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多项第一 蹚出改革新路 深圳金融业书写奇迹
金融企业聚集深圳福田区CBD。深圳商报记者钟华登摄
杜特尔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1月22日电(深圳商报首席记者谢慧倩)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我国国家高端智库综合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的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深圳再次跻身全球十大金融中心行列,位列第九,较上期上升一位。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是能有效衡量城市金融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该指数从营商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金融业发展水平、声誉等多方面对城市进行评估和排名。深圳见证了无数城市的金融“成长史”,也见证了深圳的金融发展奇迹。
金融创新引领全国
深圳作为一座从边陲小镇起步的城市,一开始并不具备成熟的金融基础,但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深圳的金融创新与改革多年来始终领先全国,书写着中国金融史上的奇迹。
保险业是我国最早开放、力度最大的行业之一。自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唤醒”了沉睡的蛇口以来,深圳经济特区崛起的乐章正式拉开帷幕。国内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中国平安由此诞生。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中国平安的发展和命运无疑与深圳改革开放的进程紧密相连,允许民营资本进入保险业,对于当时的金融业来说,是一场革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保险业迅速发展,一大批民营保险公司在深圳涌现。
中国平安一步步成长为如今我国三大综合金融集团之一、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保险公司、中国金融史上第一个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企业。截至2021年底,中国平安员工总数达100万人,年营收突破1万亿元,净资产突破1万亿元,总资产突破10万亿元,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突破1000亿元,纳税突破1000亿元,市值突破1万亿元。
1982年1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正式开业,这是1949年后第一家引进的外资银行,正式吹响了深圳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号角”。截至1984年底,已有8家外资银行在深圳设立了分行、代表处。
1987年4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招商局集团出资1亿元人民币,成立招商银行;1987年12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深圳发展银行在深圳特区改组6家农村信用社后,以股份制银行的形式,正式成立。
此外,深圳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在我国金融市场建设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1985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深圳经济特区外汇调剂中心;1990年,深圳外汇调剂中心开创了外汇调剂公开市场运作新模式;1993年,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支行成立了深圳融资中心;2005年,深圳成立了上海黄金交易所深圳备用交易中心,并开办了黄金夜市,覆盖了国际市场黄金价格波动最频繁的活跃期,为投资者提供了规避市场风险的时间窗口和场所。
即便多年后的今天,深圳始终是中国每一项金融改革的“试验田”。
2014年3月,原银监会公布首批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试点名单,其中就包括注册地在深圳的前海微众银行,微众银行也是国内首家数字银行,自成立以来,该行就以“让普罗大众都能享受金融”为使命,以科技为发展动力,致力于为小微企业和广大民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截至目前,该行已服务超过3.4亿个人客户、近280万小微企业法人客户深圳外汇公司,并跻身中国百强银行、全球千强银行行列,被国际知名独立研究公司定义为“全球领先的数字银行”,也成为深圳金融创新改革引领全国乃至全球的一面“镜子”。
40年来,深圳的金融政策屡次走在全国前列。
得益于此,无论是国有金融机构还是新兴金融机构,都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以深圳高投集团为代表的国有金融机构,自1994年成立以来,一直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排头兵。高投集团董事长刘素华透露,27年来,深圳高投集团累计为7.2万多家企业提供了8856亿元的担保服务,担保资金带动产值增加15218亿元,利税增加3043亿元,带动就业人数增加900万人。
新兴金融机构以乐信、小英科技为代表,两家公司相继赴美上市。其中,乐信从“零”发展到数亿用户、年交易额上千亿,从深圳走向全国、再到资本市场,仅用了9年时间。截至目前,小英科技累计注册用户7890万,2020年至今,已向120万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贷款超过220亿元,覆盖农业、零售、电商、物流等多个行业。
近10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1.7%
深圳是一个从不缺乏奇迹的城市,数字就是最好的解释。
1979年,深圳特区GDP仅为1.97亿元,人均GDP仅为1.17亿元;到了2021年,深圳GDP首次跨过3万亿元大关,达到30664.85亿元,成为全国第三个GDP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全市GDP增长15227倍,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7万元。
一条条陡峭向上的曲线勾勒出一座年轻城市的成长奇迹,而这一切在金融行业体现得更加清晰。
近10年来,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1.7%,2018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跃升至3067.21亿元xm外汇,占GDP比重达12.7%,今年深圳金融业对全市税收贡献率达1.3%,实现1314.8亿元,同比增长17.5%,占全市税收总额的22.37%,首次超过制造业(20.30%),位居全市税收第一。
尤其是近年来,正如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杰指出的,在中美经贸摩擦、新冠疫情等多重影响下,深圳金融业依然表现出巨大韧性,逆势上扬:2020-2021年平均增速8.3%;今年上半年更是增长8.9%,遥遥领先其他大城市。深圳金融业以不到3%的就业人口,创造了全市近六分之一的GDP、近四分之一的GDP。如今,深圳金融业占GDP比重已从2012年的14.0%提升到2022年上半年的16.1%。
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413.5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高于全国和广东平均水平,占同期GDP的比重为16.1%,深圳金融业在全国稳居“第一阵营”。
截至2022年6月末,深圳银行业总资产12万亿元,同比增长9.4%;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97万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8.22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9%和11.6%;银行业总资产和存贷款规模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深圳保险业总资产6.3万亿元,上半年保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842亿元,同比增长6.3%。证券公司总资产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净资产、净资本规模位居全国第二位;期货公司总资产、净资产规模位居全国第二位。今年上半年,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2.2亿元,净利润225.6亿元,均位居全国第一。
500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是一个城市最有活力的经济实体,深交所长期稳居交易量全球第三、市值全球第六,IPO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近年来深圳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
深圳市工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9日,深圳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527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399家,境外上市公司128家,占全市上市公司的1/13。
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A股上市公司总资产超过36万亿元,净资产超过5.9万亿元,位居证监会辖下各地区的第三位;总市值超过7.5万亿元,位居第二位,仅次于北京,今年上半年整体营业收入29704.1亿元,约为深圳GDP的1.97倍。
2012年以来,深市A股上市公司数量增长100%以上,总资产增长300%左右,净资产增长500%左右,总市值增长300%左右,深市上市公司IPO募集资金总额近2000亿元,发行人数量和募集资金额均位居全国前列。
注册制改革以来,深圳企业抓住了改革红利,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注册制下科创板公司32家、创业板公司41家,其中九成以上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位居全国第三
深圳毗邻港澳,“开放”与“联通”是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多年来创造金融奇迹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2009年7月7日,“深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在承担起为香港人民币业务提供具体清算安排的历史性任务后,深圳还获得了与上海、广州、珠海、东莞四地共同开展试点的机会和资格,可以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2012年6月深圳外汇公司,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发展开放的批复》,支持前海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走在前列,打造我国金融开放先行示范窗口,成为经济特区的先行区。2014年,前海成为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标志着深圳金融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意味着又一个跨越式发展机遇的到来。
2015年7月,为拓展深圳银行与港澳台等境外地区银行同业融资渠道,深圳在全省率先开展跨境人民币资产转让业务试点,此项业务稳步快速发展,市场参与者众多,转让资产及其他金融机构种类不断拓宽。
2016年,深圳向国务院提出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于2017年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0年5月14日,《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出台,随后,深圳制定了落实该意见的行动方案,包括50项行动措施、85项分项任务,助力深圳发展金融试点示范。
2021年9月,“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出台。据深圳银保监局局长张利兴介绍,细则实施以来,“跨境理财通”顺利启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共有24家银行获得试点资格,开立“跨境理财通”相关账户12560个,办理跨境资金划转共计4.04亿元,双向投资产品交易额达2.37亿元,约占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总量的三分之一。
“目前,深圳的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仅次于上海、北京,形成了门类齐全、功能齐全的外资金融机构体系。”谈及深圳银行业近10年的发展,张利兴说,在深圳的外资银行中,港资银行的资产规模、存贷款、净利润等占比超过70%,深圳已成为内地港资银行最集中的城市。
在互联互通方面,“辖区内23家寿险公司推出64款创新跨境医保及专属重疾险产品,10家财险公司开展跨境车险业务,实现‘三地车险、一地保险’。借助互联互通,大湾区金融一体化不断深化,金融引领持续加速。”
回顾过去,深圳金融发展经历了从试点到规范、从区域到全国、从单一产品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跨越式发展,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金融史,无数金融奇迹等待在深圳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