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在国内,到底还能不能做外汇?

05-27 财经资讯
       

近期,国内外汇行业发生了多起敏感事件,比如40余家来源不明的外汇平台名单、一份联系电话已无法接通的红头文件等,这些相信大家都看到了,而且截至目前,已有部分机构进行了业务调整。

似乎一夜之间外汇行业就变得安静了许多,小编的朋友圈里激动人心的广告越来越少,群里业务也不如以前活跃,喧嚣中的突然转变不免让人疑惑——行业的未来在哪?

2019年是外汇投资的爆发期,中国外汇市场将进入20年的金融蓝海。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激情!回顾这一年外汇行业的发展,也是异常迅猛。平台、展会、资管、EA、教育等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刚刚结束的金博会更是将整个行业推向了高潮。

如今,岁末年初,冬季将至,再次读到这句话,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然后呢?”

我们知道,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了解国家的兴衰!2019年外汇市场将走向何方?

在判断该行业未来的发展之前xm外汇,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它的过去。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几十年来,从无到有,从国外到国内发展,外汇保证金业务经历了哪些阶段?回顾这些之后,外汇保证金业务在我国应该如何立足当下发展?提出最终的解决方案!

以下分析来自多年前的一位行业专家。他不是外汇交易专家,而是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金融行业专家。这篇文章给了我进入这个行业的信心和指导。我觉得现在分享给大家正是时候!

文章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压缩、整理和删除外汇实盘交易论文,原有部分内容目前来看还是不适合讨论,原因你们自己知道!下面将分三部分,一步步探索前面的问题!

- - - - -开始 - - - - -

1. 近50年来国内外外汇发展历史及现状

2.当前发展外汇的有利条件和现实意义

三、我国外汇发展模式分析及开放建议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外汇保证金业务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了我国银行开展外汇保证金业务的有利条件和意义,阐述了发展外汇保证金业务“放开而不是堵住”的必要性,进行了业务模式分析,并提出了放开我国外汇保证金业务的建议。

五十年来国内外外汇发展历史及现状

半个世纪前——起源

外汇保证金业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伦敦,最初外汇交易需要大量的本金资金,因此该领域的主要参与者是银行、金融机构、政府等大型机构。

直到1974年英国金融市场开始提供现金结算的黄金OTC交易(场外交易市场,即交易所的场外交易),全球交易格局才发生变化,个人外汇交易市场才开始兴起。个人外汇交易市场开始兴起后,外汇保证金业务才开始发展起来。后来,外汇保证金被引入到中国香港、美国、日本等地区。

二十年前——发展

1996年,个人外汇实时交易平台的出现,标志着网络交易时代的到来,特别是2001年以来,随着网络交易的广泛引入,市场规模开始快速扩大。

据统计,外汇市场50%的交易都是保证金交易,外汇保证金交易已成为全球中小投资者的最爱,年增长率高达25%-30%,外汇保证金已逐渐取代股票、期货成为全球主流金融产品。

外汇保证金交易业务进入中国

我国外汇保证金交易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香港人把外汇保证金交易带到了我国内地市场。但当时国内外汇保证金交易缺乏监管,市场十分混乱。因此,1994年8月,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证监会、公安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及外汇保证金交易活动的通知》。

此后,国家监管部门对外汇保证金业务和外汇期货交易始终保持消极、严厉的打击态度,导致商业银行外汇保证金业务沉寂12年,而通过境外经纪公司进行的“地下交易”活动却极为猖獗。

十年前——中国第一个正式渠道成立

但监管禁令无法阻挡市场需求的发展,反而为外资券商在华赚钱提供了机会,在银行机构全面叫停后,出现了外资保证金交易机构进入国内市场的高峰。

一位银行人士估计,目前国内保证金业务市场的4/5份额被外资券商占据,中资银行仅占1/5左右的市场份额。

其中部分外资机构是受ASIC(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和FCA(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监管的正规机构,但并未获得银监会批准,投资者资金安全还是可以保证的。但很多地下保证金公司只是跟客户做对赌,风险很大。

监管机构徽标

在外资机构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的同时,国内银行也在采取措施争取客户。自2009年以来,国内银行一直在不断试探监管红线。

中信银行也悄然推出了“汇金宝”外汇交易业务,该业务仍为实时交易,但与以往的实时交易只能买入多头不同,该交易平台可以卖出空头,类似保证金交易。国内其他银行也已推出此类业务。

但国内银行的外汇业务在竞争力上与外商相比还是稍逊一筹的,我们可以通过下面两段话来做个比较!

可见,开放国内外汇保证金交易市场、进行合理监管、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是当前最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按照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首先由国内商业银行​​牵头开展外汇保证金业务,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再引入外资机构,一方面可以进行合理监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借鉴外资的相关经验,建立健康的金融市场。

当前发展外汇的有利条件和现实意义

从国外的发展历史和国内的现状来看,外汇保证金业务交易历史的发展趋势表明,银行开展此项业务确实具备一些有利条件。

1.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2. 市场的崛起需要机遇

3. 降低投资者面临的风险

四、银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我国开展外汇保证金交易业务的现实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外汇保证金市场与股票市场是两个资金竞争的市场,竞争的结果取决于各自市场的完善。这样,我国证券市场就会在竞争中求得完善和发展,ST股会越来越少,内幕交易会越来越少,国内证券市场或将成为“阳光”市场,迎来证券市场的第二春。

允许银行开展外汇保证金业务,也符合国家“外汇在人民手中”的政策。

我国外汇发展模式分析及开放建议

从国外的发展模式来看,早期的场外交易主要通过电传、电报、电话等通讯方式进行。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交易开始兴起,并引发了外汇交易机制和外汇交易技术的变革。电子外汇交易主要有两种模式:

由于国内实体交易存在点差高、单向交易、无资金杠杆等弊端,资深外汇投资者通常会选择外汇保证金交易。虽然ECN模式相对公平透明,但这些实体外汇市场的门槛较高,通常只对交易量大、净值高的金融机构开放。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目前国内已经有凯石等多家国外平台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低门槛ECN交易模式账户,低成本、低门槛迎合了目前大部分普通投资者的需求,未来或将成为市场主流的产品模式。

关于开放境内外汇保证金业务的建议

2008年,银监会叫停了商业银行的外汇保证金业务。相关人士表示,叫停的原因是银行此前开展的业务存在不少问题:

1.银行在外汇保证金业务中承担做市商责任,做市商存在库存风险

2.外汇保证金交易要求严格止损,对银行外汇交易系统要求较高

3.部分银行涉嫌违规经营

4.外汇保证金交易的高杠杆也使其具有较高的风险

这些确实是国内银行面临的现实问题,但这不应该成为停止银行外汇保证金业务的理由。

虽然监管部门已经叫停了境内银行的外汇保证金交易,但目前国内依托境外交易者的大规模外汇保证金交易仍然存在。而且,根据新浪网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受访投资者反对监管部门叫停外汇保证金交易。

“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监管部门的叫停并没有让境内投资者停止从事外汇保证金交易,说明我国对外汇保证金交易是有需求的。出现问题,监管部门不应该“堵”,而应该“引流”,加强监管,促进发展,而不是叫停。叫停业务不能解决银行的问题,银行的问题关键在监管,我们可以通过监管手段一一解决。

投资者亏损的问题并不会因为银行外汇保证金业务暂停而消失,相反,在银监会暂停银行业务后,投资者转向境外交易平台,亏损依然存在,再加上资金渠道不安全的隐患,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问题。

投资者损失问题不应该成为禁止银行开展此类业务的理由,我国证券市场也有很多投资者遭受损失,要禁止境内股票交易吗?

答案是否定的。同样,也不能因为投资者遭受损失就叫停银行外汇保证金业务。国内监管部门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开放银行外汇保证金业务,并允许部分资质强、技术先进、业绩成熟稳定的外资交易商进入中国市场试点,加强市场竞争,促进国内银行外汇保证金业务发展。

随着投资者和银行的逐渐成熟,可以逐步放宽限制,使外汇保证金交易成为我国人民可以选择的重要金融产品,从而增强我国的金融实力。

结论

纵观当前金融业的发展,创新在所难免,如果监管部门仅仅因为银行的服务不符合所谓的“要求”就完全否定外汇保证金业务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有“一叶障目”之嫌。

开展外汇保证金无论是为了满足客户投资理财需求,还是被商业银行用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来源、探索多种盈利模式,都需要监管的支持与配合,宁可放松,也不要堵!

同时,监管部门需加强对创新金融产品的立法监管,积极营造透明、公平的竞争环境外汇实盘交易论文,支持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推动融资融券业务快速步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

外汇市场就是这样一个一旦了解就再也不想离开的市场,它在中国即将迎来爆发式发展的时代,是投资者和金融从业者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