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BSE)连续六年上涨40%
(公司数量截至2007年2月28日。成交额为2007年1至2月份)
印度证券市场。印度的证券交易历史悠久,市场发达,监管严格,自律有效。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BSE)成立于1875年,是亚洲最早建立的股市。1957年,印度出台《证券法》,成立监管机构。上世纪90年代,印度股市股市随印度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真正完善起来,股市成为经济的晴雨表。印度政府尤其重视证券市场和银行监管。1992年,印度成立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andExchangeBoardofIndia,SEBI)。同年11月,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NSE)成立,1993年4月正式运作。1994年6月,NSE的批发债券市场(WDM)成立;1994年,股票市场板块开始运作;2000年6月,衍生品交易市场启动。截止到2006年,印度主板证券市场2家:孟买股票交易所(BSE)和国家股票交易所。区域性证券市场共有21家,且已全部实现联网。上市公司数量10000多家,全国股票日平均交易量折合400亿人民币,总交易量排名世界第四位。到2006年年底,股票总市值占GDP比率达到100%以上。由于印度卢比兑美元升至9年新高,印度股市市值于2007年5月30日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成为继中国和俄罗斯之后,第3个市值超越1万亿美元的新兴经济体股市。
尤其是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包括30支成份股的敏感指数(Sensex)连续六年上涨,连续第三年涨幅超过40%。在前两年分别上涨42%和47%之后,Sensex 指数在2007年涨幅再次达到47%。200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SENSEX指数以20,286.99点收市,创下历史最高收盘点位。同时,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股指期货成交量在2007年高居全球第三的位置。虽然印度股市2007年大幅上扬,相对其他新兴市场估值略高,但依然处于合理范围。据彭博资讯公司(Bloomberg Information Network)编制的数据,印度基准指数的市盈率为23.8倍,而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新兴市场指数的市盈率为15.6倍。印度股市市值与公司经营业绩相关性较强,市场的融资功能和投资功能发挥良好。近5年来印度股市一路上扬,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对境内外投资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其原因就在于低股价、高回报率和公司治理水平高。据法国里昂信贷银行亚洲证券公司对25个新兴市场的调查,印度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名列第6位,中国为19位;印度上市公司治理总得分为6.6分,中国上市公司为4.3分(见备注1)。
印度资本市场把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和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对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印度风险投资高速发展,2003年已位居亚洲第2位,远远超越了中国,班加罗尔创业板市场已成为全球著名的创业资本中心,孟买也正在谋求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印度的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IT和生物技术产业,在2002年《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世界最佳200家小企业中,印度共有13家企业,中国只有4家。印度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了一批堪与欧美大公司竞争的高科技企业,如软件业巨头Infosys和Wipro,制药与生物技术公司Ranbaxy和Dr.Reddy’sLabs等。
印度允许外国公司在印度发行股票,允许外籍印度人和外国人购买印度股票,也允许在印度证监会注册的外国机构投资者(FII)购买所有印度证券市场产品(包括期货和期权)。印度的证券交易所在海外设有交易终端,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进入印度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截至2005年8月,在印度证监会注册的外国投资机构有685家,累计净投资额为393.27亿美元。外国个人和机构持有印度股票市值比重为15.77%,其中外国投资机构为8.48%。外国机构投资者持股最多的五个行业分别是电信(17.06%)、媒体和娱乐(13.89%)、金融(13.54%)、商业零售(FM-CG,11.91%)、信息技术(10.66%)。
1993至2004年的12年间,亚洲股票市场只有香港和印度股市的回报率高于美国存款利率,而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4个市场则成为投资家的梦魇。其中中国A股股市的情况尤其严重,2001-2004四年间GDP分别增长8.3%、9.1%、10%和10.1%,对应的上海A股综合指数的回报率是-20.62%、-17.52%、10.27%和-15.4%。
俄罗斯证券市场。2005、2006年俄罗斯股市主要指数RTS股指升幅分别达到85%和70%。2007年继续上升将近20%,RTS指数报收2269.53点。俄罗斯的GDP和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在2006年双双超过1万亿美元。主要股票指数RTS达到1921.92点,全年涨幅达70.75%。而1995年俄罗斯股票市场RTS指数正式启用时仅50点左右。1997年冲过500点,1998年金融危机中跌至37点,随后持续上涨,到2007年4月达到了2000点大关。特别是在2007年,俄罗斯上市公司总市值从年初的1万亿美元增加到1.5万亿美元。 2007年俄罗斯的IPO数额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一年来,有约20个公司发行了新股,吸引资金超过300亿美元(2006年为190亿美元)。新上市公司涉及不同行业,最大的是俄罗斯储蓄银行和外贸银行,这两家银行的股票对所有公众发行,被称作“全民IPO”,募集资金都超过了80亿美元。
俄罗斯证券市场是在1992年俄罗斯独立后,随着企业私有化、公司化改革的推行出现的,与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直接相关。1991年12月28日,俄罗斯政府通过了《关于有价证券以及证券交易所的规定》,这是第一个比较正式的有关股票市场的法规。11994年1月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的《关于国有企业必须进行私有化》和《在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所有企业私有化过程组织有价证券市场》的两个总统令,奠定了俄罗斯股票市场的制度基础和市场的主体。1993年到1994年,俄罗斯共建立股份有限公司2.34万个,发行股票18.24亿股。其中在企业职工分配中7.82亿股,占42.9%,社会公众购买2.53亿,占13.9%,留在国家手中7.82亿股,占42.9%。1997年10月,俄罗斯开始采取类似美国道琼斯指数的俄罗斯道琼斯证券综合指数。与俄罗斯交易系统指数(RTS指数)一起作为挂牌证券交易的主要参数。俄罗斯一直采取鼓励政策吸引外资进入股票市场。尽管俄罗斯对外资占有重要企业的股份规定了限额,但总的发展趋势是外资掌握的股份正在不断增大。由于外资积极参与,股票市场投机活动活跃,导致1997年股票价格大幅度上涨,1997年10月股指达到571.7点。1997年俄罗斯股票的交易量超过了中东欧国家主要市场的交易量。俄罗斯股票市场成为世界上成长性最好的股票市场之一。1996和1997年俄罗斯股票价格的上升幅度连续二年居世界榜首。俄罗斯基金市场的证券收益率为156%,成为世界基金市场证券收益率第二高的国家。
1997年的金融危机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俄罗斯股票市场形成了巨大冲击。世界石油价格的下跌,也使俄罗斯市场上具有龙头地位的石油公司的股价波动剧烈,俄罗斯外汇市场和国债市场的动荡对股票市场从经济和心理方面构成双重打击,加上外国资本在危机期间的大举抽逃,致使俄罗斯股票市场在1998年5月27日的金融危机中遭受崩溃性打击。许多俄罗斯股票价格下跌80%,股票日交易额不到100万美元,仅为鼎盛时期的日交易额的1%。经过1999年、2000年两年的恢复,俄罗斯股票市场在2001年得到长足发展,交易量、股票价格和股票指数都得到快速增长。2001年,俄罗斯重新修订了《股份公司法》,颁布实施《投资基金法》;2002年3月出台的《俄罗斯联邦刑法典修改与补充法》,规定对有价证券市场上的犯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从法律上进一步规范股票市场行为;对《有价证券市场法》等法规做出多次修改,为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建立了法律框架和制度保证。俄罗斯股市成为2003年全球表现最好的股市之一。从2005年2月到2006年2月,俄罗斯的股票市场上涨了108%。2006年世界石油市场油价的攀升形势使俄罗斯拥有了2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稳定基金中的预算盈余达到1.7万亿卢布,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达到5%~7%、居民收入增加,外债数额减少,股票市场价格屡创新高。2006年4月10日,受摩根士丹利调高俄石油巨头天然气工业公司在美发行存托股份定价和国际油价升至接近历史高位的双重影响,俄罗斯股市量价齐涨,创历史新高。为了吸引投资,俄罗斯欢迎外资进入股票市场2006年中国外汇市场成交量,外资掌握的股份在不断增大,股份已经占俄罗斯私有化企业股份总量的1/3,成为俄罗斯股票市场发展的生力军。俄罗斯企业2005年共募集资金约300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二都是从国外市场上募集到的。
俄罗斯股票市场不是统一市场。发行股票和股票上市完全是企业行为,不需联邦证券委员会审批,完成发行登记即可在社会上公开认购。但上市流通却有严格要求。俄罗斯联邦证券委员会只负责股票市场的监管,不对股票上市资格实行审批。与西方市场国家相同,股票在交易所上市完全是交易所行为,交易所自己制定上市程序。因责任重大,各家交易所都有一套严格的上市程序。因为上市条件不尽相同,在这家交易所没有获得上市资格,也可以在其他交易所挂牌。总体来说,俄罗斯证券交易所的上市程序与西方市场接近。
俄罗斯证券市场的典型特征是,市场垄断性强,集中度高,股票流动性差。尽管俄罗斯股票交易所众多,但真正能上市、具有高流动性的股票屈指可数。而市场中十几家具有战略意义的公司的资产份额占据了整个市场资金的90%左右。尤其是在1998-2001年,俄罗斯股票交易集中在一只股票——俄罗斯统一电力股份公司上。主要股票交易中,95%交易量都是在莫斯科实现的。石油天然气公司在俄罗斯股票市场占有很大一部分资产,截至2005年年底,俄罗斯最大的五家公司拥有67%的市场资产,最大的十家公司拥有89%的市场资产。这导致俄罗斯股市的综合股价指数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世界石油价格的波动。俄罗斯股票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外国投资者。俄罗斯股票交易中非居民比重很大。
巴西证券市场。巴西是拉丁美洲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举足轻重的国家。2006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美元,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十大经济体。同样,巴西证券市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该地区最重要的市场。圣保罗证券交易所(Bovespa Holding SA)建立于1890年,一直是巴西最重要的证券交易所,也是南美洲最大的股市。上世纪90年代时,巴西股市繁荣一时,1998年底上市公司达到599家。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巴西的通货膨胀率曾高达4位数。特别是1999年遭受经济危机之后,巴西股市陷入萧条。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下,2000年圣保罗股市总市值下跌18.3%,2001年下跌25%,2002年再度下跌45.5%。其后,巴西货币雷亚尔汇率实行自由浮动,巴西开始走出经济危机的泥潭。尤其在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的带动下,出口贸易获得显著增长,加之国内经济恢复元气,电力、石油及天然气需求大幅增加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巴西整体经济出现繁荣,并由此带动股市再度走向兴盛。自2003年开始巴西股市开始了连续五年多的牛市行情。2005年以来,巴西圣保罗交易所博维斯帕指数(BOVESPA)上涨212%,连创历史新高(见备注2)。2007年6月1日,随着该指数大涨2.2%,圣保罗股市成为拉美首个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股票交易市场。而且拉美资本市场90%的新发和增发股票都是在圣保罗股市完成的。这也标志着“金砖四国”的股票市值均超过万亿美元。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今年6月12日,巴西OGX石油公司在圣保罗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融资达67.1亿雷亚尔(约41亿美元),成为巴西股市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IPO交易。成为巴西股市上最大一宗IPO项目。此前巴西股市最大的一宗IPO是2007年10月25日上市的Bovespa控股公司,该公司IPO融资达66.3亿雷亚尔。
巴西经济机构的统计数字显示,自巴西现任工党领导人卢拉任巴西总统以来的5年多时间里,圣保罗股市市值增幅超过了1100%。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数据表明,2007年外资流入巴西的总额达346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进入了巴西股市。2008年4月30日,标准普尔将巴西的债信评级从“BB+”提升至“BBB-”,这意味着巴西已经成为一个投资安全的国家。惠誉评级随后也上调了巴西的债信评级,从而刺激了对该地区资产的需求,吸引资金源源流入。这也正是2008年以来全球股市陷入一片熊市弥漫的悲观气氛之中而巴西股市却能连创历史新高的重要原因。2008年年5月12日,博维斯帕指数突破7万点大关,最高达到73,517点。在2008年6月26日,该股指收于63,947点,尽管比今年最高点低了近10,000点,但这在哀鸿遍野的全球股市中更加显得鹤立鸡群。
巴西股市近年暴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国际原材料市场繁荣,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了主要由资源类公司组成的上市公司业绩激增。但据巴西最大私营银行布拉德斯科银行研究部公布的数据,巴西上市公司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仅为11.8倍。研究公司Economatica给出的数据也表明,近四年来,巴西上市公司业绩增长108%,最新的市盈率只有13.69倍。二是巴西货币雷亚尔持续走强。过去3年,巴西雷亚尔兑美元稳定升值49%。仅2006年一年升值幅度达到19%,在全球16种交易最多的货币中表现最佳。同时,巴西央行自2005年12月以来已连续17次下调基准利率,对以美元计价的巴西股市上涨起到极大推动作用。由于本币升值和强劲的经济增长等优厚基础作为保证,带动大量海外资金涌入巴西股票市场,推动圣保罗股市强劲增长。根据圣保罗证券交易所的统计,2007年前5个月的股票交易中,国际投资人成交额就占34%。申购首次公开募股的海外资金的比例,一度达到75%。2007年巴西企业年利润增长率均达到了30%,这对海量国际游资和众多国际投资者来说显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圣保罗股市在2008年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将具有强劲表现。2008年2月20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全球新兴市场指数中,巴西股市跃升为市值最大的股市,市值权重增长到占据14.95%,超过中国的14.15%。
2008年3月26日,巴西商品期货交易所(BMF SA)与巴西圣保罗证券交易所(Bovespa Holding SA)宣布,为加强和促进巴西证券与期货市场的发展,双方已达成合并重组协议。根据2008年3月20日的收市价,德国法兰克福交易所市值为3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市值为25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巴西两家交易所市值合计180亿美元,超过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名列第三。
巴西股市的发展较为曲折。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巴西推行经济自由化,但并没有培育好自己的资本市场。相反,由于严重的通货膨胀、外债压力、经济结构失衡以及证券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导致证券市场发展停滞甚至倒退。表现在本国证券市场挂牌交易的公司数量逐年减少,海外上市公司却逐年增多。1990年巴西有579家上市公司,而到了2005年,只有381家上市公司。但在美国挂牌上市的数量却逐年上升,由1996年1家增加到2005年底的42家。而且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是巴西最优秀的企业群体,覆盖石油、铁矿开采、银行、电信、能源生产等领域,以资源和垄断型行业居多,它们控制着巴西经济的命脉。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根据《公司法》,巴西股份公司可以发行具有投票权的普通股和不具有投票权的优先股,其中发行优先股的最高比例可以达到2/3。股东可以领取更高比例的分红是投资者愿意持有优先股的原因之一:优先股的分红至少是普通股的1.1倍。《公司法》规定,如果公司连续3年不分红,优先股股东可以拥有普通股股东的所有权利,直到分红为止。为了吸引优先股持有者,有的公司规定的分红比例更高。除此之外,优先股股东还拥有退股权,即对那些涉及公司收购兼并和经营业务范围的转换、退市私有化等重大事项持有异议者,优先股股东有权利将股票以账面净值卖给公司,公司也有义务赎回。
据世界银行专家Nenova(2001)统计,89%的巴西上市公司发行了优先股,优先股的比例占到了全部股票的54%,其中有18%的公司达到了2/3的上限。在这些上限的公司中,如果按持有50%股权算是控股一个企业的话,只要持有普通股股份的一半,即16.7%就可控制整个企业。大量发行优先股的后果是控股股东能够方便地控制公司决策、低成本地“掏空”公司。在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过程中,卡多佐政府修改了1976年的《公司法》,于1997年5月5日通过了9457法案。为了避免中小股东的司法诉讼,9457法案无视中小普通股东和优先股东的利益,进一步做出了有利于控股股东的规定。首先是放松了信息披露要求。原证券法要求持股比例在10%以上的股东如果持有股份每增加或减少5%,必须进行信息披露。从跨国比较看,这样的规定在世界各国的证券法中是比较宽松的。尽管如此,9457法案还是放弃了这一规定。这使得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显得非常方便,公司甚至不需要事前披露,就可以突然达到退市的要求并能够立即办理退市手续。其次是放松了对中小普通股东的要约收购条款。原证券法规定当控股权比例超过50%时,如还需要增持股份,必须向中小股东发出收购要约,价格不低于大宗股权交易价格。
9457法案放弃了这一规定,进一步降低了上市公司的成本。在股票投资者不能预知公司是否退市和何时退市的情况下,这条规定进一步增大了他们的投资风险。9457法案的通过与实施后股市大幅下跌。1999年2月9日巴西证监会终于发布了补充规定299(Instruction299),大幅修改了9457法案,重新强调、细化了1997年之前有关保护投资者权益的规定。不仅要求持股5%以上的股东及时披露持股变化,而且要求控股股东在持股达到一定比例时需要就是否将要退市表态。修改后的要约收购条款更有利于中小普通股股东2006年中国外汇市场成交量,同时恢复了优先股股东的退股权。2001年10月巴西又通过了对1976年《公司法》的修订,规范了公司退市程序,同时加强了信息披露要求,在保证中小股东在董事会的表决权等方面做出了更严格的规定。2002年上市公司在自愿的基础上与圣保罗证券交易所签订协议,或承诺遵守新市场上市规则,或承诺遵守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市场上市规则,其中新市场专门针对那些放弃优先股的公司,在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最高。应该说,巴西证券监管当局近年来在严格信息披露、加强公司治理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巴西股市由于受商品价格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大,巴西股市成为了年年都有牛市和“股灾”的市场。而且本土上市公司数量减少而海外上市企业数量继续增多的势头依旧没有得到扭转。
备注1引自2007年4月3日《中国证券报》文章《借鉴印度多层次资本市场经验》,作者:徐洪才;
备注2博维斯帕指数由63只主要股票组成,成分股包括巴西石油公司和淡水河谷等重量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