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美国现政府为何要维持对华关税?中国加征关税政策危害

11-28 财经资讯
       

近日,美国新任财长耶伦表示,美国将维持对中国加征关税,并进一步评估,从而选择跟中国以何种方式合作。同时,美国候任贸易代表戴琦也表示,关税是美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对华贸易政策工具箱中的“合法工具”。以上表态不仅与美现政府多次批评前政府的关税政策危害美国经济不符,也与国际社会期待美国尽早结束对华贸易战、不要妨碍世界经济复苏的期待相背。那么,美国现政府为何要维持对华关税呢?

首先,现在的美国政府刚刚走马上任,很多内外政策都在探索、形成当中。对于新的对华经济政策也是如此,他们或许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制定,或许还没有达成内部的一致。但无论如何,在新政策出台之前,维持原有政策是一种过渡时期的选择,未来可根据国内国际情况,将新老政策相互结合,形成一套新方案。

其次,美国新政府在关税问题上的态度恰恰反映出他们现在复杂纠结的心情。一方面,理性的判断让他们无法认同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认为其不仅损害美国消费者利益,也严重影响了美国长期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并且本质上不会改变中美之间的贸易现状和结构。但另一方面,无论是顾忌美国内对华强硬派的攻击还是增加下一步对华谈判的筹码,现在的美国政府都愿意先保留一段时间关税,以赢得更多对华谈判空间和国内支持。

第三,经过特朗普一个任期,美国国内的保守主义势力越来越庞大,反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不仅认为贸易和全球化剥夺了他们的工作,导致他们降薪甚至是失业,同时认为加征关税可以让美国短时间内得到几百甚至上千亿美金的“额外收入”,不会考虑此举对美国经济造成的深远影响。只要美国内持有这样错误观点的人足够多,政府就会“无条件”支持照顾他们的意见。毕竟他们的选票决定了政客的未来,这就是美国式民主的天然弊端。

第四,加征关税并不是特朗普政府的“发明创造”。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大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所说关税,“美国用加征关税威胁其他国家,以达到让其他国家降低关税的目的,是100年来惯用的‘老伎俩’。”无论是针对竞争对手还是盟友,只要美国政府认为符合其自身利益,就会毫不犹豫挥舞“关税大棒”,甚至很少有国家没有被美国用关税威胁过。可以说,加征关税一直就是美国政府的“霸权工具”,对此大可不必大惊小怪。

那么,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我们是否要担心害怕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首先,中美关系本质是互利共赢的,双方经贸往来密切,利益纽带很紧,两国人民从中受益良多。这种联系绝不会因为个别人的个别政策说变就变。数字是不会骗人的。2020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总值4.06万亿元,增长8.8%,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2.6%。其中,对美出口3.13万亿元,增长8.4%关税,自美进口9318.7亿元,增长10.1%。美国商会2月17日发布的《了解中美脱钩》报告显示,美中全面脱钩将给美国带来数千亿美元的巨大损失,美国航空、半导体、化工、医疗器械等行业将遭受重创。

其次,中国广阔的市场备受世界青睐,美国经济界也一直积极融入中国的新发展格局、享受中国发展红利。3月9日,中国美国商会发布《2021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称,2020年,三分之二的美在华企业实现营收增长或基本持平。一半以上企业认为中国营商环境正在改善,仅12%认为中国投资环境恶化。61%的企业相信中国政府未来3年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三分之二企业表示将增加在华投资。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各经济体的注入外资总额骤降42%。其中,美国吸引外资额下降了49%,仅为1340亿美元。欧盟吸引的外资下降了66%。英国则全年流入的外资几近为零。中国作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全年吸引外资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4%,达到1630亿美元,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经济体。

第三,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旧中国。我们是一个有自信、有底气、有骨气的大国,我们能够从容面对一切外部挑战。不管是“关税大棒”、还是谣言抹黑、亦或是霸凌干涉,都无法从阻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但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者。数据显示,仅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20年来看,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接近30%。中国的态度是明确的,希望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经贸合作,即使有分歧,也可以通过对话协商,稳妥有效管控、解决。而这也是包括美国工商企业界和美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和平与发展还是世界的主流,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仍是人心所向。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任何国家,如果想要追求自身长久的稳定发展,就离不开与其他国家平等对话、公平合作、良性竞争。世界很大,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只是一个国家说了算。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