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上市获10亿美元融资,贾跃亭不用再为梦想“窒

FF上市获10亿美元融资,贾跃亭不用再为梦想“窒

许久未露面的贾跃亭身着标志性的黑夹克、黑长裤,乘着他的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简称“FF”)高调杀回公众视野。

7月22日,共享智能出行生态系统公司FF通过与Property Solutions Acquisition Corp. (PSAC)反向合并,顺利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代码“FFIE”。FF在其中英文官网、APP,以及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的FF官方账号对上市仪式进行了直播。

上市首日,FF开盘涨超22%,现涨幅为19.52%,报16.47美元,最新市值53.14亿美元。

“今天是FF历史上一个全新的篇章,也是我们的创始人贾跃亭先生7年前在加州创造公司的崇高愿景和使命的阶段性成就。我们很高兴成为一家拥有行业领先技术、无与伦比的新产品和世界一流经验团队的上市公司,以推动FF在未来几年取得成功。”FF全球CEO毕福康表示,FF的目标是颠覆奔驰、迈巴赫、法拉利和宾利。

 

 

FF纳斯达克敲钟现场

据悉,当前FF原股东对新公司持股超50%,而恒大汽车持有FF公司20%的股份。受FF上市消息影响,恒大汽车港股今日(7月22日)大涨,最高涨幅近30%。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暂时解了FF的燃眉之急。根据双方的协议,PSAC将为FF提供约10亿美元资金(含不赎回的条件下,PSAC以信托形式持有的2.3亿美元现金),为首款旗舰产品FF 91的大规模量产和交付提供支持。

一直被戏称为“PPT造车”,贾跃亭在上市当日回应媒体称,“FF91将在未来一年左右开始交付,自己将全力准备交付事宜。”此前这一交付时间已经屡次变更。

随着FF上市,贾跃亭能否“下周回国”还没有答案,但是债主们也许有望不再为贾老板的梦想“窒息”。

2017年,乐视网资金链断裂,千亿市值公司轰然倒下。在财务造假、巨额债务等危机爆发下,贾跃亭却顶上“老赖”的名号,远赴美国造车。损失惨重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只能翘首以盼贾跃亭“回国还债”。

时至今日,乐视网早已退市、贾跃亭宣告破产、债权人追债路漫漫,唯有期待FF这最后一张王牌能够帮助贾跃亭,也帮助债权人自己获得还债的可能 。

但上市真的能救FF吗?在“造车新势力”席卷全球的旋风中,“起了大早,赶了个晚集”的FF还有多大机会?

窒息的造车梦

“FF就像我的孩子,我永远为此自豪!”

 

 

贾跃亭个人微博状态

在贾跃亭的个人微博上,最新一条动态停留在父亲节,内容是抑制不住地对FF的夸赞,和为智能电动汽车业的摇旗呐喊,只字未提自己的三个孩子。

此前,FF宣布将于2021年9月发布FF 91的量产车型。该款车型的第二次冬季测试已经在今年3月完成。

根据官网介绍,FF 91是其极具未来感设计的旗舰车型。FF 91的定位也是高端豪华车,并声称其产品技术领先于整个行业。此前在媒体报道中,据FF内部消息人士透露,FF 91售价至少要在200万元以上,定位高端跟宝马奔驰竞争。

“FF 91智能电动车产品在五年前就已经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截至目前,该产品的智能座舱设计、交互体验、动力电池、电驱动性能等也可与如今市面上的智能电动车相媲美。”盖世汽车研究院总监王显斌告诉全天候科技。

续航方面,FF表示其锂离子电池电芯的能量密度几乎是其他量产电动车电池的两倍,续航里程在EPA标准下为600公里(378英里),NEDC标准下为700公里。这意味着,算上休息时间,按照100km/h的速度,充一次电可以在高速路上跑7个多小时。

动力方面,FF 91内置了模块化的可变电驱动底盘架构;内饰上配置零重力座椅,后排乘客可拥有 48.9 英寸的腿部空间;驾驶舱配备 27 英寸显示屏和专利连接模块,可同时支持三个不同的网络运营商。

 

 

FF 91内景

今年4月,FF在微博宣布,FF 91将搭载NVIDIA DRIVE Orin系统级芯片(SoC),并计划在上市时即具备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功能,以及停车召唤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FF的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均是自主研发,“Faraday Future 梯形逆变器”还获得了美国专利。 

即便是研究过了国内外各种新能源电动车的王显斌,也直呼FF 91“非常豪华”。

据FF披露,到今年1月份,FF 91的预订量已经超过1.4万,该款车正在加利福尼亚州汉福德超100万平方米的工厂中生产。

虽然目前仍一辆车未卖出,但不得不说,在造车这件事上,贾跃亭执着且疯狂。迄今,他已经坚持了7年。 

2014年,特斯拉Model S进入国内市场,马斯克到访中国,激发了不少人对新能源汽车的好奇与关注。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等,据传都受到了这次事件影响,才走上新能源造车之路。

也是在这一年,美国西海岸诞生了一家智能出行生态企业——FF。在贾跃亭的带领下,FF招兵买马、大肆宣传,吸引了不少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加入。

作为FF的投资方,彼时乐视网也正值巅峰,市值一度高达1700亿元。背靠乐视网这座的大山,FF一路狂奔。由于超前的理念,FF还曾被业界看作是可以与特斯拉抗衡的企业。

或许是因为迟迟没有量产车下线,FF早几年主要靠着乐视输血。在乐视网债务危机爆发后,贾跃亭个人信誉遭到严重质疑,其带领的FF境况随之急转直下、融资受阻。

当时,贾跃亭的山西老乡、融创中国创始人孙宏斌雪中送炭,携150亿资金入局乐视网,最终也没能挽救后者的败局,FF也只能挣扎求生。

直到2018年,恒大以67亿港元入股FF,许家印会见贾跃亭、参访FF工厂的消息传开,这才让外界对FF有了一些信心。然而,这场实力、地位悬殊的“联姻”,仅仅维持了400天,就在2018年最后一天宣告结束。

与孙宏斌、许家印两位地产大佬接连合作失利,贾跃亭似乎失去了国内投资人的信任和支持,从而转向国外。天眼查显示,自2019年以来,FF已经获得6轮融资,投资方包括Brich Lake、第九城市等。

 

 

FF融资历程盘点

不过,资金实际到账多少却是未知数。澎湃新闻最新消息就指出,珠海国资不会入股FF。

贾会计的“财技”

FF能够从乐视网的雪崩中活下来,支撑到今天,与贾跃亭的“财技”不无关系。

在其他大佬还仰仗着CFO和财顾进行资本运作的时候,贾跃亭凭借一己之力就能把各路资本玩得风生水起,人送外号“贾会计”。

1973年,贾跃亭出生于山西临汾一个叫“北膏腴”的村子,父亲是当地教师,母亲算是家庭主妇,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姐姐。由于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幼时的贾跃亭备受宠爱。据他自己描述,尽管调皮但父母很少打骂自己,唯独有次逃学,被母亲狠狠打了一顿。

较好的家境和父母的宠爱下,贾跃亭渐渐形成前卫、骄傲、自信的个性。如今,外界对于贾跃亭的评价总是两极分化,一种是对其欠下的巨额款项却坚持做“老赖”愤愤不平,另一种则被他极具特色的个人性格所吸引。

1995年,贾跃亭从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会计专业毕业,在当地税务局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开始创业。此后贾会计一系列秀“财技”的操作,或许都与这段专业学习和工作经历有关。

一个家喻户晓的例子就是,乐视网财务造假事件。

2021年4月12日,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送达的 《行政处罚决定书》。经查明,乐视网于2007年至2016年财务造假,其报送、披露的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相关文件及2010年至2016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此外,乐视网还被指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未披露为乐视控股等公司提供担保事项,未如实披露贾某芳、贾跃亭向上市公司履行借款承诺的情况,乐视网2016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行为构成欺诈发行。最终,乐视网合计被罚款2.406亿元,实控人贾跃亭合计被罚2.412亿元。

 

 

乐视网公告

上市企业连续十年造假,这个时间跨度,A股史上罕见。

不仅如此,贾跃亭似乎自带“现实扭曲力场”的能力,在负面缠身、交付不定的情况下,FF仍获得不少资本的支持。例如在乐视危机后能找来孙宏斌接盘、许家印投资FF,甚至是与两位大佬分道扬镳后还能不断融资。

除了在获得资金方面有着“超能力”,在还款方面也能做到于恰到好处时金蝉脱壳。

作为乐视网创始人和实控人,贾跃亭对公司的债务具有无法推卸的责任。然而,身处异国的贾跃亭,将国内所有问题一股脑扔给了当时的妻子甘薇,以及后来的债务处理小组。

根据贾跃亭债务处理小组于2019年10月14日披露的数据,贾跃亭已为乐视偿还超过30亿美元,减去已冻结待处置国内资产以及可转股的担保债务,债务净额还剩下约20亿美元。

同月,贾跃亭发布个人破产重组方案,决定将美国法院认定的全部个人资产,即个人持有的全部FF股权及相关收益权正式转入债权人信托。同时,贾跃亭辞去FF的CEO一职,仅担任首席产品和用户官。

简言之,通过债权人信托的方式,贾跃亭把其持有的FF股权转让给了债权人。

“我之所以放弃一切,只为把FF做成,尽快彻底偿还余下的担保债务,实现变革汽车产业的梦想。”2020年7月,贾跃亭在当时的公开信《打工创业、重启人生,带着我的致歉、感恩和承诺》中提到。

贾跃亭真的是在为债权人打工吗?重组方案中有一条规定:只有在FF上市后,债权人才可出售信托内的FF股权。这意味着,只有FF上市融资,有了股票流通交易的可能,债权人才能拿回自己的资金;债权人在与FF绑定的情况下,只能暂缓催债,等着公司取得突破性结果。

按照贾跃亭债务小组的说法是,该方案获得了“压倒性多数支持”,只有极少数债权人反对。实际上,有行业人士指出,债权人或是因为贾跃亭拿不出真金白银还款,别无选择下的被迫接受。

 

 

贾跃亭债务小组声明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依照美国法律,这一破产重整方案生效时,贾跃亭在美国境内的个人债务自动解除;国内债务虽然没有解除,但有了四年宽限期,债权人在宽限期内不再向贾跃亭提起新的偿债诉讼。

由此看来,这些都为FF此后的融资和发展争取了空间。

能否翻盘?

排除万难帮助FF成功上市后,贾跃亭真的能绝处逢生吗?这就要看他孤注一掷的FF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究竟有多大的能量。

据媒体此前报道,FF 91的售价将达到1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17万元);如果考虑税收等因素影响,引入到国内售价可能会超过200万元。

而一辆奔驰S级全系车型在国外售价也就11-1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1-84万元),这也就意味着国内买一辆FF 91的价格可以在国外买两台奔驰S级全系车。

FF 91如此高昂的价格,是否能被新能源汽车市场接受也未可知。

不过,在王显斌看来,FF 91走的是超豪华车路线,对标迈巴赫、兰博基尼之类的超跑,意义更多在于搭建公司口碑和品牌形象。

“对于车企而言,必须要规模化、卖量,”王显斌指出,FF规划的FF 81和FF 71两款价格更低、受众面更广的车型才是决定FF未来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

而从目前公布的时间表来看,FF目前正在搭建全球线上到线下直销组织,FF 91需要等上一年才可能交付;预计FF 81将于2023年量产上市、FF 71更是要等到2024年底量产上市。

也就是说,售价约5万美元、与目前国内智能电动车受众面趋同的FF 71进入市场,还要再等上3年多的时间。

对比国内其他新造车势力,仅2021年上半年,蔚来、小鹏、理想的销售量分别超过4万、3万和3万。曾经先行于行业的FF,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已经掉队了。

IDG发布的《2020智能汽车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116万辆;预计2020年到2025年,智能汽车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6%;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约542万辆。

 

 

图片来源:IDC

从这个渗透率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仍具有想象空间。但分摊到各家,理想汽车曾提出“2025年达成160万销量”的目标,恒大汽车也规划“到2025年恒驰产销量要超过100万辆”,整个赛道竞争的激烈程度可以想见。

“仅考虑市场空间,FF一直存在机会;但从竞争角度,它面临的压力还是很大。”王显斌认为,市场留给FF的时间并不多,“2024年可能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一个分水岭,如果产品出不来就不行(公司倒闭)。快的话,2023年可能就会有一批企业消失在这波浪潮下。”

2020年初,贾跃亭在社交平台他的个人主页这样写道:电动车时代,特斯拉证明了自己的领军地位;但在下一代互联网智能汽车产业的变革和角力中,FF希望能够凭借强大的产品力和技术力成为变革的主角。

无论这是他基于现有公司实力发出的真实情感,还是其为了获得融资的漂亮谎言,距离谜底揭晓已经不远了。

三个维度看市场,危中有机成为逻辑主线

城投政策与区域利差

今年以来城投政策逐渐收紧,但尚未对估值产生明显冲击。2021年以来,城投债监管政策数量和频率以及涉及部门都有明显的提升,且监管从全方位对于城投债做出严格规范举措。监管由点及面,从针对信用事件本身的杜绝逃废债、到加强对第三方评级的监督、到对债市信批制度的改革,影响范围逐渐扩大至债市所有参与者。从一级发行到二级投资乃至中介机构、评级机构等均全方位受到一定程度的监管约束和规范要求。与此同时,在监管发力和债务管控的高压之下,市场情绪更为敏感脆弱。不过,今年债券投资面临优质资产荒的局面,城投债虽然有政策隐忧,但估值收益率没有出现反弹,反而整体继续下行。7月初城投融资监管再升级,区域平台的流动性转圜余地愈发引人关注,AA(2)级别的城投利差出现一定的反弹。

评级变动梳理

评级重塑是今年的市场风险主线之一。2020年末的违约事件中,部分企业在违约前仍拥有高评级,长期存在的评级虚高问题被推上舆论浪尖,也引起了监管的关注,部分机构先后被交易商协会阶段性暂停业务。评级机构作为级别定义的中介,在市场中起明显风向标作用,其对存量债券和新发债券的级别认定均趋于谨慎,是今年市场的风险主线之一。从机构行为的角度出发,评级下调以及展望负面或许会招致出库,从而带来债券抛售和估值调整,一旦价格合适,风险收益比又会再次显现,总的来说是危中有机。

信用利差再现K型走势

中高等级债券信用利差下行,低等级维持相对高位。2021年初以来,信用利差整体呈现持续压缩的走势,一方面是因为2021年的信用风险暴露低于预期,另一方面也受益于资产荒的格局。不过6月底开始,信用利差出现小幅反弹,3年期AAA/AA+/AA信用利差均抬升约15bps。7月以来,信用利差再度走出“K”型走势,AAA和AA+等级的信用利差迅速下行,收复失地,而AA等级则是下行缓慢,尚未回到6月的低点。

风险因素

 

资金供应收紧;违约风险超预期。

晋商银行高管变动频繁,人事震动

近期,晋商银行原副行长郝强获得了关于董事及董事会董事长的任职资格的批复。

一个副行长升任董事长其实没啥特别。稀奇的是,这位副行长升任董事长后,手下高管层竟然除了首席运营官、首席审计官、董事会秘书等职务外,竟然没有正式的行长、副行长。

两个副行长人员,一个“待监管批准”,另一个还只是副行长提名人选。

仅存副行长晋升董事长

履历显示,郝强是晋商银行的“老员工”,拥有逾25年银行业经验。

2008年8月,山西省政府正式成立了晋商银行组建领导小组及筹备组。次月,郝强就加入晋商银行,在该行筹备组供职。

2009年5月,郝强被提拔为晋商银行授信审查部总经理;2013年5月~2015年1月期间,先后担任该行晋阳支行负责人、行长。

2015年1月,郝强成为晋商银行行长助理及公司金融部总经理;同年4月,又担任该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

2017年6月,郝强开始担任晋商银行董事会秘书,并在同年11月,晋升副行长。

2021年4月,郝强获委任该行董事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获得董事长委任前,郝强已经是晋商银行行内高管层唯一的副行长。

而当时,晋商银行没有行长,董事长又将离职,高管层亟需“补血”。

高管去哪儿?

近年来,晋商银行高管大面积调整已成常态。

2020年年初,任职5年的晋商银行原董事长阎俊生因工作调动请辞。同时,王俊飚出任晋商银行党委书记,并提名为董事长人选。

2020年11月,副行长容常青因工作调动,请辞副行长职务。

同年12月,行长唐一平因工作调动原因,请辞行长一职。

2021年3月,副行长高计亮因工作变动原因,请辞副行长职务。

2021年4月,才上任一年的王俊飚,又因工作变动原因宣布辞职。

总之,几番调动后,晋商银行只剩下一个副行长。

今年4月23日,晋商银行干部大会召开。会上宣布,郝强担任晋商银行党委书记,提名为董事、董事长人选;张云飞(原首席风险官)任晋商银行党委副书记,提名为董事、副董事长、副行长人选;赵基全(原行长助理)提名为晋商银行副行长人选。

目前,张云飞被委任副行长,代行公司行行长职责,负责该行日常经营及管理。

曾因征信报告侮辱字眼上热搜

说到晋商银行,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

给个小提示:

还记得今年5月,因“征信报告现侮辱字眼”被骂上热搜的那家消费金融公司吗?

晋商银行就是这家公司的大股东。

在该事件中,晋商银行也是被监管约谈的两大对象之一。

公开信息显示,晋商银行成立于1998年, 2008年正式更名为晋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晋商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截至2020年末,晋商银行的资产总额已达到2709.44亿元在“2020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中排名70位。

梳理近年晋商银行的信息,不难发现其内部管理还待完善。

例如今年6月底,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披露的处罚信息显示,晋商银行被罚款92.7万元,具体违法违规事实包括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违规中晋商银行也有在职干部和员工被处罚。包括时任董事王培明、时任首席运营官牛俊、时任运营管理部总经理张锦霞、时任网络金融部项目经理陈原、时任资产管理部运营经理张含等,几人被罚款1万到7万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