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四十周年:400家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创造6倍GDP
今天是深圳40岁生日。 1980年8月26日,《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颁布,中央划定深圳、珠海、汕头的部分地区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诞生,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的一部分。教义的起源和实践。
一、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经济发展史回顾
四十年的发展变化,在深圳的GDP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1980年,深圳GDP仅为2.7亿元,人均GDP为835元;到2019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92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万元。短短40年,深圳经济特区GDP增长近万倍,人均GDP跃居全国所有城市之首。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的产业结构在过去的四十年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占经济总量比重下降,工业快速发展,服务业稳步提升。 1980年至2018年,三大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由2019年的28.9:26.0:45.1调整为2019年的0.1:39.0:60.9。
科技创新是深圳发展的基因。特别是近十年来,深圳创新引领者的定位更加明确。该市创新发展能力全国领先,创新投入非常大。近年来,深圳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现代服务业主要是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工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增加。
企业是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群体。在深圳特殊的土壤上,企业享受着深圳经济发展、法治、生态文明的成果,也成为深圳这座城市创新发展的优质载体。四十年来,深圳培育了中兴通讯(000063.SZ)、比亚迪(002594.SZ)、腾讯控股(00700.HK)、中国平安(02318.HK)、金融壹账通(02318.HK)等优质上市公司。 OCFT)等企业以及华为、大疆创新、华大基因等创新型企业。这些深圳本土企业的快速成长后,也对这座城市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反响,形成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Capital State统计,截至8月26日,深圳上市公司总数已达455家,广泛分布于境内外主要资本市场,其中境内A股上市318家,香港上市110家股票,27家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市场上市。剔除多地上市公司数量后,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435家。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5.71万亿元,相当于深圳2019年GDP的约6倍(26927.09亿元)。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资本邦将从行业分布、市值、股价表现、市盈率、财务状况、研发投入、和资本市场运用。发展特点。
2、深圳A股上市公司总体情况
截至8月26日,A股市场3970家上市公司中,深圳公司有318家(隶属深圳证监局)。 2019年,318家深市A股上市公司实现营收总额4664668万元,平均营收146.69亿元,利润总额(主要是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4722.98亿元,平均利润14.85亿元。
深圳经济由“科技+金融”双轮驱动
从GICS行业分布来看,上述318家A股公司主要分布在11个不同行业。其中,信息技术行业企业数量达到129家,占比40.57%。其中工业企业81家,非日用消费品行业企业34家。
以8月25日总市值计算,上述318家A股公司总市值达95432.58亿元,平均市值为300.10亿元。 8家金融行业公司总市值339991.2亿元,位居行业总市值第一。其次是信息技术行业,总市值达到2506547万元。工业行业总市值116925.4亿元,居第三位。
可见,作为第二产业的工业已不再是深圳的主导产业。以信息技术、金融为重点的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深圳新的产业支柱。信息技术和金融两大产业总市值达到590645.9亿元,相当于深圳2019年GDP(2692709万元)的2.19倍。
这充分体现了深圳经济“科技+金融”双轮驱动的鲜明特征。市值最大的两家深市上市公司分别是市值14089.06亿元的中国平安(601318.SH)和市值9348.57亿元的招商银行(600036.SH)。两者市值合计占A股深市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0%。 24.56%。
研发投入集中在信息技术行业
上述318家A股深市公司中,有287家在2019年年报中披露研发费用,合计821.97亿元,平均研发费用约为2.86亿元。其中,中兴通讯2019年研发费用为125.48亿元,是研发费用最高的公司,也是唯一一家研发费用超过百亿的公司。此外,除中信通信外,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公司还有15家。
从研发费用占比来看,英世盛(300377.SZ)2019年研发费用为2.89亿元,但研发费用占总营收的44.07%,是研发投入最高、唯一的公司。研发投入。投资占比40%以上的企业。除英世盛外,深圳研发投入超过10%的企业有50家,其中超过20%的有11家。
行业研发方面,2019年信息技术行业研发费用总计524.71亿元,占深圳287家企业研发费用总额的63.84%,位居行业第一。工业行业R&D经费总额101.17亿元,居第二位;非日用消费品行业研发经费总额79.17亿元,位居第三。
深圳的研发投入集中在信息技术产业,这表明深圳在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有望进一步增强。
融资支持优势产业企业发展
此外,资本市场对于深圳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8月25日,深市91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定增募资,合计净募资金额2946.84亿元,平均净募资金额约为32.38亿元。
其中,顺丰控股(002352.SZ)净募资金额最高,净募资金额为425.04亿元,成为净募资金额最高的公司。除顺丰控股外,净募资额超过50亿元的公司有13家,其中募集资金净额超过100亿元的公司有8家。
从行业募资情况来看,工业行业募资净额最高,为914亿元,金融业以募资534.21亿元位居第二,信息技术行业以募资426.70亿元位居第三。
上述定向增发融资主要发生在深圳工业、金融、信息科技等优势行业的龙头企业,表明深圳龙头上市公司正在加快运用融资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地位。
3、港深上市公司总体情况
据Capital State统计,截至8月25日,在港上市的深圳公司共有110家,其中95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15家在创业板上市。 2010年以来,深圳掀起了赴港上市热潮。自2010年以来的10多年来,共有72家公司在香港上市。房地产 中国海外大洋集团是第一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公司,至今已上市35年。
从行业分布来看,根据GICS行业分类,信息技术公司占在港上市深市公司总数的30%。第二受欢迎的上市行业是工业,占在香港上市的深圳公司总数的17%。深圳材料和电信服务行业的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比例最小,均为1%。
从IPO价格来看,除5家尚未公布IPO价格的公司外,59%的香港上市公司IPO价格在1-5港元之间,25%的公司IPO价格在1-5港元之间。 5港元,其中A+H股上市。该公司中兴通讯的首次发行价最高,达到22港元。
除5家未披露IPO募集资金情况外,其余105家深市在港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总额约为1746亿港元。本次IPO募集资金总额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中国广核、招商银行和中国平安。其中,中广核电力IPO募资金额最高,达282亿港元。
从市盈率来看,截至2020年8月25日收盘,市盈率为正的公司有78家。市盈率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别是汇联金服、金蝶国际和夜卡,其中汇联金服股价最高,达到4991倍。
上市以来股价涨幅最高的十家公司分别是腾讯控股、博伊德科技集团、金蝶国际、中国平安、思乐教育、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恒大、招商银行、华润电力和野卡。其中,腾讯控股目前股价较上市首日开盘价涨幅超10000%。
截至2020年8月25日收盘,11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约105,310亿港元,约占深圳2019年GDP的74%(按实时汇率计算为142,628亿港元)。其中,总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为腾讯控股、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中信证券、万科企业、中国恒大、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斯摩尔国际、招商证券和中兴通讯。其中,金融行业占4家,稳居高市值公司第一。总市值前十家公司中,腾讯控股市值约占前十家公司总市值(96,911亿港元)的53.8%。
无论从上市以来的涨跌还是总市值来看,腾讯控股都是深圳在香港上市的龙头企业。 Capital State获悉,根据公开资料,腾讯控股成立于1998年,2004年6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腾讯拥有微信、QQ、腾讯游戏、腾讯视频、腾讯新闻等30余种产品。
财报显示,腾讯2019年全年营收3772.89亿元,同比增长21%。 2020年上半年,营收2229.48亿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572.32亿元,同比增长29%。
近年来,腾讯控股不断加强与深圳市政府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近日,深圳市民政局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依托腾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在“智慧+民政服务”、“智慧+民政监管”、“互联网+智慧家庭寻访”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和“互联网+慈善”。
除腾讯控股外,中国平安也是香港深市上市公司中的佼佼者。截至8月25日,中国平安总市值在香港上市深股公司中排名第二,达到15783亿港元,上市以来股价上涨714%。
中国平安成立于1988年,2004年6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中国平安旗下拥有中国平安保险、平安证券、陆金所、美国上市公司金融壹账通等子公司。
财报显示,2019年平安全年营收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净利润1643.65亿元,同比增长36.5%;截至2019年12月末,集团总资产8.22万亿元。
近年来,平安多次与深圳市政府相关部门签约,达成战略合作。公开数据显示,深圳官员今年将完成“十三五”期间新增住房40万套的目标,并计划到2035年新建和筹集不少于100万套保障性住房。委员杨红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王毅认为,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既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也需要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
企业为政府做出贡献的同时,政府的政策也让企业受益。中国平安表示,自协议生效之日起至2035年,将继续投入资金参与深圳公营住房建设。平安集团投资建设的公营住房主要用于长期租赁、优先满足政府租赁需求。
四、深圳境外上市公司总体情况
截至8月26日,深圳共有27家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成功上市。
在上市地的选择上,美国股市最受深圳企业欢迎,其次是新加坡资本市场。据Capital State统计,上述27只中概股中,74%选择在美国上市(14只在纳斯达克上市,6只在纽交所上市); 5家公司选择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此外,还有两家公司分别选择在巴黎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
从行业分布来看,上述27家境外上市深市企业来自9大行业。根据WIND一级分类,工业和信息技术行业是最有可能诞生中概股的两个热门行业,分别约为26%和22%。 %的公司来自这两个行业,包括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光大水务”和“金融壹账通”;第二受欢迎的行业是金融行业和可选消费行业,这两个行业都产生了4只中概股包括知名互联网券商富途控股、汇泽保险、互助金融公司小盈科技、腾讯音乐等公司均来自这两个行业,此外还有房地产、材料、能源、日用消费、医疗健康等行业。也栽培了上市公司分别为1-2家。
从上市时间来看,2010年以后,大部分深圳企业已在境外上市14家。其中,2019年境外IPO数量达到5家,分别是金融壹账通、富途控股、房多多、亚洲时报和医美国际。此外,2000年(含)之前,深圳企业境外上市有4家; 2000年至2010年,共有9家公司在境外上市。
从募资情况来看,上述公司初始净募资总额超过20亿美元(部分未公布净募资额的公司已被筛选掉),其中仅腾讯音乐一家就募资超过10亿美元美元,成为境外上市深市企业中“融资王”紧随其后的是平安集团旗下金融壹账通,首次融资净额筹集约2.86亿美元。其余深圳公司境外融资金额均不超过1亿美元。
这种融资领域的“马太效应”也体现在上述公司的市值排名上。截至8月25日收盘,深市境外上市公司市值前三名分别是腾讯音乐(263亿美元)、金融壹账通(85亿美元)和富途控股(45亿美元),远超其总和。其他公司的市场价值。 。
据Capital State统计,超过40%的公司最新市值不超过1亿美元; 40%的公司最新市值在1亿美元至10亿美元之间,市值在10美元至100亿美元之间的公司仅有4家。市值百亿美元的公司只有腾讯音乐一家。两级分化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音乐和金融壹账通分别得到腾讯控股(00700.HK)和中国平安(02318.HK)两大巨头的支持。他们最新的总市值分别约为6732亿美元和1996亿美元。
从市盈率来看,上述公司仅有近35%市盈率为正,其余均为负。截至8月25日收盘,富途控股市盈率为75倍,腾讯音乐为48倍,医美国际为23倍。排名垫底的汇泽保险,市盈率为-144倍。
从上市后的股价表现来看,大部分深圳企业“首秀”海外上市表现良好。据Capital State统计,剔除中国自然资源等5家尚未公布首发价的公司,其余22家公司中,有14家公司上市首日“开门红”,占比64%。其中,光大水务以近90%的首日涨幅位居新股榜首,其他涨幅较好的个股包括:500彩票网络(54%)、富途控股(27%)、小影科技(26%)、腾讯音乐(7.6%);金融壹账通、房多多、三亚时报等公司上市首日收平。剔除上述公司,深市公司境外上市首日突破率仅为27%,其中包括汇泽保险、UCL等。
但从长期股价表现来看,情况却出现了逆转。上述公司中,仅有22%公司股价较发行价上涨,分别是富途控股(175%)、金融壹账通(130%)、广深铁路(50%)、海威金属处理(37%)和腾讯音乐(20%);其余深市上市公司则一路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