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重: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由谁管理,必须由央行管
■文 |王福重 经济学教授
最近,重庆前市长黄奇帆和中国人民银行官员们发生了一场争论。核心是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由谁管理。黄说应该交财政部,央行官员讥讽是外行,必须由央行管。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首先要清楚外汇储备是怎么来的?有两个主要渠道:
第一个是外国人的钱。他们来中国投资,比如办企业。带的是外币,但在中国不能使用外币,只能用人民币,必须把外币换成人民币。怎么换呢?卖给中国人民银行。
简单讲,人民银行印钞票把外币买进来,但不会以现金形式持有。因为没有收益,投资才能产生收益,也就是换成资产。主要资产就是美国国债这种安全品种,因为国家投资的第一大原则是安全。人民银行拿到的外国人的货币,买来的外国资产就形成了中国的外汇储备。
第二大渠道是中国企业或者个人通过对外贸易和投资赚的钱。这些钱本可留在企业或个人手中,国家已经取消了强制结售汇。但实际上,人民银行或国家外汇管理局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这个市场上出价最高,大家纷纷把所赚取的外币卖给人民银行。人民银行拿到外币之后仍去购买外国资产。
这就是中国外汇储备的两大主要来源,其中第一个来源占比最大,表明我们国家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是外国人,而不是中国人自己。
那么,国家外汇储备到底属于谁?我们说是属于国家的,但有人可能认为是属于人民银行的,因为是人民银行印了钞票买进来的。
这个看法值得商榷中国外汇储备由谁管理,为什么?本质上讲,外汇储备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因为人民银行印的钞票是凭空多出来的。而中国境内市场上,商品和服务本来是有对应的货币的。当央行突然因为以上渠道多印了几万亿甚至更多的人民币之后,它就和原来已有的人民币共同对应国内市场中的商品和劳务。
这就相当于,本来国内商品和劳务是属于原来持有人民币的人,现在因为央行多印了钞票,商品和劳务中有一部分就属于拿到新印钞票的企业或者个人,这就稀释了全体中国人的购买力,凭空让我们缩水了一部分财富。相当于向全体中国人征了一次税,因为降低了所有中国人的购买力。
财政部以价值形式来管理全国税收、公共开支、国有资产以及其他属于国家的资源。外汇储备资产既然属于全体国人,就应该由代表全体国人的理财部门进行管理,交由财政部管理更名正言顺也更合理。说到底,如果将来发生什么意外,我们需要偿还人家时中国外汇储备由谁管理,根本上偿还就需要将中国资源拿给外国。这时,财政部有足够的能力做这件事情,人民银行就相对间接了,它只是发行管理货币的机构,外汇储备不是货币而是一个国家的资产。
因此,尽管人民银行也能代表国家,但是最适合代表国家管理外汇储备全民资产的还是财政部。
前些年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买进外汇,给国有银行注资,就是一个实际的例子。
之前就有人提出应该将外汇储备分给全体老百姓。央行官员就反驳说,如果你能把资产分了,那负债也应该分。什么是负债呢?因为央行是印了人民币将外国货币买进来的,而一切货币都是负债,老百姓分了储备资产,也得付出代价。那这些负债要不要分呢?当然要,问题是全体国人已经通过购买力降低分了负债,为什么不能分这个资产呢?
理论上讲,全体中国人是可以分外汇储备资产的,但考虑到中国的特殊情况,考虑可操作性,由财政部代大家持有,由财政部代为履行外汇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样更符合外汇储备公共性的要求。
所以我更认同黄奇帆的意见。
将来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完全可兑换,这个有中国特色的问题,会自然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