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被动”转向“主动”外汇储备的运用将发生重大变化

05-26 财经资讯
       

□王如林

一些迹象表明,世界最大规模外汇储备的管理和运用将发生重大变化——由“被动”转向“主动”。北京的一些分析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正试图改变长期以来“被动管理”外汇储备的局面,实施“更加主动的管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扩大和拓展其运用渠道及方式,提高其使用效率和收益,更加注重为国内建设提供支持。(2月14日新华社)

去年以来,受外需疲软影响,出口增速大幅下滑,但由于进口同步减少,外汇储备快速上涨的趋势仍未改变。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8 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1.95万亿美元。在宏观经济运行困难加大,保增长成为首要任务的背景下,如何使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为国内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成为备受瞩目的问题。不久前,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提出把一半的外汇储备拿出来分给老百姓,就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投资渠道过于狭窄,是我国外汇储备运用中的一大弊端。我国外汇储备主要的投资方式就是购买美国国债,目前我们已经超越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成功的外汇储备管理,现在还有不少人主张继续增持美国国债。“债主”这个名头好听,可放在外汇投资领域,却未必一定是好事。美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救市,巴不得越来越多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为己所用。而对于我国来说,随着美国国债发行额度的持续增加,未来的贬值趋势几乎不可避免,投资蕴藏着极大的缩水风险。拿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帮别人办事,自己得不到好处,还落个连本都保不住,是显而易见的赔本买卖。因此,拓展外汇储备的运用渠道,把外汇储备这块好钢用在刀刃上,为“我们的建设服务”,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由于外汇储备的特殊性质,张维迎教授的直接分发论出发点虽好,技术上却有难度。更为现实的办法是利用外汇储备进行“海外抄底”,包括技术、大宗商品和海外资源的抄底。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国政府设置的技术出口壁垒略显松动,国外公司吸收海外投资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明显,为我们主动出击,购买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收购国外资源性资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从长期来看,先进技术和资源类产品,具有显著的保值增值的特质,不仅有利于提高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更可以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和保护资源安全,从而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亦有人指出,当前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抄底存在很大的风险。但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因为怕风险就畏首畏尾,我们永远走不出去。况且何处为“底”很难判断,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一旦经济形势变化,必将错失良机,很多东西想买也买不到,即使能买也将付出更大的代价。毕竟,中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依靠实实在在的技术和资源成功的外汇储备管理,而不是华而不实的债主身份,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