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央行旗下媒体:下一步应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自2005年汇改

12-03 财经资讯
       

央行所属媒体:下一步应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

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我国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五年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市场供求和参考篮子货币在汇率形成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汇率形成的灵活性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进一步加大。

“特别是2015年以来,经过两年的汇率机制改革和运行,市场从纯粹的汇率价格接受者变成了当前的参与者,这是一个质的进步。”民生证券一位分析师告诉记者。

“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机制平稳运行

2014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充分考虑经济主体适应性的基础上,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银行柜台汇率报价范围由2%提高至2%。 %扩大至3%。这是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自2012年由0.5%扩大至1%以来的第二次扩大。人民币波动性的扩大增加了资金套利的难度,将导致部分套利需求下降。此外,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有利于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优化资本配置效率,进一步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完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强调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应参考前一日收盘汇率以反映市场供需变化。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改革是人民币汇率改革10年来迈出的里程碑式的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此次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让中间价报价机制更加市场化,“相信市场、尊重市场、敬畏市场、遵守市场”。与市场。”

2015年12月1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引导市场观察人民币汇率的视角从双边汇率转向有效汇率,强调要增加参考一篮子货币更好地维持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

基于上述原则,2016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明确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为“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这一机制更好地平衡了市场供求关系,维护了一篮子货币的基本稳定,稳定了市场预期,提高了汇率政策的规律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

2016年:兑一篮子货币保持稳定,兑美元阶段性贬值

2016年2月以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有序运行。中间价更多地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以及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变化。中间价与市场汇率之间的偏差得到纠正,中心价的基准作用明显增强。

2016年年中,在英国脱欧和全球主要货币波动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呈现平稳走势。去年10月以来,由于美元指数居高不下,人民币兑美元长期承受贬值压力,先后突破6.6、6.7、6.8、6.9关口。 2016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累计贬值6.5%。但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人民币仍然呈现出稳定、强势货币的特征。

“观察人民币汇率必须采用一篮子货币的视角。”易纲强调,在贸易全球化背景下,参考一篮子货币比关注单一货币更能体现一国商品和服务的综合竞争力。能够更好地发挥汇率调节进出口、投资和国际收支的作用。

基于“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形成机制,2016年,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灵活性进一步增强,双向浮动特征进一步增强。更为重要的是,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年化波动率为2.8%,低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3.6%的年化波动率。

2017年:人民币兑美元稳定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微调

2017年,跨境资金流动更加平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阶段性企稳,市场预期更加稳定。截至今年6月底,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较年初升值超过2.5%。

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也在微调中进一步完善。

今年年初,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货币篮子完成首次调整,新增11种货币至24种。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以新货币为代表的贸易伙伴间年均贸易额篮子与我国的贸易额为2.8万亿美元,约占同期我国外贸总额的70%,较旧指数的56%大幅增长。一篮子货币的代表性进一步提高。

此外,从今年2月20日起,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将“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的计算周期由原来的24小时缩短为15小时,即下午16点30分至次日上午。 7:30。中国建设银行外汇专家韩惠石表示,定价中间价规则的调整主要有两个意义:一是避免重复计算,减少国际外汇市场每日波动对下一步的过度影响。当日中间价;其次,可以使次日中间价更加“难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市场投机行为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今年5月底,央行通知报价银行修改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形成机制公式。在原有机制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逆周期调节因子。

新公式下,“中间价=期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逆周期调节因子”。据悉,逆周期因子的模型参数是各报价行根据对宏观经济和外汇市场状况的判断而设定的。

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表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出现的“羊群效应”。逆周期因素根据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有利于引导市场在汇率形成中更加关注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因素,使中间价报价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我国经济等基本面因素。操作上更加真实地反映外汇供求和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变化。

汇率改革将继续坚持市场化方式

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表示,随着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人民币汇率基本面因素将进一步巩固,人民币汇率将更加灵活,同时更有能力保持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国汇率改革下一步将何去何从?对此,专家建议,首先应进一步减少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二是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目前,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已从正负3‰扩大到正负2%,未来应进一步扩大浮动幅度。第三,完善我国外汇市场,包括增加外汇市场交易主体、丰富外汇市场交易工具、增加外汇市场交易方式、降低外汇市场交易成本、扩大外汇市场交易规模等。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

中国人民银行此前曾就此问题表示,将继续坚持市场导向,按照中央改革部署,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更大发挥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灵活性。有序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双向浮动、灵活的汇率运行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充分发挥汇率自动调节作用国际收支。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