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提示求职者严防十大骗局 保护自身安全
近年来,随着不少刚毕业的学生开始求职,诈骗分子也将目标瞄准了这些年轻人。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就业压力大,这些年轻人往往容易被骗子欺骗。如今,又到了毕业季。为了保障求职者安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5月27日发布提醒,列举了十大骗局,提醒求职者时刻提高警惕天上不会掉馅饼 外汇,避免受骗。此外,求职者如发现自己被骗,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以便他人引以为戒,避免再次受骗。
陷阱一:海外高薪工作的诱惑陷阱
诈骗分子常常打着海外高薪职位的幌子,诱骗求职者上当,一旦得逞,便会诱骗求职者出国从事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对拒绝工作或工作表现不符合要求的求职者,甚至会采取非法拘禁、虐待等手段。
提醒:在外汇中遇到类似的高薪诱惑时,应仔细调查相关公司的经营资质、行业平均薪资水平,如果相差较大,则需要考虑是否存在陷阱。
陷阱二:陷入金字塔骗局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通过招募人员,要求其缴纳费用或购买商品,以获得加入或招募他人的资格,从而谋取利润的行为。传销一般通过亲朋好友的推荐进行传播,手法基本都是轻松赚大钱,不需面试直接获得工作。面试或工作地点比较偏僻,经常变动,公司业务无法说明清楚。
预防贴士:一定要明白传销是违法的,在推广发展下线时要保持头脑清醒。如不慎进入传销圈,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快脱离并报警。
陷阱三:黑中介收费过高
一些非法职业介绍机构以招聘为名,向高校毕业生收取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押金、岗位稳定费等;有的与非法用人单位合作,以职业介绍为名收取费用;毕业生入职时,要么提供与毕业生需求不符甚至虚假的岗位,要么被非法用人单位编造各种理由拒绝录用或中途辞退。
防范贴士:切记求职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应优先选择持有《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和正规市场中介机构,谨慎对待需要提前付费的招聘、面试、实习等。
陷阱四:培训就业变成高额贷款
一些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以高薪职位为诱饵,承诺大学毕业生培训后能找到工作,但要求其向指定贷款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往往难以兑现承诺,或推荐的工作与承诺相差甚远,毕业生可能面临借大笔贷款却找不到工作的困境。
防范提示:查看机构、企业的业务范围是否包含培训内容,承诺的薪酬是否与社会同等岗位大致一致,签订含有贷款内容的贷款协议或培训协议时要谨慎。
陷阱五:欺诈性返利骗局
一些骗子打着高薪兼职、点鼠标赚钱、假订单返现、抖音、快手粉丝等幌子实施诈骗,其特点是门槛低,号称兼职轻松、工资高。
注意事项:不要轻信那些轻松赚钱的工作,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往往都是陷阱。同时要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轻易泄露银行卡、网银、支付宝等密码信息,不要随意打开陌生的网站链接。
陷阱六:付费推荐和优先聘用
一些中介机构或个人以所谓内部推荐、优先招聘等方式“帮助”求职者进入知名公司、国企、央企等为名,收取高额费用,若求职者被录用,中介机构便占尽功劳;若求职者未被录用,便以各种理由搪塞,拒绝退还相关费用。
防范提示:付费内部推介、保证录取等多为虚假广告,求职者切勿抱着“走捷径”或“靠关系”的心态相信骗子的花言巧语。
陷阱七:扣留个人身份证原件
有些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以保管或办理社会保险、办理工资卡等名义,扣留求职者的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等个人原件。这种情况非常危险,求职者的信息可能被用来开办银行卡等违法行为。
预防提示:请勿将身份证原件交给他人,如需出示,可直接出示。如需复印身份证,请在相应位置注明具体用途。
陷阱八:签订合同时隐藏的技巧
有的单位仅签订《聘用协议书》或通过谈话、电话等方式口头约定有关事项,而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的合同内容简单,缺少岗位、工作地点、工资待遇、工作条件、合同期限等具体内容;有的以少缴税款为由,准备两份工资待遇不同的“阴阳合同”;还有的出现“不公平条款”,要求用人单位几年内不得结婚、不得加班、试用期离职不结算工资等。
防范提示:签订劳动合同前,应与用人单位认真协商,慎重对待xm外汇,切勿草率签订,尤其要高度警惕劳动合同中违法、明显不合理的条款,避免落入陷阱。
陷阱 9 玩文字游戏
有些单位为了增加对毕业生的吸引力,故意夸大企业规模、业绩、发展前景、工资福利等;有的玩文字游戏,模糊招聘岗位天上不会掉馅饼 外汇,把业务员、销售员等岗位美化为“营销经理”、“业务部总监”等。
预防贴士:求职时应多渠道了解公司背景,详细询问职位信息、工作内容,避免入职后与预期有出入。对长期大批量招聘的应聘者要提高警惕。
陷阱十:假试用,真使用
当今社会,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单位超过法定期限约定试用期,或者多次约定试用期,这种行为违反了《劳动法》关于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的规定。另外,有的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间支付的工资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者不缴纳社会保险,这些行为也违反了《劳动法》关于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必须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规定。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劳动力市场的公平和稳定。只有这样,劳动者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警告:试用期违反法律规定,试用期协议无效。试用期最长为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间,应按正常程序缴纳社保,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工资的80%或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