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或无过多悬念?
据中国海关上周(12月8日)数据,2018年前11个月,中俄两国贸易额达到972.4亿美元(增长27.8%),分析认为,今年年底前,中俄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或无过多悬念,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还表示,在增加对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和农产品等出口情况下,2020年前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是完全可以实现。
图片来源Sputnik France
话音刚落,紧接着,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俄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12日表示,“中俄本币结算比例已达15%,两国本币结算规模扩大是因双方都需要一个更加稳定的国家间结算系统”。比如,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马克西姆·奥列什金也在近期的表示,“俄中边境贸易,基本已全部使用本币结算,因为这非常便利”。
这就意味着,中俄经贸合作与人民币和卢布本币化交易结算的布局正在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的阶段,更意味着,在中俄已经创立部分商品交易(农产品、机械技术产品进出口等)无美元化环境基础上,未来,中俄在能源领域使用本币化交易的空间将更为广阔,更为全球经济绕开美元交易提供了一个风向标的作用。
图片来源videoblocks
比如外汇交易实验报告,近段时间,伊朗和委内瑞拉更在外汇交易中把美元排除在结算外,并已经将人民币、欧元等列为主要换汇货币,并取代了原来美元的位置,再比如,上周,欧盟委员会还拟议的措施包括将欧元作为欧盟成员国与第三国能源合同的默认货币外汇交易实验报告,以及为原油创建欧元定价的基准价格。对此,美国金融网站Zerohedge认为,以上此举就是为了在能源交易领域去美元化,将美元排除在交易和结算之外,或将再掀去美元化高潮。
而这背后的核心逻辑,也是读者朋友们需要牢记的是,目前,全球多国增加本币结算或在交易领域“去美元化”,这里的核心是能源,因美元真正的内涵根基就是“石油美元”,本质就是要满足自身的能源战略和美元硬通货的需求,美元至所以能拥有今天这要的最主要的货币地位,根本一点正是在全球经济化的背景下得益于像交易石油这样的大宗商品过程中实现的定价权。
图片来源USDdollarburning
正基于此,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网站称,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积极打造下,中俄已经启动了人民币与卢布的同步交收业务(PVP)就属于绕开美元结算的举措之一,数天前,据俄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外经银行行长舒瓦洛夫早前表示,俄中两国的本币结算协议或于今年年底前签订。
与此同时进行的是,在俄央行所持有的外汇资产中,人民币所占的份额更是几乎增长了5倍,增持速度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相对渐进式的加持人民币资产的步伐,据10月份《俄罗斯银行黄金外汇资产管理活动概述》的文件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俄央行一年将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比例下调1.6个百分点,降至43.7%,将人民币占比从去年第三季度的1%增至5%。
图片来源videoblocks
事实上,中俄除了本币结算支付等金融领域加强合作外,据中新网今年稍早时报道称,俄罗斯亚太银行更是首次向哈尔滨银行空运了1000万卢布现钞,而这充分说明中俄贸易力度在加大以及两国对彼此货币的认可,虽然金额不大,但这次尝试意义非同小可,实现了本币现钞输出与输入的双向流动,更是绕开SWIFT的一次跨境现钞交易合作,而这也更是中俄在东北进行的一个“去美元化”的小实验。(完)
BWC中文网原创作品,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编、转载或转化视频、音频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