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首次披露外汇储备经营业绩货币结构等数据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 谢玮)7月2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年报(2018)》(下称《年报》),首次披露了外汇储备经营业绩、货币结构等数据,并介绍了外汇储备投资理念、风险管理、全球化经营平台等情况。就此,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回答了记者提问。
《年报》显示,2018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国际收支呈现基本平衡。经常账户差额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年顺差491亿美元,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0.4%。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顺差1306亿美元,较2017年增加210亿美元,其中,以中长期投资和资产配置为目的的资本流入占主导,对外投资理性有序。截至2018年末,外汇储备余额30727亿美元。
《年报》还首次披露了外汇储备经营业绩。
《年报》显示外汇储备因素 黃金存量,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市场,外汇储备实施分散化投资,实现了稳定收益,2005年至2014年的10年平均收益率为3.68%。2014年,被国际期刊《亚洲投资者》评为“最佳央行投资者”和“最佳中国投资者”。
谈及披露外汇储备经营情况的主要考虑,王春英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外汇储备因素 黃金存量,我国一直致力于提升外汇储备信息透明度。2015年7月起,人民银行、外汇局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定期披露外汇储备规模。同时,通过新闻发布会、国家外汇管理局门户网站、国家外汇管理局年报等多种形式对外发布外汇储备相关信息。进一步披露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情况,符合我国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有利于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金融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报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黄金生产国,同时也是黄金消费大国。截至2018年末,我国黄金储备规模达到1852吨,位居全球第六。
谈及我国增持黄金储备的主要原因,王春英介绍,黄金储备一直是各国国际储备多元化构成的重要部分。黄金兼具金融和商品的多重属性,有助于调节和优化国际储备组合的整体风险收益特性。我们从长期和战略的角度出发,根据需要动态调整国际储备组合配置,保障国际储备的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
编审:姚冬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