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发改委:人民币升值不会直接导致外汇储备损失

06-08 财经资讯
       

中国外汇储备的困惑

本刊记者 兰辛珍 • 2011-06-24 • 来源:北京周报 2011年第21期 5月26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中国的外汇储备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大量损失?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室主任张岸元在5月5日的《证券日报》上撰文称,中国央行持有外汇资产的损失极为惊人,到2010年末,2003年以来每年增加的外汇储备已经发生的汇率损失达2711亿美元

对于这一说法,国家外汇管理局断然表示反对,5月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开称,人民币升值不会直接导致外汇储备损失。

但外汇管理局的表态并没有打消经济学者们的担心,他们认为,中国高达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何保值,是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张岸元也表示,无论是从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需要出发,还是从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看,外汇储备分流是目前一件很急迫的事情。

是否已经大量损失?

张岸元的文章指出,关于中国央行大量持有外汇储备资产的账面损益,各方面均不愿提及。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中国外汇储备对外投资收益可观,年收益率在3%左右,管理水平在各个主权财富基金中居领先位置。但是如果将每年外汇储备增量以当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测算换汇成本,再以升值后不同的汇率水平测算汇率成本,到2010年末,2003年以来每年增加的外汇储备已经发生的汇率损失达2711亿美元。如果未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到6,2003年以来增加储备的汇率损失将攀升到5786亿美元。这一损失肯定无法通过外汇对外投资收益弥补,除了中央银行,不会有任何一家商业性机构会干这种赔本买卖。

文章特别强调,以上只是一个粗略的测算,但是即使进行更加翔实的分析,也不会颠覆汇率损失巨大的结论。

从目前走势看,人民币升到6,应该是不久很快就能看到的事情。自去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1美元兑6.83元人民币升到了1美元兑6.49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幅度已近5%,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率因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美元升值已超过10%。

张岸元的文章发表的第二天,也即5月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就在其网站上发布了反驳文章,文章以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的名义回答说,首先,人民币升值不会直接导致外汇储备损失,因为外汇储备是外汇资产,以美元作为记账货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导致了外汇储备折算成人民币的账面价值变动,并不是实际损益,也不直接影响外汇储备的对外实际购买力,而只是用人民币还是美元作为报告货币所导致的账面差别。只有在将外汇储备调回并兑换回人民币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汇兑方面的实际变化。目前中国外汇储备没有大规模调回并结汇的需要,况且,考虑到银行、企业和个人在当初将外币卖出时已经获得了等值的人民币收入,人民币升值之后在降低进口成本、增加投资收益等环节也获取了巨大收益,肉已经“在锅里”。

其次,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外汇储备账面损失远小于我金融资产的账面盈余。与以美元计价的储备折合人民币后的账面损失相对应的是,中国国民持有的人民币金融资产以美元计价的账面盈余。截至2011年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3.04万亿美元,按3月末汇率折算,同期企业和居民人民币各项存款、股票、国债和保险资产等人民币金融资产总规模是我外汇储备资产的5倍以上。这意味着当人民币升值时,人民币资产的账面收益是外汇储备资产账面损失的5倍以上。如果再考虑居民以股票、债券等形式持有的其他金融资产和房地产资产的规模,人民币资产的账面收益将更大。同样,上述损失或收益均是账面计值变动,只要不发生实际兑换,就不会成为现实。

第三,外汇储备的实际购买力取决于外汇储备的收益率和投资所在国的通货膨胀率。我国外汇储备经营多年保持稳定收益,经营收益率远高于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投资所在国(地区)的通货膨胀水平,保障了外汇储备的实际购买力。2000至2010年,美国、欧洲和日本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年均分别增长2.4%、2.1%和-0.2%,我外汇储备的年均经营收益率远高于这些水平。

储备已经过多

“外汇储备是否已经损失”还存在争议,但 “中国外汇储备过多”已经成为一致的看法。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于4月18日在清华大学金融高端讲坛上坦言: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中国需要的合理水平,外汇积累过多,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多,也增加了央行对冲工作的压力。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存在,并不是政府刻意追求所导致,而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1979~1989年每年外汇储备余额均未超过200亿美元。1992年中国扩大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外汇储备作用,国家实行鼓励出口的政策,以及用优惠政策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外汇储备开始大量增加,到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2006年10月又突破了1万亿美元,今年3月突破了3万亿美元。

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有助于避免传染性的资本大量外流,保持汇率的稳定,还可以用来应付将来国际收支的不确定,保证正常的进口和偿债支出,而且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保证一国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导致金融风险。但是,外汇储备犹如一把“双刃剑”,过量的外汇储备也会给宏观经济各个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在中国现行结售汇制度下,央行需要发行更多的人民币来收购这些新增外汇余额,这样,既推高了基础货币投放,压缩了货币政策调控空间中国外汇储备作用,也使过多的流动性推升了通胀,加速了资产泡沫化,进而诱使国际资本流入,再形成更多的外汇储备。

目前公众对中国外汇储备的评论大多集中在如下几方面:一是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于庞大。稳定人民币汇率在现有水平上,不仅会使外汇储备持续上升,最重要的是构成了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和事实上的压力。

二是中国外汇储备过多地集中在美元资产,应该实行多元化投资。虽然中国不公布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但透过国际清算银行的公开报告,仍可以大致估计出,在我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70%左右,日元约为10%,欧元和英镑约为20%。

三是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比例过高,中国减持美国国债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如何保值是难题

放在央行?对外投资?还是有其他的好方法来使用这些外汇储备?经济学者们都在考虑这些问题,他们的目的是让外汇储备能够保值增值,即使不能增值也不能大量的损失掉。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可以探索渐进式减持美元资产,也可以用其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强的外国政府国债,黄金储备,以及中国紧缺的能源和资源等。

郭田勇表示,从资产组合配置的角度来说,将部分美元资产转化为其他币种计价的资产,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但如果大规模置换美元资产,势必会造成美元贬值,我国将不得不承受美元贬值造成的资产缩水损失。因此,只有渐进式地、合理规模和方式地减持美元资产才可行。

安邦咨询的一份报告则认为,过多的外储资产和高成本问题,根源与中国经济和贸易结构有关,要解决外储资产亏损问题,根本还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问题,中国应该逐步减小、取消对出口企业的各种补贴,淘汰部分落后、低效率的出口企业,这是中国经济整体竞争力提高的必要代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则表示,对于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何管理,最主要的应该修改外汇管理原则,重新明确外汇储备运用的具体顺序。首先,保持必要的外汇流动性,以满足平衡国际收支的需要;其次,用一定的外汇干预外汇市场,满足汇率调节的需要;再次,服务于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获取战略性利益;最后,再有多余的外汇储备,可用于相对较高收益的金融投资。

夏斌还建议,进一步放松对民间外汇资金用途的管制,解除投资和购买国外金融产品的限制,将“藏汇于民”的政策落在实处。此外还要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重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这是化解储备难题、使中国财富从美元资产中解套、确保中国金融安全的一个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