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释放1.5万亿元人民币:iPhone在华销量令人失望
参考消息网1月6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正在向其金融系统注入2000多亿美元以放松贷款。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月4日报道,中国央行4日表示,将把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此举将为正在经历工厂产量和消费者信心下降以及与美贸易战的中国经济释放1.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180亿美元)。
报道称,中国经济增长减速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凸显广泛影响的例子是,苹果公司2日出人意料地下调了其最新季度的销售预期,原因是iPhone在华销量令人失望,而中国曾是该公司最活跃的市场之一。
凯投国际宏观经济咨询公司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说,中国官员上月承诺加强对经济的支持,他们正面临新的紧迫性。零售和汽车销量都在下降,而中国最新的制造业数据显示,2018年12月的工厂活动在收缩。
报道称,央行4日的举措似乎是协同努力的一部分。中国当局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经济,包括减税。
报道还称,几周来经济学家和分析人士一直在猜测,官员们可能推动一项庞大刺激计划,给萎靡不振的经济注入一针强心剂。但对中国来说,这样的大胆举动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它仍在应对过去10年为刺激增长而累积的巨额债务负担。
瑞银集团分析师余修远说:“中国央行明确表示,这次不是通过提供类似于2009年推出的大规模刺激措施来进行‘大水漫灌’。”
另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月4日报道,中国央行将通过降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向银行系统注入大笔资金。这是它增加信贷和阻止经济减速的最新努力。
报道称,2018年夏天以来,北京采取了一系列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但本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正在收缩,这是一连串显示增长继续放缓的数据中的最新一个。瑞银集团分析师余修远说:“显然,中国当局正在加倍努力稳定经济和货币。”
报道称,当局还敦促各大商业银行增加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贷款。在近期的经济减速中,这些企业受到格外严重的打击。
不过,对于当局是否会诉诸在2008至2009年和2015至2016年实施过的那种强力刺激措施,分析人士之间还存在分歧。经过持续10年的债务快速增长,中国决策者在不引发金融风险的情况下实施刺激措施的空间变小了。
报道称,4日的降准是央行自2018年初以来实施的5次降准中幅度最大的一次。这5次降准中有几次只选择性地适用于向小微企业提供大量贷款的银行。但中国央行一直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而下调基准利率将标志着货币宽松的升级。
参考消息网1月4日报道 路透社1月3日报道,中国央行放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标准,进一步扩大可享受此福利的机构覆盖面,结构性定向支持措施继续发力。业内人士认为,春节前基础货币面临巨额缺口之际,央行再度向市场发出维稳信号,“预热”过后农历新年前或迎来降准举措中国央行,从而明显缓解春节前的流动性缺口。
报道称,不过他们亦指出,鉴于前期覆盖范围基本已超过九成,此次范围扩大带来的资金增量有限,在资金面本已偏松的情况下,此事本身对流动性的影响暂不明显。
报道援引招商银行研究院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刘东亮的话说,此次放宽定向降准考核标准,一方面会从边际上释放更多流动性,有利于资金面保持平稳,是此前宽货币政策的延续;另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前期利率下行的成果,使利率债收益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并可能推动利率进一步走低,有利于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
“春节前后存款一般会下行比较厉害,缺口会很明显,央行应该是在做‘预热’了,维稳的信号很明显……其实现在资金并不紧,(2019年货币政策)应该会更偏向松的一头,但由于去杠杆,估计还是以结构性(宽松)为主。”上海一银行资金交易员说。
报道介绍,中国央行2日晚宣布,自2019年起,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这有利于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使更多的小微企业受益。
报道称,不过方正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为敩表示,央行放大普惠金融的口径和之前一系列宽信用的举措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央行宽信用政策的延续,但整个货币政策或流动性是不是在继续走宽,仅凭这一个信号并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个人对未来流动性总体上是一个中性的看法,即便这个渠道能释放一些资金,但我觉得也要观察央行在其他方面的对冲,比如春节跨节会导致存款的下降。现在来看,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一直在通过比较明显的信号来释放资金,但同时也在一些隐秘的渠道回笼资金。”
报道称,中国央行上周在公开市场净投放2400亿元人民币后,本周已累计净回笼资金1600亿元。据路透社统计,公开市场本周逆回购到期总量将达到4300亿元。此外,1月4日还有1000亿元的国库现金定存到期,届时将回收等量资金。
报道称,中国2018年12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时隔近一年再提“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在稍早新创设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之后,市场对央行再加码定向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预期再度升温。中国2018年共四次降准,最近一次是10月15日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下调幅度为一个百分点。
报道认为,在美联储2018年第四次加息前夕,中国央行意外宣布创设TMLF并在该品种上“定向降息”。央行再推新货币政策工具,表明其仍致力于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定向滴灌支持实体经济,而美联储未来升息步伐趋缓,也为中国货币政策施展腾出更多空间。
图为中国央行。资料图片
参考消息网12月24日报道 港媒称,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亚太区首席市场策略师许长泰称,各国央行的行长们现在必须比过去几年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地关注不断变化的经济数据并认真作出反应,而且必须意识到任何误导都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22日报道,全球几大央行过去几年一直比较省心。尽管美中贸易争端不断加剧,欧洲民粹主义日益崛起,一些新兴市场正在发生动荡,但全球经济一直保持稳定增长。
据报道,美联储2018年四次上调政策利率,总共提高了1个百分点,上调至2.25%-2.5%。欧洲央行在年底结束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鉴于日本央行的通胀目标难以实现,它会继续其资产购买计划。不过,这些可预测的路径2019年将发生改变,由此可能对全球金融资产产生影响。
报道称,首先是美国,其经济基本面看起来仍然不错。劳动力市场出现几十年来最低失业率,就业增长依然强劲。这一点,再加上健康的家庭资产负债表,正在促进消费。
事实上,由于美国经济正在满负荷运转,通胀的风险近期将加大。但核心个人消费支出平减指数——美联储偏爱的通胀指标——仍然低于目标。
与此同时,市场信号已变得更加黯淡。标准普尔500指数自10月初以来已下跌了10%。美国政府债券的两年期与10年期之间的收益率差——这是反映市场对经济衰退风险情绪的一个可靠衡量标准——已跌到了只有0.15%。投资者担忧这个指标预示着未来将面临更加艰难的日子。
美联储必须同时关注经济指标和金融指标。这两个指标反映出的情况正相反。这或许就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显改变其对目前基准利率看法的原因。
10月,他认为美联储的基准利率“离中性利率还很远”,这意味着美联储在未来几个季度还会多次加息。但本周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12月开会后,他表示,基准利率现在处于“中性利率区间的低端”。这意味着美国的基准利率可能很快到达高点,未来加息的路径可能是更加渐进式的。
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仍很低,因此我们可能会看到2019年上半年再有两次加息0.25%。
报道称,这也意味着香港的加息节奏可能会慢一些,这可能使房地产市场得到些许舒缓,但会使现金存款成为一种没有吸引力的投资选择。
在欧洲,欧洲央行正计划2019年底提高基准利率。鉴于最近几个月欧洲经济增长势头已经放缓,这有点过于雄心勃勃了。意大利经济衰退的风险已经增大。虽然脱欧基本上是英国自家的事,但它是否蔓延到欧洲其他地方仍不得而知。
德法两国的政治气候也变得更具挑战性,并可能挫伤商业信心。与美国相比,欧洲央行根本没有应付下一场经济衰退的招数了。
报道称,在亚洲,日本央行极有可能维持其资产购买计划。这使它成为全球仍在实施量化宽松的唯一央行。其2%的通胀目标受到日本消费不振的破坏。
明年,随着我们进入经济周期的最后阶段,各国央行行长必须挽起袖子更加密切关注经济数据,并将自己的意图明确传达给市场。
错误的政策,譬如收得过紧,可能使经济增长面临风险。与此同时,传达失败,将有加剧市场波动的风险。
资料图片。
参考消息网1月5日报道 中国央行4日称,将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海外媒体认为,这样安排有利于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称,降准将分两个阶段进行,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将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目前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4.5%,小银行为12.5%。
据路透社1月4日报道,中国经济面临着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缓慢的增长率和来自美国关税日益增大的压力。
报道称,人们普遍预计,中国今年将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尤其是近几个月一连串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存在下行压力。本次降准的规模超过市场预期。
据共同社1月4日报道,为放宽信贷、提振经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4日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这是自去年10月以来中国央行首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也是一年之内第五次降准。
中国人民银行在声明中说,此次降准将向市场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约2180亿美元)。
另据台湾“中央社”1月4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4日宣布2019年第一波全面降准政策,月内分两次共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将释放人民币1.5万亿元,综合各项因素后,等同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根据人行官网,这次降准是为了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将分别在15日和25日下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目的是配合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
人行表示,这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第一季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人行强调,此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这样安排有利于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
参考消息网11月27日报道 美媒称,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各国政府正竭尽全力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11月26日报道,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准备本周于阿根廷召开会议之际,摩根大通的经济学家预测:较为宽松的财政政策将令明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3个百分点,成为十年内最大的经济驱动力。
这将扭转2010年至2016年间因多国政府在金融危机后经济刚开始恢复增长时就转向紧缩政策而导致的年均增长损失0.4个百分点的趋势。
报道称,这种政策转变很及时,因为美联储等中央银行希望结束当年为缓冲2009年那场让世界陷入经济衰退的混乱所造成的影响而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
布鲁斯·卡斯曼率领的摩根大通经济学家在最近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全球财政政策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报道称,中国正在利用减税和基础设施支出来促进国内需求。在欧洲,英国计划增加支出,而西班牙和意大利则倚重财政政策。美国已经在依靠减税来拉动内需,尽管减税影响可能很快就会消失。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上周刚刚发布的最新展望中发出警告:如果世界经济再次出现急剧下滑中国央行,各国政府必须随时准备减税增支。
报道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近一份分析报告中称,扩大支出的余地即所谓的财政空间,在美国和中国这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中“并不广阔”,在意大利和巴西等国家也深受限制。在其他二十国集团经济体中,阿根廷和土耳其是因债务负担而受到投资者密切关注的两个国家。
据经合组织称,尽管许多国家公共债务较高,财政政策可能是在各国央行资金所剩无几的情况下唯一的缓冲措施。
牛津经济咨询社的经济学家阿德里安·库珀说,财政政策是让人们相信全球经济健康发展前景依旧良好的理由之一。他说,在美国,放宽(财政政策)可能会在2019年继续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并将继续促进就业和提振消费者信心,以及支撑商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