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中国国家外汇储备再度创出歷史新高或将退出量化宽松政策

04-14 财经资讯
       

【本报实习记者李沫颖报道】中国央行昨日公布,截至上月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馀额为3.5万亿美元,再度创出歷史新高。但与一季度末相比外汇储备弹药,二季度外汇储备增加约600亿美元,较一季度1300亿美元的增幅出现明显放缓。业内表示,国际资本流入减缓及汇率折算因素或为二季度外汇储备增幅减缓的主因。

外商直接投资、贸易顺差和国际资本流入均是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据海关总署数据,二季度贸易顺差达657亿美元,高于一季度的430多亿美元。从外商直接投资情况看,四月和五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接近177亿美元。这两个因素支撑了二季度外汇储备继续保持增长。

美汇走强 储备增速放缓

而国际资本流入放缓导致二季度外汇储备增幅较一季度明显减少。金融专家赵庆明称,相较于一季度跨境资本大量流入套利,二季度国际资本的流出和流入更加均衡。五月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打击以套利为目的的虚假贸易和异常结售汇情况,对异常资金的流入产生明显的威慑作用。此外,美联储或将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预期下,今年以来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得到削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际资本流入幅度大幅减缓。

赵庆明还指出,汇率折算因素是二季度外汇储备增幅放缓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二季度以来美元升值势头明显,导致中国外汇储备中欧元等非美货币折算成美元大幅缩水。

近十年来,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并曾于○七年达到年度增加4600多亿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但从二○一一年开始,外汇储备增幅开始放缓。分析认为,外汇储备增长势头放缓对于人民币升值压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对于未来跨境资本的流向,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美联储将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预期下,跨境资本流入将显著放缓甚至流出。但由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时间和程序仍有不确定性外汇储备弹药,因此资本流向或将出现波动。

外管局此前报告称,今年国内外经济復甦出现反覆、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转向、主权债务问题恶化或地缘政治冲突激化等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将加剧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波动,甚至不排除引发阶段性的资本集中流出。

另据央行数据,上半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2.05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1835亿元。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1.36万亿元、6838亿元、220亿元、16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