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买股票和基金,都有什么理财方式?
前几天我说最近要买一些私募产品,很多朋友私信我询问具体买的是什么产品。
我不妨写一篇关于常见金融产品及其对应特征的文章
给大家理财的参考
虽然我一直在发表我对股市的看法
01
—
明确目标
第一步是了解你投资的原因。
理财需要根据收益目标、风险承受能力、期限目标、流动性约束四个因素来匹配相应的产品。
我一般建议你用闲钱来理财。
这种情况下收益目标越高越好,风险承受能力也会更强,因为是闲钱,就算亏了也不会对当下的生活造成立竿见影的影响(但是当面临疫情等突发情况的时候,还是打击很大),投资期限可以比较长,这里的长是指至少三年,最好是十年以上,对流动性的要求也不高。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资金投资期限较长,波动容忍度较高,流动性要求较低,那么投资约束就会较少,从而降低投资难度,提高收益高度。
如果你没有闲钱,只是将暂时多余的生活费用于投资,则要注意流动性,对波动的承受能力会低很多,在选择产品时,不要选择波动过大的产品。
虽然我一直强调不要区分心理账户,但你可以有一个生活费预算账户,根据过去的支出留出一定数额的钱(比如我一般留1万元左右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全部用于投资。
其实,现代金融社会,信用卡、花呗等信用支付工具很多,有时候我只留1000以内的现金(银行卡存款),其余费用用信用支付,然后每个月在固定的还款日取钱还款,最大化资金利用率。
毕竟我本科接触的第一个金融概念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钱放在那里一动不动就是浪费,就算放到余额宝这样的货币基金里除了股票基金该如何投资外汇,我也觉得很没效率。
回到主题,明确了自己的理财目标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了解有哪些产品可以投资。
02
—
资产按属性分类
按照《投资的几个原则》,不管我们持有什么资产,不管是现金还是股票,我们都是在进行重大资产配置,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如何进行资产分类。
通常我们讲资产配置,都会提到资产的属性,所谓属性,就是指资产背后的本质。
按照资产属性,我们可以将资产分为现金、固定收益、股权、外汇、商品、房地产六类。
现金:
包括现金及其等价物(货币基金、存单等),即货币本身,具有无波动、无兑现风险的特点,但在通货膨胀时代,持有基本会贬值
固定收入:
所谓固定收益,基本就是指事先约定好,未来偿还的收益(利息),包括以前的固定利率的信托,过去固定利率的银行理财产品,还有债券,甚至15年前左右流行的P2P,都算是固定收益。
这部分资产是有风险的,信托、银行理财、P2P都有可能到期无法兑现收益甚至本金,债券除了有到期无法兑现利息或本金的风险外,价格也会随着利率的波动而波动。
总体来说这部分资产风险比较低,信托、银行理财套现失败的概率极小,P2P略高一些,而债券如果是国债基本可以保证套现,如果是企业发行的信用债,违约的可能性也极小。同时这部分资产能够获得一定的收益,尤其是过去信托还是刚性兑付的时候,基本上年化收益率10%已经是无风险收益(现在基本没有这种产品了),债券也能获得超过现金产品的收益率。
权益:
股权本质上是公司的所有权,即股东
股权可以分为非上市股权,上市公司股权,或者股权相关的衍生品,包括股指期货,期权等。
非上市公司股权不能自由交易,因此流动性差,没有公允价值。
我们通常可以配置的资产大多是上市公司的股权,也就是在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其价格在交易时间内随时波动。
我们常说买基金,股票型、混合型股票型基金大多投资于股票,因此也算是权益类资产。
期货和期权衍生自股票,具有放大波动性的杠杆特性。它们也可以被视为权益资产。
股票资产,从长期来看,是各大资产类别中收益最高的,但波动性也是最大的,可能一年翻一番,也可能十年不涨,所以,有人通过股票投资赚得盆满钵满,有人却可能血本无归。
外汇:
外汇是指人民币以外的其他国家的货币,比如美元、日元等,当然持有美元之后也可以买美债、美股等等。外汇可以根据主要资产类别的分类来区分,但在这里都算外汇。
外汇的主要风险是汇率。
汇率通常受政治影响且受到监管,因此对外汇的判断需要对经济和政策都有深入的理解。
一般来说,外汇没有稳定的收益,通常波动性较小,但遇到极端事件就会突然增大,即收益和波动性不稳定,难以预测。
商品:
大宗商品一般指商品期货,包括钢铁、煤炭、粮食、金属等,黄金也可以算是大宗商品的一部分。
从收益上看,商品价格完全由供求决定,没有锚,所以收益很不稳定,波动巨大。
但在大宗商品中,除了直接买入多头商品期货除了股票基金该如何投资外汇,我们还可以卖空并利用相应的衍生品,比如期权,这样就可以在波动较大的商品中做出低波动、稳定收益的策略。例如量化私募的商品CTA策略大部分都可以做到低波动、低回撤、高收益、高夏普比率。
房地产:
房地产是指普通民众可以购买的物业,包括住宅和商铺,通常是流动性较差、没有即时公允价值的资产。
由于购房通常可以通过抵押贷款,不需全额付款,因此它成为了普通人一生中实现最低成本、最高杠杆的唯一机会。
过去20年,中国处于城市化和人口红利的周期中,信贷和房价的相互推动,让房地产成为除杠杆后波动率最低、收益最高的资产类型,也造就了中国人有钱就买房的信念。但从国际视野和更长的历史角度看,房地产带来的收益基本等于通胀+GDP增速,也就是说,它是具有保值属性的资产,可以享受经济发展的红利,但长期来看,未必是收益最高的资产。
对于投资性购房,除了以上四个因素,还需要考虑两个关键因素:法律法规和税收。每个城市的规定都不一样,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以上六类资产,基本上就是我们可以投资的所有资产了,看似种类不多,其实玩法还是很多的。
因为我们的决策是基于产品的收益特征必须与我们自身的四个因素相匹配,所以我们会从收益特征的角度对上述资产进行重新分类,并详细解释可投资标的。
03
—
按收益特征分类的资产
我想提前声明的是,我在这里讲解的产品并不能涵盖所有可投资的产品。
但常见的品种基本都涵盖了,如果以后有理财需求,可以直接在本文这个板块寻找合适的产品。
波动性本身并不是风险,但如果波动性与投资期限、流动性等结合起来,就可能成为风险。
所以这里的分类主要以波动性为依据,波动性高的产品适合投资期较长,流动性需求较弱的投资者,波动性低的产品适合投资期较短,流动性需求较强的投资者。
1. 波动性大:
股票、股票基金、股权基金、私募股权基金:
我认为这种投资方式长期回报率最高,但由于波动性较大,更适合长期投资。
我认为投资此类资产有两种方式:
第一是要对大周期进行判断,低点进,高点卖,不需要最低点买,最高点卖,只要大仓位对了,基本就能赚钱,而且能赚很多钱。
至于如何看待大周期,我在历史文章中已经讲了很多,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第二是长期持有,选择优秀的股票/基金经理来驾驭牛熊市场。我管理的“长跑冠军组合”就是这个思路的体现。我选择少数致力于长期投资的优秀基金经理,长期持有。
这类资产,不建议普通投资者买股票,专业门槛高,专业的事情最好交给专业人士去做。
至于买公募还是私募,我建议买公募,因为私募的管理费和分成比较贵,我觉得公募里有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他们的能力丝毫不逊于一些明星私募基金经理。
但投资者可能面临同样的困境,就是不知道如何选择,或者没有渠道了解基金经理。那么我作为一个能接触基金经理并深入研究的投资者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这也是我开设长期冠军组合的原因。
其实选择基金经理的核心是信任,只有真正建立起信任,才能实现长期持有,而建立信任本身就很困难。
长期优异的业绩是建立信任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但很多基金经理在一段优异的业绩之后就陷入了颓势,信任就会逐渐被侵蚀。如果投资者只是被业绩吸引,比如某某xx成长基金,在一段时间内表现良好,然后遭遇非常大的回撤,投资者就会开始用脚投票,赎回基金,甚至嘲笑、辱骂基金经理。这是典型的没有建立真正信任的案例。
那么如何建立真正的信任呢?我认为,你需要把你的投资理念详细地告诉投资者,得到投资者的认可,才能真正获得投资者的理解和信任。这就是我在做的事情,通过分享我的投资理念和方法,一方面让你们积累和学习,另一方面让你们认可我、相信我,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
其实这也是我一直引以为豪的事情,在今年3月份的大回调,以及近段时间的小回调中,关注我组合的投资者数量和规模都只出现了小幅的下滑,足见大家对我的信任。
股指期货、商品期货、商品基金:
股指期货和商品期货,这里指的是自己交易期货,期货有杠杆,收益和波动性比股票投资高很多,对专业性的要求很高,不建议大家尝试
商品基金是指一些商品的ETF,比如黄金ETF、原油ETF等,波动性较大,收益也未必很高,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不建议配置,但如果你有专业知识,能分析出行情即将启动,那么可以配置。
私人产权:
私募股权投资产品,专业术语又称PE、VC产品,是指投资于非上市公司的股权,在公司融资或上市后退出时将收益返还给投资者的金融产品。
该类产品通常期限极长且封闭性强,对流动性和投资期限的要求较高。
投资私募产品时,选择一个靠谱的管理人非常重要,所谓靠谱首先就是指管理人价值观正向,为人正直。
在PE或者VC行业,有很多管理人拿着投资人的钱,以非常高的估值投了一个项目(这样会大大增加成本,降低收益,甚至亏本),他们从项目中拿走回扣,但买单的却是投资人。
第二要关心的是经理的投资水平。
因为这类产品期限较长,且封闭,所以只需要关注管理人本身是否靠谱,买入时不需要选择时机,如果遇到好的管理人出产品,并且资金实力允许,就可以参与。
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货币:
这超出了我的专业能力,但为了产品线的全面性我将其包括在内。
我个人并不认为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有机会取代法定货币作为流通货币。
原因首先从技术角度来说,比特币的价值变化非常快,无法实时结算,你能想象你去买一杯咖啡,要在收银台等上二十多分钟,对方才确认收到了你的比特币吗?
第二,从政治角度看,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最核心的经济金融政策工具,我认为正常情况下,没有哪个政府会把铸币权和货币监管权拱手让给别人(算法)
因此我完全不同意那些看好比特币的人的逻辑。
当然,比特币还有其他价值吗?也许有,但我只能想到它在洗钱方面的价值。也许它有正面价值,但我的认知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所以我不应该赚这个钱。
2. 低挥发性:
信托产品、银行理财、P2P:
信托和银行理财产品过去都是刚性兑付,也就是说,它们支付多少,回报多少,是银行存款的完美替代品。这些产品基本上已经消失了,我在这里就不细说了。
P2P是比肩股票收益率的固收产品,刚成立的时候分红期还可以赎回,但后期逐渐崩盘,现在基本已经消失。我特意拿出来,是想提醒大家如何识别陷阱:
波动率和收益基本匹配,收益/波动率比值超过5,基本可以判定是骗局,超过3,也是非常罕见的,只要有这个常识,对一些收益明显不合理的产品还是要保持警惕。
P2P这种10%+收益、刚性兑付的模式,不可能长久(其实过去的信托也是这样),而且P2P和信托不一样,P2P的借款人也是个人,基本注定会违约。
当然我早期也买过P2P,专门在大平台买的,当时买的是陆金所的,交了一年多钱对方就违约了,还好陆金所实力强,做了担保,其余的都赔偿给我了,一年多时间拿到了10%+的收益,也算是红利吧。
有人违约,我就不再投资新的P2P产品。违约对平台的危害极大,而且违约往往是同时大规模发生的。这类产品基本上会陆续违约,所以要警惕。
债券基金:
债券基金是投资于债券的基金,债券可分为利率债券和信用债券,前者主要承担利率风险,后者除承担利率风险外,还承担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很好理解,就是企业违约的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债券价格随利率变动的风险。一般原则是,当利率下降时,债券价格上升,当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下跌。
虽然债券价格和股票价格一样会波动,但是债券价格的波动很小,如果持有至到期,可以忽略债券价格的波动,只获得利息收入,因此债券的风险和波动性很小。
一些知名的互联网基金组合,比如广为人知的交通银行组合,基本上都是以债券基金为主,股票为辅,自然曲线看上去就是不断上行,跟波动幅度巨大的沪深300对比,视觉冲击力很强,让人一下子觉得它真的“稳”了。
但实际上,它只不过是一只债券基金加上一部分股票基金而已,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
债券基金非常适合期限较短、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但要注意基金申购、赎回费用的时间要求,如果持有期太短,收益可能无法覆盖赎回费用)。
新基金:
IPO是近两年特别流行的一种增值方式,主要方式是参与科创板、创业板、主板等新发行公司的网下申购,在上市首日股价大涨时卖出,本质上也是赚系统红利。
证监会对机构投资新股有一个底仓要求,即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上海或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才有资格投资新股,这个数字一般是6000万元,所以一只基金一般至少有1.2亿元可以买入股票,而这1.2亿股股票本身波动就很大,所以所谓的新股投资基金不能归类为低波动产品。
那么,如何消除股票波动呢?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就是除了买股票之外,还可以通过股指期货做空指数。比如买入沪深300指数,同时做空沪深300指数,对冲股票波动,然后就可以从新股中赚钱了。目前新股的预期收益率在一年10%左右,基本是无风险收益率。
第二种方法,我的股票不是全部自己买的,而是借的,也就是通过融券的方式借一部分股票,然后买入同样数量的股票,这样就实现了对冲。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对于6000万的底仓要求,我只需要花3000万买股票,另外3000万股票都是借的,大大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我可以把资金规模缩小,规模小了,同样的收益会有更高的收益率。
随着市场情绪逐渐降温,开新股的账户越来越多,新股收益肯定会逐渐下降,不过现在还处于红利期,这种为了对冲而设底仓的新股基金,是绝对收益比较好的品种,如果想参与,建议尽早参与。
那么如何筛选新基金呢?
首先看基金有没有参与过新股发行,可以查看近期新股下的公告,公告里会列出所有参与过新股发行并且中签的基金。然后按规模筛选。因为新股发行基金规模一定不能大,才能获得较高的收益,基金过大收益就会被摊薄,可以只关注5亿以下的基金。然后看规模小的新股发行基金,净值走势比较平稳,波动较小的,对冲的概率大,这样筛选出来的基金,很有可能是对冲的新股发行基金。
我个人参与新股私募,就是通过专业机构找一些公私募基金,定制一些小基金来投资新股,这个是比较省心省力的方法
股票多头/空头/中性产品:
和上面提到的第一款产品类似,都是通过精选股票,进而对冲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从而获得绝对收益。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我会选择一些有可能跑赢大盘(通常是沪深300指数或者中证500指数)的股票,然后做空沪深300或者中证500,这样,不管指数怎么波动,我都能从跑赢大盘的股票中赚钱。
这类产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募基金产品,一般以“绝对收益”或者“对冲”作为产品名称的结尾;一种是私募基金产品,一般由量化私募基金出品,一般后者的表现会好于前者。
这一类绝对收益中表现好的产品,年化收益可以达到15%甚至更高,而最大回撤在2%-4%,有的甚至更低,夏普比率非常高。
该类产品往往是封闭式的,并且对持有期限有一定的要求。
CTA 策略产品:
CTA的全称是,可以理解为一种商品期货交易的策略,该类策略一般利用量化的方法进行商品期货的多头和空头交易。
我们说过,商品期货带有杠杆,波动性较大,但通过量化的方法和非常高频的交易,可以达到和上面提到的多空产品类似的效果,即年化收益率在15%左右(部分业绩好的机构可以达到20%以上),回撤通常不超过4%。
当然,该类产品也需要较强的管理人甄选能力,不同管理人管理的产品业绩表现差异较大。
3.其他类别:
房地产:
关于房价涨还是跌的争论,恐怕已经持续了十多年。
影响房价的因素看上去很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看上去都有道理。
事实上,如果我们把周期拉长,并结合国外房价走势,
房价涨幅基本等于通胀+GDP增长
过去中国房价上涨那么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GDP增长过快,通货膨胀率过高。
未来GDP增速肯定会放缓,我个人估计房价长期年化增速可能在5-7%之间。
以上是对长周期的分析,那么短周期呢?
事实上,短期房价与房地产库存高度相关。
一般来说,如果库存达到历史最低水平,成交量增加,那基本就是短期房价的底部,房价很快就会上涨。
所以在我看来,房产的长期收益肯定不如股票,但是考虑到杠杆(首套房首付30%,北京40%),还有省下1-2%的房租,从这个角度来说,买房自住还是值得的,去杠杆之后收益还不错。如果是投资(二套房首付很高,杠杆很小),就没什么意义了。
如果你想买房,等库存降到最低点的时候,如果没有其他限制,就可以买,房价低点的时候,可能就能买到。
外汇:
外汇兑换是有额度限制的,所以基本可以排除在资产配置类型之外,我就不多说了。
现金、银行活期/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基金:
这是价值毁灭,除了保留一定时期内日常开销的资金外,不建议做任何配置。
以上是我经常用到的一些理财/投资产品,供大家做理财决策时参考,难免会有遗漏xm外汇,不能涵盖到所有产品,遗漏的产品还请大家见谅,大家可以在下面留言,我会查找出来,大家一起学习。
有些产品是以上几种产品的混合,比如有些现价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其本质就是固定收益+一些股票型基金,可以归类为债券型基金。
本文只讲了具体的工具,并没有详细讲如何选择这些工具,如何分配各种资产的比例。
最简单的方法,把闲钱都用来买股票基金。只要有闲钱,就买股票基金。把每个月的额外工资都用来买股票基金。什么股票基金?我指的是那些立足于长期,由牛熊市都能经受住考验的优秀经理人管理的基金。比如,你可以关注我的长期冠军组合。
因为股票是长期收益最高的资产,这样做可以保证很好的收益,其实优秀的基金经理可以做到10年以上20%以上的年化收益,我们的要求没那么高,长期年化收益15%是预期,10%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稍微高级一点的做法,就是根据市场和经济情况,调整各大资产类别的配置,这就涉及到各大资产类别的配置方法了,这些内容属于后续推出的投资课程内容,敬请期待。
本文不能教您如何钓鱼,所以我们会给您鱼。
目前我觉得股票资产比较贵,现在加仓可能不太合适。我觉得未来1-2年能不能达到15%的年化收益,这个是不确定的。有可能吗?完全有可能,但是不一定能达到,特别是现在中美贸易战的风险悬在这里,你不知道它会不会突然来,这是一个风险点。
所以在这个时间点,我更倾向于买入一些多空股票、CTA 之类的产品,尤其是 CTA,因为它们和股市的关联度更低,同样可以实现 15% 的年化收益,但风险却小很多。再加上明年可能出现的通胀风险,配置 CTA 不仅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还可以用股票对冲通胀风险,在极端事件的压力测试下,会让你感到安心很多。
如果有具体产品但是不确定好不好用,可以在后台留言,如果我知道我会解答,但是我对产品的了解有限,如果不能确定还请见谅。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用的话请点击“阅读”或者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