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瑞士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华举行中国能否完成使命

06-17 财经资讯
       

瑞士财长于利·毛雷尔

2月27日, 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上海顺利闭幕,今年是中国首次担任G20主席国,也是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第一次在华举行。此次会议召开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之际,中国能否完成使命——引导各国协商走出全球经济困境之策,推进G20政策议程以及为杭州峰会进行准备,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此次中国主办的G20会议非常成功,我们看到会议在不同领域为将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月27日,在G20会议期间,瑞士联邦前任主席、现任瑞士财政部长于利·毛雷尔(Ueli Maurer)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

毛雷尔表示,中国作为今年的G20轮值主席国,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议程,而瑞士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无论在技术层面以及行动上,都将尽全力同中国一起推进这些议程的进一步发展。

“对结构性改革印象深刻”

毛雷尔向本报记者透露,早在2015年12月1日,瑞士已收到中国作为担任20国集团轮值主席国的邀请,参与到此次在上海举行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这不仅是对瑞士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的认可,也是中瑞两国近年来不断深化的紧密关系、特别是金融领域合作关系的体现。”毛雷尔说道。

G20作为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机制之一,每届会议讨论的议题都能充分反映当下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也被寄予厚望。

在被问及此次G20会议印象最深的议题时,毛雷尔表示:“中国政府把结构性改革视为最重要的议题,在这方面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他认为,从政府层面来看,为了达到经济增长,必须实施必要的结构性改革,以保证经济可持续性增长。

“中国在这次会议上表现出非常重要的引导力,会议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所有与会者都有目共睹的。”毛雷尔强调,当下全球面临的金融形势,要求各国应尽快实施结构改革,因为金融市场的结构性稳定是整个市场稳定的基础,而结构性改革涉及到劳动力市场、生产产品市场的改革,同时要对创新和竞争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

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在此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期间也表示,近年来,G20对结构性改革的重视不断加大,并做了许多政策努力,但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目标仍有一段距离,结构性改革议程仍需加强。

为推进结构性改革,应从促进贸易与投资、劳动力市场改革、鼓励创新、提高财政可持续性等多方面着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水平。结构性改革要和宏观政策相结合,特别注重改革措施的顺序,并采取配套措施,以实现短期增长和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平衡。

毛雷尔表示,十分乐意看到各国在此次会议上达成承诺,未来会提出一系列改革的重点领域和指导原则,同时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更好的评估和监测各成员的改革进展。

除结构性改革外,毛雷尔认为,此次会议所讨论的“金融市场协调”也是非常重要的议题,对于重要的金融机构,落实巴塞尔协议III,为全球银行业树立新的监管标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他同时强调,采取协调措施也要适度,“如果过度监管反而会阻碍金融市场的发展”。

多年来,瑞士因严格的保密协议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但随着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于海外资金的监管趋严,给瑞士造成不小打击。

对此,毛雷尔表示,此次会议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就是建立国际金融的安全机制,而瑞士对此也表示十分赞同并会积极配合。“因为资本的流动以及其他因素,都会冲击金融安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就是因为当时金融安全机制有漏洞,我们着力于各国建立相互协调的安全体系和相关机制”。

毛雷尔透露,此次会议上,瑞士方面提出的重要议题是“国家债务重组”,在他看来,不断积压的债务会影响经济增长以及国家稳定。国家债务重组可以使无力偿还债务的国家暂时解除或减少偿债负担,为其经济复兴和发展赢得时间,最终恢复支付能力,重新回到资本市场,从而确保该国乃至整个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谈及参加此次G20会议的感受,毛雷尔强调,众多重要的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国际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监管的发展都是G20的产物。因此,瑞士直接了解并积极参与G20的工作十分重要。“瑞士作为中国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具有两大优势,一方面我们拥有非常出色的金融实力,同时我们是一个中立国家,位于欧洲中部,与所有国家都保持良好的联系。”

“危机中的表现决定人民币能否成为避险货币”

2016年伊始,剧烈的汇率波动已成为全球宏观经济稳定的一大干扰,触动着市场最敏感的神经。在此次G20会议上,各国重申将避免竞争性贬值,不以竞争性目的来盯住汇率,并提出将就外汇市场密切讨论沟通。这在近年来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尚属首次。

毛雷尔透露,虽然此次G20会议本身不能签署任何协议,但显然与会的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都已经认识到货币竞争性贬值所带来的危害,希望以后会有具体的措施出台。

长期以来,瑞郎是传统的避险货币,对于努力进行国际化的人民币而言,距离成为避险货币还有多远?

对此,毛雷尔认为,人民币刚刚迈出国际化的步伐,处于起始阶段。未来人民币是否能够成为像瑞士法郎一样的避险货币,主要取决于人民币在危机中的表现是否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人民币已经成为连接中瑞两国的重要桥梁。

2015年11月9日,人民币对瑞士法郎正式展开直接交易。在被问及是否担心近期人民币波动增加将引发一系列风险时,毛雷尔表示,中国强大的经济背景让他们对人民币汇率有信心外汇市场首次g20财长,但同时中国应采取有效措施,把人民币波动幅度控制在适当范围内。

同时,毛雷尔认为,人民币对瑞郎直接交易是加强中瑞两国双边金融与贸易关系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提及中瑞签署自贸协定时外汇市场首次g20财长,毛雷尔高度认可,称这一协定的签署不仅可以促进双方经济增长,也可以为双方消费者带来更便宜的产品。中国当下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刻,通过跟瑞士高新技术、高端产业的合作,有助于中国的产业转型。而对于瑞士这样的小型经济体来说,中国庞大的市场将提升其产品的竞争力。

“中瑞自贸协定签署以来,双方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获得大幅增长,目前自贸协定主要针对具体领域,相信将来还会继续扩展,我们相信自贸协定不仅加深了中瑞双方的信任,同时也将带来双赢。”毛雷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