病毒的变异主要出现在S蛋白中。序列出现突变时,会导致RBD更有可能出现在顶端的位置,病毒就更容易进入细胞。Delta变种的S1亚基比Alpha变种出现了更多的突变,仅在RBD中就发生3处突变。使S蛋白与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能力提高,逃避免疫系统的能力也有所增强。

细胞膜上的两个“叛徒”

SARS-CoV-2又是如何入侵细胞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细胞表面的一个关键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病毒想要入侵人体细胞,必须借助S蛋白抓住细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并与之结合,才能进入人体细胞“为非作歹”。

也就是说,如果把细胞比作一个房间,那么ACE2蛋白就像房间“门把手”。在SARS病毒中,ACE2蛋白也是病毒与细胞的对接点。而由于新冠病毒RBD的特殊性,它与ACE2结合的强度是 SARS病毒SARS-CoV的2-4倍。而Delta毒株的S1亚基发生了突变,导致S蛋白与ACE2结合的能力更强。

一旦S蛋白抓住了ACE2这个门把手,SARS-CoV-2就立即启动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准备“破门而入”。

入侵过程中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关键分子——跨膜丝氨酸蛋白酶(TMPRSS2)。TMPRSS2可以在S蛋白的S2亚基上切出一个小口,暴露一系列疏水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迅速隐藏到最近的宿主细胞的细胞膜里。接着,S蛋白像拉链一样把自己折叠起来,迫使病毒和细胞膜融合。

如果把ACE2比作“门把手”,那TMPRSS2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润滑油”。在TMPRSS2和ACE2这两个“叛徒”的帮助下,SARS-CoV-2就顺利入侵人体细胞了。与SARS病毒只能通过组织蛋白酶L利用内吞机制进入细胞相比,这种入侵方式可谓更高效。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抗疟疾药物氯喹不能阻止SARS-CoV-2的入侵,对治疗新冠肺炎无效。

挟持细胞变成“病毒工厂”

入侵细胞后,SARS-CoV-2开始“为非作歹”。

病毒将自己的RNA注入人体细胞,迅速“攻城略地”。利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制造合成自身RNA所用的蛋白质和结构蛋白(如S蛋白)等。接着,病毒开始大量复制自身的遗传物质。那怎样打压宿主mRNA的翻译,使细胞全力支持自己蛋白质的制造呢?SARS-CoV-2有它的高招。

首先,病毒从根源上减少了这种竞争。当病毒到达细胞时,最早翻译的一批蛋白质中有一种叫作Nsp1。这种蛋白非常有意思,它可以在宿主细胞内发号施令,召集细胞内的相关酶,把没有病毒标签的mRNA全部切碎。

其次,当细胞被病毒感染后,蛋白质的翻译量减少了70%。这次的“罪魁祸首”还是Nsp1,它会阻断mRNA进入核糖体的通道,余下的产能全部用于病毒自身蛋白的翻译。

再者,病毒关闭了细胞的报警系统。病毒阻止了人体细胞的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的过程,使原本可以提醒免疫系统注意的信号蛋白翻译受阻。

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病毒学家表示,这三种机制都不是SARS-CoV-2所特有的。但SARS-CoV-2能同时利用三种机制,且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在所有病毒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改造“病毒工厂”

挟持细胞成为“病毒工厂”还不够,病毒刚站稳脚跟,就要对这个“工厂”内外来一个彻底的大改造。

先看细胞外部。病毒的S蛋白会移动到细胞表面,从细胞内破膜而出。此时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被打开,病毒将一种特殊涂层送到细胞外。这种涂层与人体自然融合到一起的细胞(如肌肉细胞)表面上的涂层是一致的。这样,被感染的细胞与邻近能表达ACE2的细胞发生融合,最终甚至能形成包含20多个细胞的合胞体。

表达新冠病毒S蛋白(绿色)的细胞的融合细胞结构(合胞体),蓝色为细胞核,红色为细胞骨架(来源:Nature)

病毒的最终目的是不断增殖下去,这就需要人体细胞生存的时间尽量长,这也是为什么病毒要让这些“工厂”合并起来。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科学家团队甚至发现,SARS-CoV-2感染的细胞甚至能与淋巴细胞发生融合来躲避免疫系统的侦查。要知道以前这项技能可是肿瘤细胞才有的。

与此同时,细胞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一些细胞器都被病毒一一改造,使人体细胞更适宜它的增殖。还有许多SARS-CoV-2病毒的行为目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例如为何病毒选择从溶酶体离开细胞,而不是与大多数冠状病毒一致,从高尔基体离开。

再出发

离开细胞时,SARS-CoV-2也有高招让自己变得更容易传播。

其他冠状病毒中,S蛋白的S1亚基和S2亚基之间通常只有一个氨基酸相连。而SARS-CoV-2的S1和S2之间足足有5个氨基酸,这对病毒入侵肺部细胞至关重要。人体细胞中有一种叫作Furin的蛋白酶可以识别并剪切这段氨基酸,暴露出S蛋白上的开放结构域。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病毒进入细胞的帮凶TMPRSS2吗?有了Furin的切割,TMPRSS2对S蛋白的二次切割才会更高效。这样一来,S蛋白与ACE2的结合能力更强,进攻人体细胞也更容易了。

科学家们发现,相比于其他冠状病毒,SARS-CoV-2经过Furin加工过的S蛋白比例有明显上升。SARS病毒中这一比例只有不到10%,新冠病毒的Alpha变种中上升为50%左右。而在高传染性的Delta变种中,这一比例高达75%。

比起传播能力的增强,更让人忧心的是病毒变种是否会受影响疫苗的有效率。7月21日,由英国公共卫生部完成,刊登在顶级医学期刊NEJM的一项研究显示,研究调查的两种疫苗预防Delta变种感染的有效率稍有下降,但在两剂接种完成后,仍能提供较好的保护效果。

具体来说,研究结果显示,接种完两剂mRNA疫苗BNT162b2(开发商:辉瑞/BioNTech/复星医药)后,预防有症状Alpha变种病毒感染的有效率可达93.7%,针对Delta变种的有效率仍有88.0%。接种完两剂腺病毒载体疫苗ChAdOx1 nCoV-19(开发商:阿斯利康/牛津大学等)后,预防有症状Alpha变种病毒感染的有效率达到74.5%,针对Delta变种的有效率为67.0%。

小 结

面对SARS-CoV-2,我们仍有很多未知。期待在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早日揭开SARS-CoV-2及其多种变体的真正“软肋”,找到打败COVID-19的制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