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欧奈尔熊市中买,净买入311亿港元,港股QDII成首选

05-26 财经资讯
       

被称为“趋势选股大师”的威廉·欧奈尔曾经讲述过一个自己在熊市中买股票的故事。

那是1967年的熊市,当天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了至少12点,要知道,当时道指还在800点左右的位置,12点的跌幅可以称得上是暴跌了。

欧奈尔当时走进一家经纪人的办公室,抬头就看到对面墙上的电子报价器,发现有一家超级计算机领域的公司逆势上涨了3.5%,并且成交量很大。由于此前对这家公司已经有过深入了解,欧奈尔看到市场发出的“反常”信号之后,当即买入,之后该股一路从62美元上涨至150美元。

欧奈尔讲述这个故事是为了告诉大家,在弱势的市场当中,应该把精力放在寻找强势领军股上面。

领军股往往更容易获得抄底资金的青睐,出现越跌越买的现象。

比如,在多重因素的打压之下,港股科技板块今年以来一路下跌,自2月18日以来,恒生科技指数、港股科技指数最大跌幅均超过60%。

但奇怪的是,市场温度一路跌至冰点,但抄底港股科技板块的资金却是前赴后继。

根据Wind统计,截至5月20日,近三个月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金额达到1036亿港元,净买入金额排名居前的多为科技龙头,包括美团-W(净买入311亿港元),腾讯控股(净买入267港元),药明生物(53亿港元)等。

可以直接投资香港科技板块的港股QDII更成为了抄底资金的首选。据Wind统计,目前A股市场中跟踪恒生科技、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港股科技等指数的ETF中,今年以来基金份额都录得了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还有4只ETF份额增幅超过100%。

汹涌的抄底资金,甚至把部分QDII的额度买爆了。5月17日,就有多只QDII公告限制大额申购,其中就包括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相关ETF。

那么道琼斯指数,问题来了,为什么他们都在抄底港股科技?

抄底港股科技的三个理由

01

【1】美股长牛启示录:牛股是生产力进步的产物

先来看看长逻辑。

以美股的历史为鉴,科技股在推动美股长牛的重要性上不言而喻。

根据国信证券的统计,从前两个牛熊交替算起(2003年初),代表科技企业的纳斯达克100指数的收益率远胜于代表传统蓝筹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代表整体市场的标普500指数和代表小型企业的罗素2000指数,其总收益率比排名最后的道琼斯指数高3倍以上。

欧奈尔在对美股历史的研究中也指出,“60%以上的牛股是行业进步的产物”。

科技变革无疑是带动人类生产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体现在资本市场上道琼斯指数,当前科技公司已经取代传统金融、能源、工业品和商业公司,成为美国股市中市值和影响力最大的板块。就连一直宣称对科技股不感冒的股神巴菲特,也已经成为苹果的第三大股东。

在遭遇了种种“卡脖子”之后,经济转型背景之下,我国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更是上升到了全新的高度,那么,回到资产配置上面,科技股必然也是长期投资者不可错过的一个重要布局领域。

【2】 港股是科技龙头的聚集地

为什么选择港股的科技板块?

2018年港交所推出上市制度改革,实行注册制,上市门槛较低、上市流程效率更高、且允许采用同股不同权的股权架构,融资更加便利,对科技公司明显有着更大的吸引力。

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龙头,比如百度(9888 HK)、阿里巴巴(9988 HK)、腾讯(700 HK)、京东(9618 HK)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还有包括美团(3690 HK)、小米(1810 HK)、网易(9999 HK)等大量优质的新经济公司,都是在港交所上市而未在A股上市,因此,通过港股投资科技龙头,也是众多资金布局科技股的首选。

华泰研究指出,对于只在港交所上市的优质中资股,投资者目前只能通过购买港股的方式投资。而对于在A股H股两地上市的公司,港股估值相对较低,或更具投资性价比。

【3】抄底逻辑:港股科技的机会已经大于风险

看上去很美,但如果买在高位,投资科技股的波动性风险也很大,那么,在股价“腰斩”之后,科技股的布局时机是否真的来临了呢?

先来看看这波港股科技板块大幅下跌的原因。

中信建投在研究报告中提出了主要的三点:

第一,中美关于公司海外上市安全性、审计底稿问题分歧导致中概面临退市风险,情绪传导至港股;

第二,反垄断、宏观经济对互联网企业压制明显;

第三,具体到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了不同程度下修,导致估值、业绩双杀。

这些负面因素是否已经消化或者落地呢?

一方面,我们看到,政策底已经出现。

3月16日的金融委会议释放信号,提出“关于平台经济治理,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针完善既定方案,坚持稳中求进,通过规范、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红灯、绿灯都要设置好,促进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当天,恒生科技指数随即大涨22.2%,港股科技指数大涨21.16%,纷纷创下史上最大单日涨幅,随着此后政策利好陆续出台,3月15日也成为了这波调整的底部。

另一方面,从估值的角度来看,港股科技板块的估值水平均处于历史低位。

截至2022年5月20日,恒生科技指数市净率为2.49,对应历史3.16%的分位点,各大科技股的估值也都进入了相对合理的区间。较低的估值水平意味着港股科技板块已经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边际,机会大于风险。

布局港股科技有哪些选择?

02

布局港股科技板块,QDII基金是很多内地投资者的首选工具,具有门槛较低、手续便捷、风险分散等优点。

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港股科技主题的被动型基金,主要跟踪的指数包括恒生科技指数(HSTECH.HI)、港股科技指数(931574.CSI)和恒生互联网科技业(HSIII.HI),从3月16日以来的反弹来看,港股科技指数表现尤为突出,跑赢同期恒生科技和恒生互联网科技业,信息比率也更高。

表:港股科技指数对比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20315~20220520

从近5年的时间维度来看,港股科技指数的表现更佳,近5年收益累计达到21.51%,大幅跑赢恒生科技和恒生互联网科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