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流入可控贸易信贷资金大都干正事“热钱”流动
国家外汇管理局昨日发布的《2010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称,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历次专项检查发现了一批热钱违规流入的典型案例和渠道,但检查中发现的案件大都以境内机构、个人和海外华人华侨为主,通常以蚂蚁搬家的方式分散渗透,尚未发现国际金融大鳄大规模进入的情况。
外汇局在报告中指出,我国在金融稳步开放进程中始终注意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控,国际性大炒家以违法违规形式进入中国存在法律风险,同时我国金融产品较少,对擅长杠杆交易、套利交易的对冲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吸引力有限。
不过报告特别强调,在主要发达国家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国际金融动荡的情况下,应对跨境资本流动冲击是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巨大挑战。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健全宏观调控手段、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是我国抵御跨境资本流动冲击的根本,加强资本管制是为改革和调整争取时间。
根据外汇局确定的热钱测算方法,如剔除境内人民币净支付400亿美元的因素,2010年我国热钱净流入355亿美元,占外汇储备增量的7.6%。按此估算,过去10年总体呈小幅净流入态势,年均流入近250亿美元,占同期外汇储备增量的9.0%。
报告还认为,跨境资金持续大量净流入,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境内人民币流动性,从而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影响。但影响我国股市发展的因素较多,跨境资金流动主导境内股市运行的观点缺乏数据支持。
热钱流入可控 贸易信贷资金大都干正事
我国“热钱”流动存在较明显的顺周期性特征。1994~2002年,我国经济增长比较平稳,GDP增长率平均为9%,并受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热钱”合计净流出近4000亿美元;2003~2010年,我国经济总体呈现高速发展势头,GDP增长率平均为11%,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有所强化,“热钱”合计净流入近3000亿美元。
到底有多少跨境资金进入了中国股市?跨境资金是否会主导中国股市的走势?近年来业界就这类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国家外汇管理局昨日公布的《2010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认为,跨境资金持续大量净流入,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境内人民币流动性,从而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影响。但影响我国股市发展的因素较多后金融危机 外汇储备管理体制,跨境资金流动主导境内股市运行的观点缺乏数据支持。
报告称,2007年10月起,上证综指从6000点的高位一路下滑到2008年9月后的2000点以下,而在此期间我国外汇净流入达到最高峰(同期,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了外资流出,股市与汇市同时下跌的现象)。再如,2010年国内股市下跌14%,在全球股票市场中的表现倒数第三,但当年人民币升值3%,外汇储备增量创历史次高水平。此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在汇差利差因素驱动下,我国企业大量出口预收、进口延付。危机发生后,企业转而集中还贷,短债余额急剧减少,但我国并未发生外债违约,这表明贸易信贷资金大都进入了生产领域。
外汇局表示后金融危机 外汇储备管理体制,除B股和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渠道,我国对于外资进入境内股票市场有严格的限制。外汇查处工作中,有发现企业、个人外汇资金结汇后违规投向股市的情况。2010年外汇局打击“热钱”专项行动中查处并通报了几家企业的违规行为,包括外资资本金结汇后违规流入股市、以虚假购销合同方式获得资金后投入股市等。但从检查情况来看,这并不是普遍现象。
此外,外汇局昨日披露的数据显示,如剔除境内人民币净支付400亿美元的因素,2010年我国“热钱”净流入355亿美元,占外汇储备增量的7.6%。按此估算,过去10年总体呈小幅净流入态势,年均流入近250亿美元,占同期外汇储备增量的9.0%。
据报告介绍,“热钱”在理论上一般定义为国际短期投机套利资金,但实践中难以准确掌握国际资本流动的真实动机和存续期限,因此在“热钱”规模测算上没有严格的定义和标准。
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分析思路主要有二种方法:一是直接测算法,将直接投资以外的资本和金融项目,以及误差与遗漏项目加总(也称非直接投资形式的资本流动净额);二是间接测算法或称残差法,使用外汇储备增量减去贸易顺差和直接投资净流入。
不过,外汇局在估算我国“热钱”规模时,借鉴了间接测算法,同时结合了我国实际,在储备增量和剔除项目上进行了调整。
根据上述“热钱”估算口径,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热钱”流动存在较明显的顺周期性特征。1994~2002年,我国经济增长比较平稳,GDP增长率平均为9%,并受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热钱”合计净流出近4000亿美元;2003~2010年,我国经济总体呈现高速发展势头,GDP增长率平均为11%,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有所强化,“热钱”合计净流入近3000亿美元。从1994~2010年较长时期来观察,则前期“热钱”净流出与近年来“热钱”净流入基本相抵,总体呈现净流出约1000亿美元,占同期外汇储备增加额的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