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增持美债?这对中国的外汇储备有什么影响?
3月份,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出现了罕见的急剧变陡,从平缓到倒挂再到变陡,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只出现过几次,通常表明债券投资者认为衰退风险变得更高。而这背后的原因,是美国银行业在当月遭遇了一场空前的危机,多家银行相继爆雷破产,引发了全球市场的恐慌和避险。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财政部公布了最新的美债数据,显示3月海外持有美债规模大幅增加2296亿美元,达到75730亿美元的近一年高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的前十大债主竟然都选择了增持美债,包括中国在内。这是怎么回事?中国为什么要增持美债?这对中国的外汇储备有什么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看美国的前十大债主都是哪些国家或地区。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截至2023年3月末,前十大债主依次是日本、中国、英国、爱尔兰、巴西、瑞士、卢森堡、香港、台湾和沙特阿拉伯。这十个国家或地区持有的美债总额为4.9万亿美元,占海外持有美债总额的64.7%。
从数据上看,3月份这十个国家或地区都增持了美债,其中英国增持幅度最大,达到710亿美元;中国增持了205亿美元;日本增持了59亿美元;瑞士、加拿大和台湾分别增持了154亿美元、100亿美元和79亿美元。这种全面增持的现象非常罕见,说明了当月全球市场对于美债的需求非常强烈。
那么,为什么全球市场会对美债有这么强烈的需求呢?原因就在于3月份发生的一系列银行业风险事件。3月上旬,硅谷银行被曝出严重违规问题,并被美国财政部、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联合处罚。这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最大的银行业风险事件。紧接着,签名银行也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宣布破产。此外,还有多家银行面临挤兑和破产的风险。
这些事件引发了市场对于银行业信用危机和系统性风险的担忧,并导致资金从银行体系流出,寻求更安全和流动性更高的资产。而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没有比美债更安全和流动性更高的资产了。因此,在3月份,无论是官方还是私人投资者都纷纷抢购美债。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为什么要增持美债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中国增持美债是为了避险。虽然中美关系目前处于紧张状态,但是在面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时,中国也需要保护自己的外汇储备不受损失。因此,在买入美债的同时,中国也大量购买了黄金等其他避险资产。据新华财经统计 ,从去年11月到今年4月,中国央行连续6个月增持黄金,共计128.15吨,目前黄金储备为2076.4吨。今年一季度,中国央行增持黄金57.9吨,仅次于新加坡央行,位居全球第二。这说明中国没有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需要,灵活调整外汇储备组合。
第二,中国增持美债是为了优化外汇储备结构。截至4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为3.2万亿美元,环比上涨0.66%。但是,在3月份,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美元指数下跌了2.6%,而其他货币和金融资产价格则普遍上涨。这意味着如果中国继续持有过多的现金或者短期资产,则会损失一部分购买力。而买入长期收益率较高且价格较低的美债,则可以提高外汇储备收益率和价值。
第三,中国增持美债是为了平衡贸易顺差。今年以来,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以及全球经济复苏需求等因素,中国出口大幅增长,导致贸易顺差不断扩大。1-2月份贸易顺差为1168.8亿美元,3月份为881.9亿美元。由于大多数国家与中国进行贸易结算时使用美元,因此中国收到了大量的外汇收入。如果不及时将这些外汇收入转化为其他资产,则会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影响出口竞争力。而买入美债,则可以将外汇收入转化为更稳定和更有收益的资产,同时也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综上所述,中国增持美债是一个合理和必要的决策,是基于中国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英国人民币债券外汇储备,而不是受到美国政府的影响或威胁。中国增持美债并不意味着对美国的支持或屈服,也不意味着对美国的依赖或恐惧,而是一种务实和理性的投资策略。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会无限制地增持美债,或者将美债作为外汇储备的唯一选择。事实上,中国一直在多元化和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减少对美债的过度依赖。除了黄金之外,中国还在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使用和影响力。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 ,2021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份额达到2.2%英国人民币债券外汇储备,创下历史新高,并超越加元、澳元等货币成为第六大交易货币。
总之,我们不能因为中美关系紧张就盲目抛售美债,也不能因为增持了一些美债就放松警惕。我们要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需要,科学合理地管理好外汇储备,保障国家财富安全和经济稳定。同时,我们也要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和开放,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减少对美元体系的依赖和受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占据主动地位,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