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2022年第1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事件:
5月9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1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简称《报告》),并设4个专栏:《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取得明显成效》《从宏观审慎管理视角实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加快推进金融稳定立法建设》。
相比去年4季度,2022年一季度的货政报告充分体现了政策层面对于内忧外患的考量,对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基调的判断,基本延续了4月政治局会议精神和近期央行货币政策操作。
1. 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显然央行充分注意到了疫情、地缘政治以及全球央行紧缩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也更加担忧,并且对上述不确定性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问题产生担忧,具体提到了三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和趋势:1)地缘局势紧张影响全球经济复苏;2)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加速收紧的影响正在显现;3)全球复苏分化依然较大,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主要来源于农产品、能源供应收紧冲击和金融安全问题)。
2. 对于国内经济,认为当前经济面临内忧外患,对国内经济更加担忧,但强调总体经济仍维持恢复态势。
3. 外部环境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新增严峻性,指出国内三重压力持续存在,并进一步正视疫情对消费、生产以及出口和产业链的冲击。
4. 货币政策强调主动应对,提振信心货币政策调整,关注稳信心,具体关切上强调向受疫情影响企业及行业倾斜,强调结构性政策工具的加法作用,未来降准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是主要发力点,降息的概率在下降,央行提到了两个密切关注,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支持粮食、能源生产保供,保持物价总体稳定,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两者都是价格类工具的掣肘,但专栏中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进展,指出4月最后一周全国金融机构新发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下调了10bp货币政策调整,叠加之前银行自律机制定价会议将此举措纳入宏观审慎考核的激励,预计未来不降MLF单独调降LPR还是有可能的。
5. 人民币汇率坚持市场化方向,但强化预期管理,引导企业树立风险中性理念,说明只要是正常的理性波动,央行不会轻易出手,但非理性单向预期出现时,央行该出手时还出手。
6. 物价方向关注到未来CPI上行的潜在可能,PPI端未来输入性通胀压力也是央行关切,通胀趋势还是CPI上、PPI下,通胀压力总体仍运行在合理区间,对货币政策掣肘不大,二季度稳健取向不变。
7. 关于房地产:报告指出,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始终坚持房住不炒,但对房地产政策整体定调更加积极,提出支持各地从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预计后续各地有望进一步实质性放松可期,针对居民销售端以及针对房企并购贷均有望出台更多针对性改善政策,短期可紧盯核心一、二线城市可能的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