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胡言乱语,中国制造业的历史地位和现状
友情提示:这是一篇长文,如果你觉得有价值,欢迎参与评论、转发与收藏。我是小欧,感谢关注!
特朗普批判中国人赚取美国人钱的说法毫无理由
特朗普作为一名商人出身的总统,他深知贸易逻辑和框架,也知道美国核心的缺失到底在什么地方,从他在上任之初就提出振兴制造业的口号中,明显可以感知他确实抓住了美国经济当下的痛点。然而他后续采取的种种举措却表明,在一个体制衰落且偏颇的国家,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纠错。当一个错位成为现实,想要改变太过艰难,因此他将矛头指向了外部局势,以缓和国内的矛盾,发动贸易战采取剑走偏锋的做法,同时指责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事物中凭借不公平手段获取美国国家利益等,这并不是特朗普胡言乱语,而是他本质上真得无法改变美国的现状,继而被迫采取一种貌似强硬的态度去支撑国内的支持者。至于那种荒谬的做法是否能够挽救美国的式微,这显然是无效的。
在国际经济舞台上谁也不是天生的赢家,中国制造业的历史地位和现状,不仅仅是构成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多层次框架体系下的一部分必然的成果,美国人不能因为自己不好过,就把所有莫须有的罪名加诸在别人头上,这是赤裸裸的霸权主义老旧思想。
中国制造业的成就和外汇储备上面的每一个数字,都是中国人民凭借智慧和汗水换来的,别人无权否定。
贸易逆差一直都是特朗普用来掩盖他真实目的的一个“出师之名”,可是长期逆差的本质是什么,他和他的政府官员却从来只字不提,那是因为一旦逆差的本质被说清楚了,美国连搅动世界局势的借口都无法自圆其说。
当下的世界经济格局是有历史成因和发展驱动的,一个国家的贸易结构和方向需要从高度上去俯视才能够拨开迷雾见真章,并不是靠打嘴仗就能赢得历史地位。制造业作为社会化大生产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帮助人类社会从原始走向高度文明,从本质上说正是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全所未有的商品繁荣和社会发展延伸,而制造商品同步带来了贸易,以前是受限于一时一隅,后来人们完善了互联互通的工具,从此商品从制造生产到流通市场,中间的前景和内容被无限延伸了,这就是全球经济贸易扩大化。
那我们到底怎么去理解川普口中咄咄逼人的逆差论呢?我们中国人到底是怎么夺走美国嘴里的制造业“肥肉”的?庞大的外汇储备是否是中国长期干预外汇波动的证据?
曾经艰难的中国制造业发家史
一、那些年的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和中国工业化的含辛茹苦
观察世界上每一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从原始化生产到持续工业化的过程,这并不会因为工业革命诞生在哪个国家或者哪个领域而有任何改变,因为这种发展逻辑是根植于人类社会生产进步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要理解即使时空走到当下,我们仍要感谢工业革命带来的一切成果,那是属于全人类的进步。
说到工业化,我们就不得不进一步去回顾其中关于伟大制造业发展的一章,来自于机械化和电气化生产的演化变革,给先一步诞生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欧美国家带来了提前量的进步和发展,从欧洲到美洲,横跨两个大洋的技术进步和累加造就了欧美国家最原始资本的挖掘和积累。
可以说制造业成就了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最浓厚的一笔成就,同时交流贸易给其他国家也带来了基础技术的传播,这样的制造业大发展同步奠定了全球经济交流和贸易的底色。
但自从欧美发达国家占据了技术门槛的高度之后,它们的制造业却开始走向另外一种路径,它们广泛利用节约成本的思路,将绝大多数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加工业转移向了落后地区和国家,借助这些国家的低廉劳动力和落后发展需求,形成了一种强势话语权模式,即门槛技术和高额分层利润归我,你承担大部分加工制造和资源输出,最终廉价优质的商品还要充实我的市场,而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则由发展中国家承担。
这种话语权模式是滋养发达国家长期能够维持高福利和高消费市场的关键所在,发展中国家为了能够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只能被动接受这种方式,毕竟先进制造业的技术在别人手里,这种方式比你自己一点点去摸索要强得多。
而我们中国的工业化过程正是这种模式下的产物,从封闭走向开放,积极对接欧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转移,一点一点从加工业做起,引进流水化生产、来料加工,同时吸收技术发展本国制造业体系和内容,从真正的一清二白不断进步直到如今的全工业化经济体,这就是一个被号称为世界工厂的刻骨铭心,中国人用点滴的汗水和资源换来了当下的经济成绩。
这完全不是特朗普口中所谓的偷了美国人的工作岗位,而是他们自己放弃了制造业的核心内容,用来换取技术门槛利润和享受繁荣消费市场,那是一种用懒惰换勤奋的资本思路,而我们始终走在用奋斗证明自己的道路上。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的持续推动力量
二、改革开放助推中国经济的辉煌崛起
中国的经济成就世人有目共睹,从贫弱艰难的艰苦岁月到改革开放下的全市场经济要素环境,再到对轨世界发展潮流,我们仅仅只用了7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数百年的工业历程,如今的中国耀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的存在,这份成果可谓含金量十足。
尽管西方国家一直用他们的标准在衡量和评价我们,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里付出了多少的代价和努力!
在一个全欧美化的市场经济标准下,我们的经济是相对独特且未有的,但凭借中国人想要最实际的生存和发展初心,一路伴随我们最现实的实践探索,我们走到了这里。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经验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走向进步,中国人的包容心和进取心从未退却。
事实证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向上我们都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努力,即使这中间还伴随着西方的偏见和技术封锁,而中国制造业发展正是两种探索思路下最鲜明的例子。
针对开放,中国产业的过往思路一直都依赖于技术引进,这种现状既有现实的考量也是一种相对无奈的选择,对于一个在清白纸上做文章的国家,你可以想象我们如同现在非洲国家一样如何搭建起体制框架、生产设备、市场模式、以及企业开发的一切,那时候的中国连拖拉机都需要靠进口,可想而知有多么心酸和窘迫。技术引进中国外汇市场发展现状及改革思路,在我们现在很多人看来是山寨,但彼时是我们中国人学习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一个过程和方法,先学习再研发是关于制造业完善最高效的一种现实解决办法。中国制造业不仅对外开放学习承认西方技术标准的沉淀,同时我们也对外开放了市场去容纳西方的产品标准,这才有了那些年此起彼伏出现在我们生活里的电视机、电冰箱、汽车、手机以及电脑。
而改革更不用说了,中国人凭借着高昂的发展热情始终都在追寻自我进步,这种进步不止包括生产力,更加突出的是生产关系。上个世纪90年代,深圳改革大浪潮下,从一个小小的渔村,如今耀步国际化大都市和金融产业中心,中国经济一直都在改,改形式主义,改桎梏弊病,改技术落后,改生产流程,改企业框架等等等等,是改革带来了持续增长的前景动力,因为世界在变化,改革就是以变应变,是我们如今还在渴求发展的不绝驱动力量。
正是凭借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中国一步步适应了以欧美国家标准沉淀为主导的世界经济方式和内容,并且逐步完善自己的制造工业体系和流程,开掘内外部市场,踏踏实实地带领着近十四亿人口的国家走向了繁荣的道路。
中国在用欧美标准证明他们错了
三、融入欧美贸易体系下的中国出口和进口
如果说非要挑中国经济的毛病,其实不应该从制造业进出口贸易这个环节去作对比,因为这是最能证明反例的方式。
首先当下的全球经济格局依然是以西方标准成就的框架机制,这一点无可厚非,毕竟我们的国情和经济体制是这个世界上非常稀少的一部分,加上过去数百年实践和历次工业革命的资本积累扩张,欧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水平一直都处于跨代主导层次上,因而经济话语权无论如何都应该是他们来说了算。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中国人长期依赖技术引进和以输出型经济为主的模式已经基本上确定了,那是历史地位造就的唯一可选之路。
而作为进出口贸易的流程中,商品的架构也和上面的背景息息相关,带件加工和资源输出型密集劳动力产业蓬勃发展,我们仰赖外部市场的架构是因为中国人必须要依靠自身现有的阶段性基础去打开空间。这样一来,注定了我们的进出口市场是有落差的,输出为主,输入为辅,利用外部资本参与建设我们的经济,同时接纳别人眼中极其低效而艰辛的企业模式和运营逻辑,供给低利润的产品出口给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
这就是中国贸易长期顺差的根本性原因,西方国家经济主导下的辅助地位,我们也不要觉得有什么可卑微的,都是凭本事挣钱,发达国家仰仗的就是技术高端门槛和市场容量卡脖子,同时将低端制造业转移给发展中国家,而我们由于技术缺乏和市场低效,我们当时想要发展只能被动接受这种现状。
从正常的转口贸易形态上讲,如果宏观经济变量持续稳定的话,这对于双方都是有利的事情,这是真正的“win,win”。
衰退的底特律汽车城见证美国制造业空心化
四、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衰退和消费市场趋向不协调
但很可惜这种“win中国外汇市场发展现状及改革思路,win”实际上并不现实,因为经济最大的挑战正是来自于时代的变化。当下的世界格局有两层崩塌,其一在于框架体系的不可持续性,霸权主义衰落,多元格局崛起。其二在于微观底层的形态有变,且这种变化已经逐步到达质变的环节,这对于长久稳定的架构影响是最大的,没有之一。
深刻且动荡是一个重塑时代变化的趋势,为什么我始终强调这个世界正在走向一个打散再造秩序的过程?那是因为基于现实的很多观察变化都在印证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提出适逢百年未变之大时代格局构想的内在理由,有以下几点非常明显的倾向:
其一在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体制正在遭受经济下行周期的巨大冲击,而这些挑战当中有很多以前从未触及的领域要素变化值得我们去观察和思考。发达国家长期低制造高消费的社会形态已经深刻影响到其经济的环节运转,底层收入不足,高层金融虚化过重,从而扭曲了整个社会价值观,贫富差距的长期助长背离了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结构,尤其是制造业的衰退质变碰上了经济下行危机,这导致了整个体制都出现了极其微妙的变化。
其二在于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标准正在被反思和质疑,普世价值下的掠夺和压榨本性到处煽风点火,企图将自身经济的症结矛盾转移到别的国家身上,这套过去屡试不爽的杀手锏看起来在这个重塑价值的时代不管用了。发展中国家依赖自身力量的累积和沉淀逐步在后发而上,逐步撼动了传统经济力量中的话语权,这是欧美国家所始料未及的一点。
最后一点在于多元价值市场正在取代过去那种金字塔架构,多元意味着丰富和协同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单一产业链条和消费市场正在走入死胡同,如果想要在这个时代追赶先进,必须要有足够容纳别人价值的担当,而这个担当在欧美价值体系下是没有的,资本的贪婪本质不加管控,泛滥必成因果。在发达市场国家,既想享受发展国家贡献的优质廉价商品,又希望长期保持技术门槛不让我们发展,这样的“好事”在变化的力量作用下已经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
以上几点力量的推动彻底颠覆了世界经济的结构,因此我常常提及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解构时代,它正在逐步瓦解旧秩序,同时也在依据节奏有序地塑造新框架,这将彻底颠覆整个世界宏观发展:西方不亮,东方亮!!!
中国外汇储备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明证
五、中国外汇是制造业成果的沉淀也是保护
面对传统的价值崩塌和新创时代的重塑,发达国家的体制弊病已经积重难返,但对于我们而言既是发展机遇也是艰难调整。最近这几年我们贯穿观察欧美国家应对危机的逻辑和实践实在糟糕透顶,仍然企图运用过去的方式去强压底线,转移矛盾并利用金融话语权去抵抗衰退的步伐,但这实际上并未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进一步推动整个时代的乱局。
在西方价值中,他们指摘发展中国家操纵外汇,倾销商品,逃避关税,但实际上这一整套宣传无异于一种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强盗逻辑。
就我们中国而言,我们确实拥有足够强大的外汇储备,锚定人民币的价值,但实际上这些外汇相当大一部分是以投资外债的形式出现的,同时本质上外汇的庞大是基于中国制造业多年对外贸易的形态所得,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见证和沉淀,它构筑起一道稳定中国多元价值的防火墙,是抵定中国持续发展的压舱石。
外汇来源于贸易,而贸易决定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一个以制造业为核心发展的外向型国家,我们拥有庞大的外汇有什么可以质疑的理由?
还有对于操纵外汇这种说法就更可笑了,美国本身的金融机制操纵做得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极致,他们还掌控有世界霸权美元的超级货币福利,这么多年来利用加息降息来薅世界羊毛的事情,简直家常便饭。另外基于国家金融安全稳定的局势需要,我们利用外汇稳定币值并不意味着中国人长期干涉市场正常的波动,别有有心的人才害怕中国官方力量介入,比如当年到处做空别国主权货币的索罗斯。
中国利用自己赚来的血汗钱去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这既是中国人自己的家务事,同时也是对外负责任的中国态度,这是一种底线力量和原则。
中国制造业要走向高端发展之路
六、无惧非议:中国经济仍将以高质量制造业为核心持续推动对外开放
在美国人视角下的《美国工厂》里,我们中国人最优秀的企业家代表曹德旺先生表达了这样一种理念:美国人的制度和观念确实退伍了,但我们中国人依然应该以制造业为核心去发展和对冲时代经济带来的困境。
这部纪录片我看过了,它确实表达了中美经济领域在价值观上的对撞,给我的直觉是美国这个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的代表,它已经不再代表世界上最优质和最先进的生产力,即使它还拥有程度上的代差技术门槛。让自己深陷入这般制造业困境的正是美国人自己,失去了底层最优质的的奋斗工人和产业激励机制(工会的发展已经陷入极致,它本应该是平衡利益的存在),特朗普口中的“让美国重新伟大”就成了一个纸上谈兵的空话。
以史为鉴,以邻为鉴,我们中国人尽管同样深陷时代转型之苦,但基于产业层面上我们真得要避免像美国这样的例子,失去制造业等核心实体产业,一味崇尚金融刺激消费是无法长久维持经济持续发展的。
有劳有获,有收有支,这样的底层产出驱动才是良性的,而事实上只有庞大的制造业,优秀的制造业,高端价值的制造业才可以帮助我们走向这样的良性循环。
时代确实变了,我们过去依赖长期外贸出口的低端制造业确实有一部分可以淘汰掉,从而放开手脚去追逐价值更高的发展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这一代人要丢弃工厂。
中国人勤劳智慧包容果敢,定义改革开放,而这一切的因果都包含在中国制造业伟大的70年历程里,尽管非议,尽管矛盾,我们仍以一个定力者的姿态迎接这个前所未有的时代风云。
中国经济仍将以高质量制造业为核心持续推动对外贸易和开放市场,我们的格局远超西方国家的那些“非议”,坚定信念,无惧挑战,从容引领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本文系小欧本人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否则将承担一切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