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外贸结汇风险的技巧
我们知道,由于各个国家都在不断发展,发展速度也各有不同,导致汇率波动不稳定,从而产生汇率风险,因此在贸易过程中如何规避汇率风险就成为了外贸人必须要了解的问题。
那么你知道做外贸有哪些方法可以规避汇率风险吗?下面介绍6种常见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01正确选择交易货币
在对外出口交易中,应尽可能以当地货币作为计价货币。
当必须进行外币交易时,应选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如欧元、英镑等,在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中,应避“软”,选“硬”,选择硬通货。
由于我国货币与单一美元脱钩、实行挂钩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度,选择非美元货币定价本身也是规避汇率风险的一种方式,价格谈判能力强的企业可以通过与贸易伙伴协商xm外汇,选择人民币作为定价货币,从而锁定成本。
但由于国际竞争激烈,有些出口商品在贸易谈判中不能取得主导地位,就应以最优价格选择计价货币。如果双方不能就计价货币达成一致,可以考虑双方提出的计价货币各占货物总价值的一半,这样利益和风险由双方共担。
02合同中增加对冲条款和汇率风险分担条款
在签订合同时加入对冲条款,固定汇率,无论未来汇率如何变动,仍按合同规定的汇率付款。分摊外汇风险的方式是在主合同中附加价格调整条款,允许汇率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如果实际汇率波动超过这个上下限,超过部分造成的差价由买卖双方平均分摊。
为了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在签订出口合同时应设置相应的条款来规避这种风险。最好的办法是在价格条款中增加对汇率波动损失分担的约定。对于金额较大的贸易订单外汇技巧,可以在签订合同时设置相应的条款,当人民币升值或贬值时,出口价格可以相应提高或降低。
03采取提前付款或延迟收款策略
如果有以外币计价的应付账款或借款,如果这种外币为强势货币,即预计该外币将升值,企业可以采取提前付款策略,以减少或避免外汇损失;如果这种外币为弱势货币,情况则相反。
外贸企业提前还债。例如,某外贸企业将在6个月内偿还一笔100万美元的进口货款,预计在3个月内收到一笔100万美元的出口货款。由于6个月内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水平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规避汇率风险,该外贸企业可以用收到的100万美元货款在3个月内提前偿还债务。
外贸企业延期付款。例如,某外贸企业预计3个月内收到100万美元的进口货款,6个月内支付100万美元的出口货款。该企业可以在6个月内收回出口货款外汇技巧,以抵消进口货款。这样,企业3个月、6个月后的净现金流均为零,不会因汇率不确定性而遭受经济损失。
04远期结算锁定汇率
远期结汇业务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与客户签订远期结汇合同,约定将来结汇的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在发生应收外汇收入时,按照远期结汇合同规定的币种、金额、期限和汇率结汇的业务。
因为合同一旦签订,就必须按时、按价、按量交货,可以锁定汇兑成本,防范本币汇率上升、外币汇率下跌给出口企业带来的风险和损失。例如,某企业预计三个月后会收到一笔美元货款,为规避人民币汇率上升的风险,企业可以提前与银行签订远期结汇合同,锁定汇率,三个月后,企业再按约定的汇率把美元货款兑换成人民币,以降低汇率风险。
05办理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
人民币外汇掉期业务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掉期协议,约定即期外汇交易汇率及起息日和远期外汇交易汇率及起息日,客户按约定的即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按约定的远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反方向兑换的业务。
根据2005年8月2日央行《关于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及开办掉期业务的通知》,企业只要按时提供相关凭证,即可办理经常项目掉期业务。通过掉期业务,外贸企业可以按照约定的即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也可以按照约定的远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反向兑换,从而规避汇率风险,实现币值保值。
06 充分利用结算方式中的融资便利
1.出口信用证代收代付结算方式下,出口企业凭合同(或信用证)项下的全套货权凭证作为质押,向银行取得资金。此项业务使外贸企业在国外债务人付款前,可从银行获得垫款并享有追索权,且可预扣利息,从而加快资金周转。
2、票据贴现出口企业将尚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从票面金额中扣除贴现利息,将余额支付给出口企业。当前人民币汇率不稳定,升值趋势较强,出口企业如果担心出口收汇出现损失,可以通过票据贴现适当弥补。
3.保付代理:出口企业将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银行向出口企业提供坏账担保、货款催收、销售分类账管理、贸易融资等金融服务。一般用于以信用销售等信用方式出口货物或服务的交易中。在这种方式下,锁定了进口商的信用风险。外贸企业将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给银行后,即可获得融资,提前获得外汇应收账款,再按国家现行外汇管理规定办理结汇手续,从而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