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张永军:美国通胀加剧受俄乌冲突影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张永军
美国劳工统计局4月12日发布了3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数据,同比上涨8.5%,超出此前2月份的同比上升7.9%,再创40年来新高。此信息发布后,有言论认为美国通胀加剧,是受俄乌冲突的影响。对此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观察。
一是美国通胀早在俄乌冲突之前就已经加速并且比较严重了。单是从3月份的数据来看,美国CPI环比上涨1.2%,其中0.7个百分点是由于汽油价格上涨造成的,对CPI上涨的贡献率超过一半。俄乌冲突以来国际市场原油、天然气和粮食价格确实出现一轮较大幅度的上涨。但应该注意的是,俄乌此轮冲突前美国的通胀就已经比较严重了,1月份美国CPI同比上涨率就已经高达7.5%。实际上,美国CPI同比涨幅的明显提升出现在2021年上半年,从当年2月份的1.7%提高到3月份的2.6%,明显超过美联储确定的2%的界限值;当年4月份快速上升到4.2%。自2021年5月以来美国通胀,美国CPI连续11个月维持在5%以上美国通胀,已经属于比较严重的通胀。从发生的先后次序来看,将美国通胀归咎于俄乌冲突显然说不过去,俄乌冲突只是推高了3月份的价格涨幅。
二是美国消费价格上涨幅度超过受俄乌冲突影响更为直接的欧元区。如果说通胀加速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俄乌冲突所引发的油气价格上涨,那么受俄乌冲突影响更为直接、程度更大的欧洲国家,通胀严重程度应该超过美国才是。但到目前为止,在美欧主要国家中,美国通胀是最严重的,消费价格水平上涨幅度要超过多数欧洲主要国家。据欧盟统计局发布的初步数据,3月份欧元区消费价格同比上涨7.5%,比美国要低1个百分点。在欧元区国家中,德国是天然气、石油对俄罗斯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评估报告,德国天然气、石油进口对俄罗斯依赖程度分别高达46%和37%,而美国这两项数据几乎为0,但欧盟统计局初步估计德国3月份消费价格上涨7.6%,也比美国要低0.9个百分点。从国际比较来看,将美国通胀归咎于俄乌冲突也解释不通。
三是美国本轮通胀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过激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美国这次通胀如此严重,与美国基础货币、M1、M2三者增速快速攀升密切相关。2020年上半年美联储大量释放基础货币,随后造成货币供应量M1和M2高速增长;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美国M1月度同比增速维持在300%以上,M2月度同比增速维持在20%以上。正是由于货币供应量持续大幅攀升,而且大部分形成流动性较强的M1,从2021年5月开始,美国CPI同比突破5%,此后一直维持在5%以上高位运行。从财政赤字来看,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2020、2021财年其财政赤字规模分别达3.13万亿、2.77万亿美元,为历史第一、第二高位,财政赤字率高达15.2%、12.4%。由于赤字规模连续两年维持在历史纪录的高位,美国政府债务总额2021年底已超过30万亿美元。虽然由于经济复苏和企业利润增长,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税收大幅增加,财政赤字下降,但仍明显高于疫情前水平。2022财年美国财政赤字率有望下降,但较疫情前仍高出不少。由于美联储大量增发货币,增发的货币通过购买政府债券用以弥补财政赤字,而财政资金以救济金、补贴等形式汇入美国居民和企业账户,造成美国疫情期间需求短暂萎缩后迅速反弹,而供给并没有跟上需求恢复的步伐,从而出现供需缺口并形成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综合各方面情况来看,2021年以来美欧国家普遍出现通胀高企现象,随后向不少发展中国家传导,根源在于美欧采取激进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的过程中供给恢复相对滞后,形成了供求缺口。由于本轮通胀美国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是最先加速的,美元是最重要的国际货币,其货币供应量增势也明显超过欧元等国际货币,美元超发不仅是引发美国通胀的直接原因,也是影响世界范围内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俄乌冲突对近期的价格涨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敦促俄乌双方尽快通过谈判达成和平协议,结束军事冲突,尽可能减轻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