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惠相互2024年报发布:业绩高质量增长,相互普惠属性愈加凸显
近期,我国首座全国范围的相互保险机构——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众惠相互”)公布了2024年度的综合业绩报表。
报告指出,该企业在2024年度共获得保费收入高达308481万元,其中健康险保费收入为296601万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了226.81%,业务规模持续稳定增长,承保和投资两条战线均实现盈利,整体业务结构和品质呈现良好态势。
众惠相互,作为一家实行会员制的相互保险机构,截至2024年年末,其会员总数已突破362万。该机构运营的会员互助项目已超过10个,服务覆盖人群超过百万人次。在服务实体经济、保障民众福祉、推动社会和谐等方面,众惠相互发挥了显著作用,充分体现了一家具备普惠基因的保险公司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相互保险的特性在于深度整合了“大保险”的理念,并致力于贯彻监管领域内差异化的发展方向。
保险业在现代金融领域占据关键地位,构成了现代市场经济的根本性制度架构,它在增强风险防护和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展现出独有的行业优势。2024年,监管部门频繁发布文件,提倡树立全面保险观念,明确自身定位,坚守正确的经营理念,进而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朝着价值效益导向的方向转型。
在监管部门倡导“打造多元化保险市场架构”的方针指导下,众惠相互紧密关注监管层对相互保险的定位,积极将相互保险机制的优势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效果,始终秉持“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整体经营态势稳健且持续进步。在业务布局上,众惠相互以短期健康险为核心,构筑起坚实的“防御线”,深耕于百万医疗险、重大疾病险等商业健康险领域,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在带病体保险领域,已成功推出超过30款产品;其中,针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百万医疗险、肾病险、乙肝险、母婴险以及老年人险等,均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好评;这些产品为会员提供了值得信赖、品质卓越、覆盖全程的医疗健康保障服务。
在我国相互保险试点阶段,监管部门便明确提出要“补齐短板、填补空白”,强调发挥互助共济、风险保障水平高的优势,重点推进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保障型保险产品。众惠相互始终秉持初心,坚决专注于特定行业、特定人群的医疗健康保障领域,以满足公众对多层次、多样化健康保障的多样化需求。目前,运营中的会员互助项目已覆盖超过一百万人次,涉及“一老一小”、患有慢性病的群体、新市民以及工会职工等多个群体。这些项目构建了一个具有相互制特点的产品体系,生动地展现了“大保险观”在社会民生保障方面的实际应用。
众惠相互携手广西总工会打造“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旨在扩充医保服务范围,为职工提供额外自费医疗支持,通过互助统筹机制增强保障力度,并推动不同医疗保障体系之间有序对接。截至目前,我们已为8670家企业和单位提供保障,服务了60.28万名职工。在过去三年中,平均获赔率超过了95%,赔付率则稳定保持在90%以上,确保了普惠保险能够切实造福于民众。
在监管部门倡导的“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的指引下,该公司正以“小而美、专而精”的理念,精准把握健康中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的定位,凭借相互制的显著优势,致力于打造“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层次保障体系,为其贡献力量。
2 普惠保险与社会价值:科技赋能精准触达,服务国家战略大局
众惠相互作为普惠金融的坚定拥护者,认真落实《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将确保群众能够购买、负担得起且对理赔感到满意作为产品设计的中心思想,借助科技的力量拓展了传统保险服务的范围,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众惠相互,作为一家秉持普惠原则的相互保险组织,始终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发展,不断专注于那些服务覆盖不足且较为脆弱的保险领域,以增强保险服务的普及性、经济性和保障力,充分发挥保险在减轻经济波动和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致力于提供更加便捷、温馨的普惠保险产品。
以产品创新为切入点,众惠相互在商业健康保险领域进行了深度耕耘,特别是在针对特定人群的风险保障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并由此构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服务体系。面对我国1.3亿慢性肾脏病患者所面临的“治疗费用高昂、保障需求存在较大缺口”这一难题,公司已接连推出了16种相关产品,构建了国内最为完备的肾病保险产品体系。从CKD1期至CKD5期,每位患者都能找到相应的投保选择,至今已为超过10万人提供了保障。同步打造“保险与健康服务相结合”的完整体系,设立智能化监测系统,实施科学的健康维护措施,助力约三成参保者减缓疾病恶化速度,促使慢性肾病治疗模式由被动转向主动预防,为三医联动改革贡献了一个可借鉴的典范。
在新市民服务领域,“深圳众惠保”项目已成功运行至第八期,参与保险的新市民数量已突破二十万,涵盖了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灵活就业人员。赔付案例不仅包括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也覆盖了百岁高龄的老人,有效扩大了弱势群体的保障范围,确保了“普惠无死角”的真正实现。
科技成为了普惠保险发展的助力。近年来,众惠相互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致力于拓展普惠金融的覆盖范围,同时也在不断提升服务效率与品质,旨在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保险保障。2024年,公司的科技投入较上年同期实现了大幅增长,增幅高达210%。与此同时,技术人员在公司员工中的比例接近一半。在这一年里,公司成功推出了多个数字化项目,涵盖了数据仓库、产品制造工厂以及AI智能机器人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的上线,为公司业务的拓展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科技保障。
公司致力于理赔智能化服务,已成功研发并构建了名为“智惠赔”的综合性风险控制平台。该平台融合了机器学习模型、大数据算法以及智能规则引擎等技术,显著提高了互联网健康险的理赔处理速度。目前,线上报案的比例高达92.3%,在单证齐全的情况下,结案率可达99%,最快结案时间仅需3秒钟,整体理赔效率位居行业前列。在2024年,我们为337万名会员提供了服务,处理了6.6万起赔付案件,会员们的满意度更是高达96%以上。
公司特别为老年人群体设计了易于阅读的大字体服务界面,并引入了语音导航功能。此外,客服系统中增设了“老年人服务”标识,能够自动识别60岁以上的用户,并自动为其分配专属的人工服务席位。通过这些适老化的功能改进,公司旨在利用科技力量推动普惠金融的普及与发展。
稳健业绩持续增长,致力于筑牢坚实基础,积极寻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
保险业近年来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便是高质量发展。2024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十条”),对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方向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并提出了新的职能和定位要求。
众惠相互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中递交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具体来看,2024年公司累计实现了308481万元的保费收入,其中健康险保费收入达到了296601万元,这一比例超过了96%。鉴于公司健康险业务的占比较高,其承保盈利一直保持稳定,业务结构和品质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公司已经连续三次实现盈利,并成功步入持续盈利的良性循环,这一成绩充分展现了这家特色险企的高品质成长潜力。
在特色经营领域,众惠相互加速拓展其特色业务范围,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开辟了新的业务领域,赢得了新的发展空间,这已成为推动业务增长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特别是,自营业务的比例已接近一半,而具有相互特性的业务也在持续扩大规模。
公司致力于业务结构的优化,专注于把握保险行业年轻化的潮流,准确把握年轻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并通过他们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展示,确保合适的保险产品能够匹配到合适的消费者。根据数据统计,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推动,30岁以下的年轻客户占比高达40%,构建起了“年轻化、高黏性”的会员群体。
在风险管理领域,众惠相互于2024年的综合偿付能力比率高达226.81%,在业务持续稳健发展的同时,公司通过不断强化内部管理,确保了较高的偿付能力;同时,其最新的风险综合评级达到了BB级,年度保险公司法人机构的经营评价结果被评为A类,这表明公司在行业中的表现处于较为优越的位置。总体而言,众惠相互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运营稳定,具备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自首份相互产品正式投入使用,直至服务于三百万人群,从填补市场空白进展至科技助力理赔实现“秒级”反馈,2024年的众惠相互,实现了相互制与监管方向同步发展,普惠保险与科技力量紧密结合,并取得了显著成就。面向未来,众惠相互将更加清晰地勾勒出“专精特新”的发展蓝图,专注于健康险的细分市场,深入开发肾病、乙肝等特定疾病的保险产品;“精”益求精地开展数字化运营,致力于提高会员的服务体验;“特”别突出相互制模式的特点,始终坚持普惠的原则,不断改进和完善产品;“新”技术力量赋能,加大人工智能的研发与应用力度,构建“智慧相互”的生态系统。
李静,众惠相互的董事长,曾这样表达:“相互保险的核心价值,在于为广大民众提供易于获取、负担得起、全面保障且长期稳定的保险服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众惠相互将坚定不移地以监管政策为指引,以会员的实际需求为定位,致力于在普惠金融的道路上,用相互保险的方式,绘制出时代的答卷,为打造一个“全民覆盖、科技助力、共同建设、共享成果”的现代保险体系,贡献我们独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