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个12000亿期货市场的蓬勃发展成为世界大宗商品价格的定海神针
相较于股票、基金、保险、理财产品和存款,期货这个交易市场的出现,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陌生得很。但是,随着2020疫情的到来,在这关键时刻,中国一个12000亿期货市场的蓬勃发展,却成为世界大宗商品价格的定海神针。
期货是卖方承诺在未来特定时间、以特定数量向买方交付某种商品的合同。期货合约一般在交易所交易,其交易形式和股票交易所的运营几乎相同。
其实,期货的出现,是为了对冲与价格波动相关风险的重要工具,因为如果签订期货合约,其价格在合约到期日之前是固定的,不管后来市场波动如何。例如世界各地都用作指导的布伦特和 WTI 石油报价,就为世界石油预期的走向给出了缓冲。
期货合约作为一种投资工具,也作为一种流动性很强的资产,世界各地投资者对其需求量,也是很大的。
我国推出的期货期货交易要晚于美欧类似市场。直到2004年,首个棉花期货才在郑州证券交易所推出,2018年上海国际能源交易所(INE)推出人民币石油期货交易。 2021年1-10月人民币石油期货累计成交14.42万亿元,同比增长51.2%。作为投资和对冲风险的工具,有了期货市场,大宗商品的价格风险,才能够有一个预期的稳定。
目前,我国期货市场规模已超过1.2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4.5%。 2021年1月至11月累计成交量达6919份合约。由于期货合约在很大程度上与商品市场相关,而期货的价格能够给出目前经济手段调整以时间和空间,因此我们增加在该领域的国际权重,影响商品市场的定价,非常重要。世界大宗商品的稳定资源价格,期货合约就是它的稳定器,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了解投资一下相关的期货知识。
进入后疫情时代后,作为世界工厂,我们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我们是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也是煤炭和天然气的最大消费国之一;诸如此类,等等,这一点毋庸讳言。但期货市场的交易有时候也充满风险:比如去年在国际能源市场波动下,WTI价格甚至达到负值,这时候中国的能源市场反倒站起来,承担了世界能源市场的波动。由此可见,中国期货市场这次在世界市场中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大宗商品,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期货交易,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大宗商品,在中国,其投资的深度和广度还处在扩张阶段。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建设进一步推动和发展,我们看到北京证券交易所已经开始运行。目前无论是从规模品种还是从市场成熟度来看,中国的期货市场都还处于相当早期的发展阶段,所以,在期货投资还远远没有达到更大规模的时候,一个12000亿的市场,还不是中国当前期货的顶值。
投资期货,尤其是投资中国的期货,仍然是给中国的散户开启的的一个未来窗口。这个在投资学上讲,也毋庸讳言。
为了活跃期货市场,中国期货不仅为中国人,也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额外的投资机会。我们的金融工具需求量如此之大,其中一些在海外市场也有出售。例如,今年 8 月在俄罗斯莫斯科证券交易所,就开始交易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百度存托凭证的期货。有报道称,莫斯科交易所也在积极评估,准备为私人投资者推出香港恒生指数期货合约的可能性。
说了这么多,笔者在这里也仅仅是预测了期货的基本功能和交易前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不断放大的期货交易,一部分给投资者提供了投资领域,另一部分,也给大宗商品的价格给出了远期的评估,那么写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要更进一步了解期货市场了呢?欢迎评论留言(一个人的浩瀚)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