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潘功胜最新发声!绿色金融、外汇稳定……来看十大要点!
6月8日,“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2023)”在上海开幕。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开幕式上致辞。
易纲在致辞中表示,绿色金融将为“3060”目标的顺利实现发挥重要作用。 金融部门通过制定绿色金融标准、推动环境信息公开、适当提高信息透明度、提供低成本金融支持,可以降低社会资本参与绿色转型的成本,促进绿色金融市场发展。
“目前,我国市场已形成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为主体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 易纲表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已超过25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5万亿元,均位居前列。在世界上。
潘功胜在致辞中表示,2023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稳定,跨境资本流动由年初高顺差趋于基本平衡,外汇储备稳步增长,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展望未来,我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仍有良好基础。
我们来看看易纲和潘功胜的演讲要点:
一、绿色金融将为“3060”目标顺利实现发挥重要作用。 实现“3060”的难点在于解决碳排放的负外部性问题和降低绿色溢价。
2、当前,绿色能源和绿色低碳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成本快速下降。 但总体而言,绿色能源的成本仍然高于传统化石能源的成本,因为传统化石能源并不能承担碳排放的全部成本。xm外汇,较高的部分是绿色溢价。
3、降低绿色溢价的途径之一是增加碳排放成本,提高化石能源的使用成本。 另一个途径是通过市场化的激励机制降低绿色能源的成本。
4、实现“3060”目标,需要“胡萝卜加大棒”。 大幅增加碳排放成本可以理解为“大棒”,适度增加则为“中棒”或“小棒”。 人民银行设立的支持工具是激励机制中的“胡萝卜”。
5、实现“3060”目标需要大量绿色转型和绿色技术投入。 据有关部门测算,所需资金达千亿元量级。
六、人民银行开展绿色金融工作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7、未来(上海)可以在绿色金融领域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造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加快发展绿色金融。
8、中国实际利率在1.7%左右,相当于大幅加息后的美国国债实际利率,明显高于德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同类产品利率。
九、中国金融周期相对稳定。 究其原因,在于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我国货币政策坚持自我中心,坚持跨周期和内外平衡导向,不跟随美联储“大加息”,也不搞竞争性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
十、2023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由年初高顺差趋于基本平衡,外汇储备稳步增长,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展望未来,我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仍具备良好基础。
易纲:发展绿色金融可以解决实现“3060”目标的困难
易纲指出,绿色金融将为“3060”目标的顺利实现发挥重要作用。 实现“3060”的难点在于解决碳排放的负外部性问题和降低绿色溢价。 实现“30”目标的内容很多,内涵也很丰富。 重点是减少碳排放。 这其中有两个难点:一是逐步减少碳排放的负外部性;二是逐步减少碳排放的负外部性。 二是逐步降低绿色溢价。
“我国和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发展绿色金融可以有效帮助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为信息披露和绿色能源发展提供可靠的激励机制。” 他说。
在减少碳排放的负外部性方面,易纲表示外汇风险成本,碳排放增加了温室气体效益,但碳排放企业和用户并没有支付相应的成本,大部分成本由社会承担。 只有当碳排放有一个合理的价格,如需要缴纳碳税或购买碳排放指标,并逐步实现“碳排放谁承担成本”时,各个经济主体才能将碳排放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并且能否有效激励企业和企业。 家庭改变他们的行为。
在逐步降低绿色溢价方面,易纲表示,我国当前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实现“3060”目标的关键是抓住绿色能源的“鼻子”。 目前,绿色能源和绿色低碳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成本快速下降。 但总体而言,绿色能源的成本仍然高于传统化石能源的成本,因为传统化石能源并不能承担碳排放的全部成本。 出来的部分就是绿色溢价。 降低绿色溢价的途径之一是增加碳排放成本和提高化石能源的使用成本。 另一个途径是通过市场化的激励机制降低绿色能源的成本。
易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取得了积极成效。 易纲表示,中央制定“3060”规划后,人民银行坚决把绿色金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环境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是让社会知道谁排放了碳、排放了多少碳,社会各方面都可以衡量和验证碳排放和碳减排行为。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逐步丰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要求,鼓励金融机构逐步披露相关环境信息,要求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披露相关环境信息。
二是完善政策激励约束体系。 实现“3060”目标,需要“胡萝卜加大棒”。 大幅增加碳排放成本可以理解为“大棒”,适度增加则为“中棒”或“小棒”。 人民银行设立的支持工具是激励机制中的“胡萝卜”。
三是开展气候变化压力测试。 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气候风险压力测试。 2021年,建立气候压力测试基本框架,组织国内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开展电力、钢铁、建材、有色、航空、化工、石化、8个重点行业碳成本敏感性压力测试碳排放行业包括造纸业。 此外,还将组织部分地区银行结合地区经济结构和转型政策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
“在上述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易纲表示,实现“3060”目标需要在绿色转型、绿色科技等领域进行大量投入。 据相关测算,所需资金在千亿元量级。 对于如此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一小部分,主要是动员社会资金参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利用金融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在约束条件下实现目标的工具。 最优的成长路径。
易纲:上海在绿色金融方面可以发挥更大引领作用
易纲在致辞中指出,气候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协调应对。
易纲表示,在央行和绿色金融监管网络(NGFS)、国际可持续金融平台(IPSF)等多边机制下,将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 。 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和伦敦金融城联合多家中外金融机构共同推出“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机构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易纲最后指出,上海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在地,绿色低碳转型起步较早。 近年来,上海立足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提出建设国际绿色金融中心的目标,率先推出了一批绿色金融产品,充分调动了市场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实体。
“(上海)未来可以在绿色金融领域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易纲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造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加快推进绿色金融。 推动上海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潘功胜:中国金融周期相对稳定的背后是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我国金融周期相对稳定。 究其原因,在于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我国货币政策坚持自我中心,坚持跨周期和内外平衡导向,不跟随美联储“大加息”,也不搞竞争性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
潘功胜指出,2022年以来,全球股票和债券经历了“三杀”。 去年全球股市下跌约20%,债券也出现两位数跌幅。 跨境资本流动明显减少,银行信贷标准普遍收紧,呈现出全球金融周期低迷的典型特征。 2022年,美国金融状况指数已从极端历史低点回升,紧缩程度和速度仅次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其背后的原因是美联储“大幅收紧”的货币政策。
潘功胜表示,中国良好的金融周期为经济和金融市场运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提供充足稳定的融资。 信贷冲动是描绘金融周期变化的重要指标,反映金融周期边际变化方向。 2023年以来,我国信贷脉搏转正上行,显示信贷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潘功胜:我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仍具备良好基础
潘功胜在致辞中指出,2023年以来,国际金融组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普遍上修。 两天前,世界银行发布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4.3%上调至5.6%。
“人民币资产具有竞争力的实际利率为我国贸易和投资伙伴持有的人民币资产提供了良好的保值能力。” 潘功胜表示外汇风险成本,以2年期国债收益率减去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来衡量,中国实际利率在1.7%左右,相当于美国国债大幅加息后的实际利率,且明显高于德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同等产品利率。
他进一步指出,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人民币债券具有良好的投资组合多元化价值。 2022年以来,发达国家国债和股票均大幅下跌,债券作为股票对冲的传统多元化价值大幅降低; 中国债券与全球股票收益的相关系数一直维持在负值区间,具有较好的投资组合分散价值。
潘功胜表示,2023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稳定,跨境资本流动由年初高顺差趋于基本平衡,外汇储备稳步增长,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展望未来,我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仍有良好基础。
首先,中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上升态势,而美国经济可能面临温和衰退,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构成支撑。 其次,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美元强势将难以持续,溢出效应预计减弱。 总体来看,我国外汇市场将具备保持相对稳定运行状态的条件。
“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我国外汇市场稳定运行。” 潘功胜说道。
- 上一篇:学习现货交易必读书籍
- 下一篇:外汇基础知识:货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