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月外汇储备环比略升102.58结束此前连续四个月下跌
汇通网4月7日讯——中国央行(PBoC)周四(4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3月外汇储备环比略升102.58亿美元,结束此前连续四个月下跌。但分析人士普遍表示,虽然3月外汇储备规模反弹,但由于美联储加息仍在路上,且中国经济依旧面临下行压力,在人民币贬值预期难消情况下,未来外汇储备仍有一定下降压力。
具体数据显示,中国3月外汇储备为32125.79亿美元,高于预期值31960亿美元,环比增102.58亿美元,结束此前连续四个月跌势;3月官方储备资产中,黄金储备为714.85亿美元,高于2月末的710.06亿美元;以盎司计外汇市场压力,3月末黄金储备为5779万盎司(1797.47吨),2月末为5750万盎司(1788.45吨);3月末外汇储备报SDR 2.28万亿。
数据同时显示,3月中国央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储备头寸为107.24亿美元,与2月末的107.25亿美元差别不大;特别提款权(SDR)略升至104.85亿美元;其他储备资产为1.72亿美元,2月末为-3.3亿美元。
此外,中国央行还表示,自2016年4月1日起,除按美元公布官方储备资产外,增加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公布相关数据,折算汇率来源于IMF网站。
人民币兑美元3月累计升值1.2%,而美元指数同期贬值3.7%,欧元和英镑对美元明显升值,假设非美元资产占总资产的30%计算,那么汇率变动对外汇储备将产生300亿美元以上的正向估值贡献。
分析人士指出,3月美联储加息预期消退,国际美元表现偏弱,人民币汇率顺势反弹,使得央行动用外储入市维稳压力明显下降,同时3月非美货币反弹折算贡献不小,助力外储规模反弹。
分析人士并预计,虽然看到3月外储小幅度增长,但目前还没有明显的持续上升迹象,有待观察;但至少外储大幅度下行趋势得到缓解,下降的幅度也减少。
德国商业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周浩表示,“中国外储3月意外增长,主要归因于人民币走稳、资本管制收紧、以及美联储温和声明后的美元贬值。另外,估值效应也有利外储增加:3月欧元和日元兑美元均走强。”
周浩进一步表示,人民币贬值压力会有所减轻,而在可见未来资本流出还可能继续;同时,中国央行将继续在外汇市场——尤其是互换市场保持活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学智表示,外储几个月来首次回升外汇市场压力,一是美联储加息预期减弱之下美元指数下降,资金流出压力减少;另一个是国际收支状况改善,资本项下资本流出大幅度减少,同时贸易保持顺差。
中国去年外汇储备下降逾13%,其中12月单月下降额逾1000亿美元,创历史记录。当时有分析人士指出,12月外储下降可能与资本外流规模加大有关,且未来继续下降的概率较大。
【慎重声明】汇通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客户应详细了解所有有关外汇贵金属买卖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