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增持美债是逆向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背景:5月15日(周一)美国财政部放出了增持美债的喜讯:中国就增持205亿,超过前两个月减持之和,结束2022年7月以来的减持。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外汇储备规模逐年攀升。然而,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购买了大量的美国国债,将这些外汇资产用于购买他国国债是一种“逆向全球化”,并且存在一定风险。本文将对这种说法进行分析,探究国家增持美债的正当性。
首先,中国增持美债的实质是外汇储备管理的常规操作。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货币主权国,中国必须保持巨额的外汇储备以维护自身金融安全和国家信用。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05万亿美元。作为重要的外汇资产,美国国债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中国 外汇储备,是外汇储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增持美债是一项基于风险规避和资产配置需要的合理操作,而非投机行为。
其次,中国增持美债是国际收支平衡的必然结果。以贸易顺差为代表的经常账户盈余是中国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然而,这种经常账户盈余必须需要通过外汇市场的平衡来实现,即通过购买美元等外币形成对应的外汇储备。由此中国 外汇储备,中国国债买卖形成的内外汇利率差和汇率变化都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是必须的操作。
再次,国家增持美债是国际金融合作与稳定发展的责任体现。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大,拥有诸多主权债券投资,其中包括美国国债。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中国与国际利益相关性越来越高。因此,保持美国国债等重要基础资产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是中国为维护全球金融体系稳定作出贡献的应尽责任之一。
最后,中国增持美债还有一个重要的战略考虑:债务外交。在当前国际形势不确定和中美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中国增持美债也可以作为一项政治手段,维护双边关系的稳定与发展。通过增持美国国债,可以增加中美贸易的合作和互信,提高两国的政治交流和经济合作水平,从而实现多赢和共赢的局面。
总体来说,国家增持美债并非“逆向全球化”行为,相反,它是外汇储备管理、国际收支平衡、国际金融合作和债务外交的必然结果,是国际合作的体现和责任的体现。因此,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国家增持美债这一行为,以更为深入的战略眼光审视全球金融异动和国际格局变化,努力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正常交往和合作打造更为广阔的空间。(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政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