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周,美联储一份引发全球市场巨震:科技股中从未见过
新年第一周,美联储一份会议记录引发全球市场巨震:
科技股重挫拖累纳指、标普500指数,其中纳指创下去年2月来最大周跌幅,标普500指数创2016年来最差新年开局。
另外,欧洲股市、亚太市场均录得不同程度的下跌。而A股方面,新能源、半导体等高景气赛道也大幅回调。
除了股市下跌之外,全球债市也上演了崩跌一幕,尤其是美国国债市场……
有不少债券交易员感叹:如此鹰派的美联储可能是他们职业生涯中从未见过的。
被称为“近年来美联储最突然的鹰派转变之一”,这份会议纪录为何会引发市场这么大的反响?投资者在害怕什么?美联储的政策转变,对中国市场会不会产生影响?
美联储:暗示更早加息甚至缩表
美联储在最新的一份会议记录中称,在12月的会议上,几乎所有官员都认为,“可能适合在首次加息后某个时候开始缩表”,有官员预计本轮缩表周期的速度可能比前一轮快。
在这份出乎市场意外鹰派的会议记录公布之后,美国掉期市场的价格显示,美联储在3月份加息的概率为80%。
不过真正引发市场巨震,令投资者害怕的是美联储还暗示了缩减资产负债表的时间点!
下面将阐述美联储释放缩表信号,为何令市场恐慌,以及会对中国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1)美联储缩表什么意思?
美联储缩表,实际上指的是美联储缩减资产负债表!为何需要缩减?
这要从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美联储首次实施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开始说起:
在2007-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首次开始实施大规模购买债券计划,即所谓的量化宽松(QE)……
经过2008年至2014年期间的三轮QE,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上已经积累大约4.25万亿美元的债券。
2020年初,全球爆发新冠大流行,引发金融市场恐慌,美联储祭出大规模无限量购买国债措施,这也导致了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的直线飙升……
的
据路透社统计,美联储目前持有的债券总额约为8.3万亿美元,包含大约5.65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约占美国国债市场的四分之一;另外还有2.65万亿美元的抵押支持证券。
每当市场出现重大危机事件(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2020年的新冠大流行危机),美联储就通过降息、购债等宽松措施来“救市”。
不过美联储大规模放水,无限量的量化宽松之后,不仅会推升通胀,也容易引发资产的泡沫,因此在“救市”任务完成之后,就需要考虑到退出的问题!
2)上一次缩减资产负债表时发生了什么?
美联储在2014年底停止增加债券持仓后,到2018年之前都没有削减其资产负债表规模货币政策调整,甚至在2015年底开始加息后也没有减少。官员们认为,当时的经济复苏相对疲软。
美联储在2018年开始削减资产负债表,允许每月有一定数量的债券到期,而偿还的本金不再投资于新证券,这一过程被称为量化紧缩。
到2019年9月,美联储的投资组合中大约减少了6500亿美元债券。
眼下,随着美国经济稳步复苏,美联储会议记录显示,“许多”美联储官员认为,这次加快削减资产步伐会比较合适。
负债表
3)为何美联储这次想更积极地行动?
美联储官员表示,当前美国经济比之前宽松政策退场的几个时期强得多。
官员们希望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可以应对远超出2%目标的高通胀。
根据会议记录,他们受到劳动力市场改善的鼓舞,并相信正在接近充分就业的目标。这意味着美联储的支持措施就没有那么大的必要了。
一些决策者还担心,美联储庞大的资产负债表及其维持利率于超低水平的政策,可能导致资产价格上涨。
市场为何恐慌?
美联储会议记录暗示将更早加息,甚至缩表,令市场始料未及:
首先美国债市崩跌,与价格走势相反的收益率大幅上涨。
基准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新年第一周飙升29个基点至1.8%左右,达到2020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债收益率的攀升,也蔓延到其他国家,例如德国10年国债收益率跃升至2019年5月来最高水平,意大利10年国债收益率飙升至2020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另据彭博社,2021年最后一天货币政策调整,美国十年期实际利率还处于-1.13%的历史低点,显示出市场对于未来经济的悲观和对美联储加息前景的不确定。
而新年刚过去四个交易日,美国实际利率已经飙升至-0.788%,达到去年六月以来的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