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镑自由兑换和取消进口管制对英国造成的巨大危害
在战后可能与大英帝国面临的全方位的竞争促使美国在全球展开排挤英国势力范围的行动。如果美国想要为国际安全和全球稳定作出贡献,必须进入中东,并将之纳入囊中。尽管美国政府和石油公司目标一致,但在具体做法上却演双簧。在石油公司凭借租借政策在中东地区大举进攻之际,美国政府却在向英国政府保证,承认沙特阿拉伯属于英国的势力范围。
从1945年起,美国不遗余力地鼓励本国石油公司在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等主要石油生产国家扩张力量,排挤英国和法国的利益。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当地政治军事主导力量。
1945年12月英美达成金融与商业协议。为了以较低利率获得37.5亿美元的援助,英国政府被迫同意取消对美元商品进口的歧视性政策,同时放弃对美国商品进口的管制,开放英联邦国家市场,放弃外汇管制,允许英镑自由兑换。
鉴于战后大部分欧洲国家遭到战争蹂躏,工业基本上被摧毁,而美国的工业和经济条件都完好无损,所以这些外汇盈余在很大程度上将都用于购买美国商品。美国的援助帮助英国度过了战后最艰难的时段,但是也造成英国战后经济地位下降和严重的贸易问题。特别是英镑自由兑换在1947年7月15日被批准后,其他持有英镑储备的国家纷纷将英镑兑换成美元,一个月之内英国的外汇储备就流失了10亿美元,逼着英国政府大规模削减国内和海外开销。
同时,美元外汇储备的快速流失也削弱了英镑的国际地位,造成英镑兑美元大幅度贬值,在1949年快速从1:4.02贬值到1:2.8。英镑的自由兑换和取消进口管制对英国造成了巨大危害。英国与传统贸易国之间的英镑结余大规模下降1949年国家外汇储备,英镑霸权区域逐渐让位于美元。
因为英国的实力衰弱,所以美国能够游刃有余地利用经济实力来实现其外交目标。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动作为美国商人创造了无数扩张商业的机会,大多是以英国商业的退出为代价。
来自政府的间接制裁,使美国企业在拉丁美洲、中东和东南亚等英国传统商业区纵横捭阖,大规模排挤英国的商业势力。美国规定英国不能出口任何租借法案中涉及的物资,该条款目的在于破坏英国恢复与传统贸易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罗斯福总统曾直言不讳地就此给丘吉尔发电报说,如果英国还想获得更多的租借援助,那么最好接受美国政府的立场。
此外,美国还蓄意排挤英国在战后商业航运中的利益。英国曾计划寻求一种多边协议,以确保各方都能够在战后和平时期的国际航运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而美国的立场则是让私人航空公司在市场上自由竞争。
事实上,这是美国打着自由竞争的旗号维护自己的利益,因为美国在战争中已经确立了在航空领域的领先地位,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航空公司的经验都首屈一指。“机会平等”的自由竞争其实是赶走所有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
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英国的驻美使馆人员甚至开始怀疑:对大英帝国的生存造成最严重的长期威胁的国家是不是德国?伦敦报纸也公开宣称:“如果1941年扔给我们的救生索只是为了在1944或1945年把我们勒死1949年国家外汇储备,这事儿就太讽刺了!”美国的援助毫无疑问确保了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但是也必须承认这些援助也都是为了维护和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
战争中的紧急状态为美国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使美国的力量在战后渗透到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加深它们与美国经济的联系和依附关系。这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关键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