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购汇重申6大禁令留意别入“关注名单”
网络图
新年伊始,5万美元个人购汇额度再度刷新,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个人购汇需填写《购汇申请书》,申请书重申6大禁令xm外汇,细化10余项资金用途。这对个人购汇将带来哪些影响?突破制度底线、被列入“关注名单”的,又将受到怎样的惩罚?
外汇不能用来在海外购买房产、投资股票或投资红利保险。
如果你这两天到银行申请购汇,你会看到个人购汇申请表上有明确提示,境内个人购汇时不得用于境外购买房产、投资证券、购买人寿保险、投资返还分红保险等尚未开办的资本项目。
如果你平时不太关注该国的外汇管理制度,你可能只是知道外汇不能用来买房子、股票、保险?!
事实上,这六项禁令并非外管局此次新增的管理政策。“与以往相比,外管局对个人购汇的监管政策没有变化,这次只是重申了相关要求。”外管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实现完全可兑换,个人资本项目境外投资只能通过规定渠道进行。“现有的外汇管理规定从未允许个人购汇投资境外房地产市场。同时,个人购汇直接投资境外证券也未放开,只能通过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等规定渠道进行。”
此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曾明确表示,居民在境外购买人寿保险或投资回报分红保险存在风险,现行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随后,外汇管理部门加大监管力度,相关商户当月交易量下降数百亿元。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个人买汇海外炒股本身就是违规行为,但由于过去管理不严、处罚较轻,不少人并未当回事。“现在监管更严了,个人买汇海外炒股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其实,随着深港通、沪港通的开通,个人投资港股的渠道已经畅通。”
借来的购汇额度大多用于非法用途
如今,借亲戚朋友的额度购汇已屡见不鲜,有人不禁疑惑:5万美元的购汇额度难道还不够?
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人士表示,个人购汇5万美元额度是一个便利额度,并不是限制,“超过等值5万美元的购汇都可以办理,不存在是否够用的问题,但购汇时必须提供实际用途证明。”
中国金融期货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表示,每年的总量不能太低,否则难以满足民众的实际需要;也不能太高,会冲击和削弱宏观金融和外汇管理的有效性,有可能成为大规模跨境资金流动的渠道。“目前5万美元的额度,已经可以满足绝大部分人出国留学、旅游的需求。”
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在全部个人用汇中,个人办理结售汇业务超过年度总额的比例基本稳定在1‰至3‰之间,人均购汇基本稳定在9000美元左右。
“本人真实合法用汇额度超过年度便利化总额的,凭相关真实性材料可以办理,不需要占用他人的额度,除非存在违法用汇、不真实用汇行为。”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个人 外汇,实际上,借用额度获得的外汇大量被用于在境外购买房产、股票、保险等非法用途,变相实现了资本项目下自由交易个人 外汇,违反了国家外汇管理制度。
国家外汇管理局官员表示,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的历史反复证明,大额资金跨境无序流动是引发金融动荡、危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将自己全年全部资金借出帮助他人购汇的行为,规避了国家外汇管理局真实性管理,甚至成为洗钱、偷税漏税、腐败资金转移的渠道,必须严格管理。
被列入“观察名单”2年,无便捷购汇额度
外汇管理部门除了重申个人购汇要求外,还明确了个人违规购汇的处罚措施,加大了个人违法成本。
国家外汇管理局已明确,对有虚假申报、骗取外汇、诈骗、洗钱、非法使用、非法转移外汇资金行为的个人,将列入“关注名单”,被列入“关注名单”的个人当年及以后两年内不得享受个人便利化额度,并将依法移送反洗钱调查。
业内人士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逃汇、套汇、擅自改变外汇用途等行为,最高可处违法所得等值30%以上、等值以下罚款。也就是说,擅自改变外汇用途,最高处罚是损失所购外汇全部金额。
因此信息申报尤为重要。个人在委托金融机构购汇时,需要如实填报资金用途,不仅要从十几个详细选项中进行选择,还可能面临更为详细的信息申报。例如,如果明确购汇用途为“非投资性保险”,还需进一步填写保险机构名称、对方国家或地区、账户、预计用汇时间等。
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人士表示,过去我国国际收支个人购汇存在一些漏洞,导致一些违规、欺诈、洗钱等行为时有发生,扰乱了正常的交易秩序,侵蚀了遵守个人购汇规定的广大居民的利益。新的个人购汇信息申报规定,完善了个人购汇的申报和统计,外汇管理部门可据此加强事中核查,加强对相关违规违法行为的管理和处置。
专家提醒,个人正常合理的外汇需求是可以满足的,特别是在外汇管理部门全面加强监管的背景下,个人更应重视信息报告,严格执行制度要求,避免“踩线”受罚。(原标题:个人购汇六大禁忌再提,小心被列入“关注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