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打擦边球变相买卖外汇 两高重拳出击涉地下钱庄犯罪

04-12 财经资讯
       

非法资金结算业务频频被围堵,变相买卖外汇犯罪增多。

两名高官严厉打击地下钱庄犯罪

◎ 近年来,各种模式的地下钱庄数量增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其危害包括:影响资金结算,特别是涉外资金结算; 宣扬赌博、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的; 资金大规模迁移而不受监管,不利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 在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背景下,《解释》的颁布实施,将对现有的一些地下钱庄犯罪产生致命打击,违法成本将大大提高。方法与过去不同。 新技术的发展给反洗钱工作带来了挑战。

□ 记者杜晓

□ 本报实习生 杨英玉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 《解释》),自2019年2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三庭、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有关地下钱庄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的提问时表示,自该案出台以来,已经过去了近两年的时间。启动《解释》起草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经过深入研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结合司法工作实际,制定了《解释》。 《解释》的发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需要; 依法严厉惩治地下钱庄犯罪,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国家金融安全。 需要; 是统一法律适用、提高办案质量、保证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两国政府联合发布《解释》有何深刻而深远的意义? 《法制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专家。

地下钱庄犯罪猖獗

认定标准更加具体、详细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三庭、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恐怖主义犯罪呈现国际化、走私犯罪、跨国犯罪等趋势。 ——边境毒品犯罪增多,我国加大对腐败贿赂犯罪的打击力度。 非法资金支付结算业务、非法外汇买卖等地下钱庄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涉及地下钱庄的犯罪案件不断增多。 地下钱庄已成为犯罪分子洗钱、转移资金的主要渠道。 他们不仅参与经济领域犯罪,还日益成为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活动转移赃款的渠道,成为腐败分子、恐怖分子的“洗钱工具”。活动。 和“帮凶”,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严重危害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中国政法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少军教授认为,非法资金支付结算业务、非法外汇交易等问题过去一直存在。 虽然已经侦破的一些案件涉案金额较大,但实际立案标准并不是很严格,且集中在线下。 随着互联网和清算系统的不断发展,新的违法犯罪形式逐渐出现,通过互联网变相完成交易、支付的现象日益增多。 总体来看,前期重点是数额较大的案件,对数额较小、情节较轻的案件打击力度有待加大。 此外,此前的案例主要集中在线下。 虽然总体数量较少,但案例价值很高。 互联网的发展让交易变得更加快捷、便捷,但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漏洞。 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挑战。

“过去,人们习惯通过银行支付,缺乏其他支付方式。但现在,通过互联网进行非法资金支付结算的现象逐渐增多。在线下活动中,一般只有相互认识的人才能进行此类行为。”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等特点如何炒作外汇,沟通方便快捷,在线支付结算过程中,相关人员不需要见面,这大大增加了合作的可能性。犯罪滋生,这意味着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犯罪现象可能呈现扩大化、普遍化的趋势,因此必须以更严格的标准进行管理,这也是《解释》出台的重要原因。 ” 刘少军说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律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认为,近年来,各种模式的地下钱庄数量增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 从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来看,主要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资金结算,特别是涉外资金结算。 一些第三方平台将洗钱出境,千方百计规避汇率,严重违反了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相关规定,也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风险。 其次,助长赌博、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需要结清非法资金。 第三,缺乏监管的资金大规模迁移,不利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尹振涛还认为,关于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规定在刑法中早已存在,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在相关行为的认定上,不仅仅是一个问题。的金额。 随着新技术、行业的发展,一些非法经营、非法资金结算业务频频被边缘化。 有时找到一个合适的犯罪来表征他们并不容易。 此次出台的《解释》对相关行为进行了准确认定,让有关部门在打击和惩治此类行为时有法可依。

“其次如何炒作外汇,在刑法的相关规定中,认定案件情节严重的标准还是比较高,特别是涉案金额。随着犯罪手段的不断增多,刷卡套现等违法行为通常会发生。”由集团联合经营,平均单个案件涉案金额可能达不到标准,这在实践中会造成一些问题,可能追究不到人的责任或者量刑可能会比较低。意味着即使违法所得数额较大,实际违法成本较低,有些人可能仍会铤而走险,继续这种行为,《解释》的严重情节认定标准与实际情况非常吻合。现阶段可以对此类行为产生强大的震慑作用。” 尹振涛说道。

严格支付结算管理

及时化解金融风险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三庭、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支付结算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于刑法修正案没有明确资金支付结算的具体细节,司法实践中对于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认定存在争议。 从近年来查处的地下钱庄刑事案件来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违法行为主要是不法分子设立空壳公司,利用网银转账等方式协助他人将公众账户非法转移至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私人账户和提取现金。 等待非法付款结算。

结合司法实践和相关案例,《解释》规定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三种情形:一是虚构支付结算情形,即利用受理终端或者网络支付接口虚构交易。 、通过虚假价格、交易退款等非法方式向指定付款人支付货币资金; 第二类是公私转账提现的情况,即非法向他人提供将公司银行结算账户套现或者将公司银行结算账户转为个人账户的服务。 第三种是支票兑现,俗称“支票兑现”,即非法向他人提供支票兑现服务。

刘少军认为,相关机构必须拥有法律规定的支付牌照才能开展业务活动。 这并不是我国独有的要求。 在很多国家都是一样的。 严格执行此类规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资金安全。 相关机构要想从事资金业务和支付结算业务,就必须成为资金流通的中心。 如果相关机构采取其他手段和违法行为,很可能导致结算活动中资金被挪用、流失,难以保障金融安全。

“在我们国家,除了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牌照外,正规的支付结算业务还需要很高的准备金,而这个准备金是不能随意动的。一般来说,银行都会形成资本存款,但如果并不是银行机构像银行一样拥有大量稳定的资金,如果此类机构既不具备经营资质,又不遵守相关规则,就很难保证资金安全,因此,严格监管支付结算业务发展已成为各国共识。” 刘少军说道。

刘少军认为,《解释》规定的三种非法结算情形的主要危害是影响外汇管理秩序。 目前,我国外汇交易尚未完全自由化。 外汇交易市场只有一个,就是中央银行直属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其他人只能兑换外汇。 私自开放外汇交易市场将对金融秩序乃至社会稳定造成极大损害。 比如,资金通过各种方式转移到境外,特别是腐败、逃税、非法经营、犯罪等资金非法流通。

尹振涛认为,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非法支付结算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有时可能难以判定某种行为是否违法。 其实,这个《解释》的出台有一个大背景,就是防范金融风险。 从国家层面来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特别是严厉打击基金支付结算业务中的违法行为。 金融风险产生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资金的流动,而非法资金支付结算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常见的刷卡套现只是一种规模较小的犯罪行为。 非法洗钱等大规模犯罪活动将严重扰乱外汇管理秩序。 此外,近年来打击的电信诈骗、境外赌博、虚拟货币炒作等都是通过非法资金支付结算来进行的。 深层次看,腐败人员、恐怖分子也利用这种方式转移资金,这是金融领域必须除掉的一大毒瘤。

“在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背景下,《解释》的颁布实施,将对一些现存的地下钱庄犯罪产生致命打击,违法成本将大幅上升。值得注意的是,现行的洗钱手段已与以往不同,新技术的发展对反洗钱工作提出了挑战,为应对新变化,相关部门需要根据情况不断完善监管执法手段。结合新司法解释运用更多科技手段,有效发现风险、惩治违法违规行为,这是一场持久战。” 尹振涛说道。

相关标准可操作性强

认可范围更广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三庭、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负责人介绍,“实践中,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的行为主要包括较为传统的外汇交易”。境内直接交易形式的结售汇行为和目前常见的境内外交易形式的结售汇行为。“通过‘敲门’方式跨国(边境)支付资金的变相结售汇行为据此,《解释》规定,买卖外汇或者变相买卖外汇等非法买卖外汇,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应按违法行为予以处罚。 因商业犯罪被定罪并受到惩罚。”

“从表面上看,‘敲门’方式并没有资金的实体流动。比如,国外某人A想向国内汇100万美元xm外汇,那么这个人可以先将钱转至该国的地下钱庄账户。该国的地下钱庄收到钱后,会告诉其国内同伙,国内同伙将相应的人民币转入A指定的国内账户。表面上看,似乎是境外资金还没有进来,但实际上上面的交易已经完成了,由于没有直接的、实体的资金流转,所以非常隐蔽,双方只需要发送短信和电子邮件就可以达成协议。现在沟通“手段更加发达,沟通不成问题。因此,这类犯罪的数量可能会增加。”刘少军说。

刘少军认为,此次出台的《解释》的相关标准更加严格和详细,澄清了以往一些模糊、笼统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更具可操作性。 《解释》的出台将改变以往集中处理大型案件的局面,打击范围将更加广泛。 同时,《解释》更加关注互联网金融的新形势,对以往对互联网金融领域认识模糊的一些领域进行了明确规定。 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阶段,有些人还是抱有侥幸心理。 《解释》发布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些违法违规和旁注将逐渐不复存在。 总体而言,《解释》的颁布实施对于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尹振涛认为,从《解释》总体来看,它对相关行为的认定范围设定了比较宽泛的范围,可以为下一步监管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留下比较大的空间,同时,这也让相关部门有更多的回旋余地。 根据《解释》的相关规定,在刑法约束下,对一些特殊情况、特殊行为,必须尽可能严格查处,量刑尽可能灵活。 《解释》在定罪时更多地考虑最终的负面结果和负面影响,这意味着《解释》在一些新的违法犯罪形式、新行为中也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