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成都大运会绿色低碳办赛:力争实现“碳中和”目标

04-26 财经资讯
       

文 《一带一路报道》全媒体记者 秦粟风

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大运会执委会召开大运会绿色低碳办赛通气会,介绍成都大运会在绿色低碳办赛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4月22日,成都大运会绿色低碳办赛新闻通气会举行(秦粟风 摄)

“我们在筹备之初便确立了‘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的办赛理念和‘绿色、节俭、必须’的办赛原则,先期已推动出台《成都大运会碳中和工作方案》,努力把绿色低碳管理理念贯彻到大运会赛事各阶段全过程。”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杨斌平回答记者,成都明确了“源头减碳、过程评估、末端中和”的实施路径,并围绕低碳能源、低碳场馆、低碳交通、低碳运营、低碳参与等方面采取了更加积极的绿色低碳措施,力争实现成都大运会“碳中和”目标。

可再生能源使用:“源头减碳”,成都大运会因地制宜推进光伏、光热系统建筑一体化应用,来自四川甘孜、凉山等大山深处的水电、风电或光伏电,将通过强大的电网和四川电力交易平台实现成都大运会赛时100%“绿电”供应。

凤凰山体育公园,场馆外立面可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切换成日常模式和赛演模式,日常模式为降低能耗的节能状态

赛场建设运营减排:成都大运会秉持“能改的不建、能修的不换、能租的不买、能借的不租”,大运会49个赛事场馆仅13个为新建,新建场馆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超过70%场馆为既有建筑改造升级,改造过程中大力推广绿色节能措施,优先采购使用绿色建材产品,场馆竞赛器材以赞助、租赁为主,所有场馆均能实现赛后长期可持续使用。

绿色低碳出行:成都大运会期间,纯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将成为承担大运会交通服务保障的主力。这批新能源大巴采用全新的电池技术,续航里程、充电效率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充一次电就可以满足一天的行程需要。

纯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将成为承担大运会交通服务保障的主要力量

赛事活动服务低碳化:成都在满足国际大体联基本要求和保证活动艺术效果的前提下,合理压缩开闭幕式时长、演员人数、流程环节,整合优化火炬传递、倒计时等重要节点活动安排。

大运村以“建改结合”方式全面融入成都大学,运动员房间配备了家庭装绿色环保洗化用品和低值易耗品,毛巾换洗频次尽量降为2天一次、布草换洗频次尽量降为3天一次。

绿色低碳理念也融入食品供应链各环节中。大运村本地当季蔬菜类食材签约供应占比72.8%,四川省内食材运输100%使用新能源车辆;建立智慧中央厨房,配备炒菜智能机器人8台、咖啡机器人3台,实现整体产能提升30%,提高食材出成率10%碳中和,用工减少60%,降低碳排放30%,减少垃圾量50%;推行科学精准配餐,采用环保材质餐桌餐椅,餐盘餐具餐盒均使用可降解、可回收材料。

多元化公众参与平台:4月8日,“低碳大运”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登录后,每位用户都可以领到一棵“小树”,通过步行、骑行、乘地铁、坐公交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获得对应的碳积分,不仅能兑换实实在在的大运会纪念品,还能为大运会捐赠树苗。

与此同时,启动“大运有我”市民低碳行动、“环保达人·生态大运”城市志愿服务等活动,积极营造“我为大运做贡献”浓厚社会氛围。

实施核算赛事“碳中和”:“目前,我们已委托具有联合国指定经营实体资质的第三方核查机构,对大运会筹办、举办、赛后三个阶段碳排放量进行评估碳中和,计入期从2019年3月1日成都正式获得举办权算起,直到2022年12月31日。”杨斌平说。

目前经初步核算,成都大运会落实可再生电力替代、绿色低碳建筑、新能源汽车使用等源头管控措施,将实现减少碳排放2.3万余吨。预计成都大运会筹办、举办、赛后全过程碳排放总量约30万吨,将通过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提供的林业碳汇、“碳惠天府”机制碳减排量和国家核证碳减排量的方式进行抵消,推动实现成都大运会赛事“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