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外汇交易经理的十年:与汇“动”同行
经济观察报记者胡彦明:“你现在学到的东西,可能10年后就能用到。” 刘刚还清晰地记得2008年左右他在校读研究生时教授金融工程的老师的话。
2010年,刘刚研究生毕业,离开课堂和书本,进入一家国有银行省级分行国际部,接触外汇市场业务。
现在是浙商银行国际业务部客户外汇交易中心的高级员工,偶尔翻阅大学时期的教材,现在更感叹自己能学以致用。
近十年来,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人民币汇率波动范围不断扩大,双向波动逐渐成为常态,汇率衍生品逐渐更加丰富。 刘刚和很多客户都经历过外汇市场的变化。
主要负责日常客户外汇交易,主要针对进出口等外向型企业,为企业如何合理利用外汇衍生品规避汇率风险提供建议。 多年来,他见证了许多企业的起起落落——有的企业因外汇操作不当而没有等到“黎明”;有的企业因外汇操作不当而没有等到“黎明”;有的企业因外汇操作不当而没有等到“黎明”;有的企业因外汇操作不当而没有等到“黎明”;有的企业因外汇操作不当而没有等到“黎明”;有的企业因外汇操作不当而没有等到“黎明”;有的企业因外汇操作不当而没有等到“黎明”;有的企业因外汇操作不当而没有等到“黎明”。 一些企业从“坚决不炒外汇”到逐步学会利用外汇衍生品作为避险工具,使企业经营更加稳健。
从校园到市场
2010年,刘刚刚上任时xm外汇,国内商业银行仍主要在外汇市场从事远期结售汇业务。 按照市场通俗的解释,远期结售汇是指客户与银行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人民币的币种、金额、汇率和交割期限。结汇或售汇。
远期结售汇业务可以帮助企业锁定远期汇率,固定成本,规避市场汇率波动风险。
例如,一家出口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100万美元的合同,预计三个月后收到买方付款。 为管理汇率风险,公司与银行签订了3个月期远期结售汇合同,远期结售汇价格为6.8。
三个月后,该公司以6.8的汇率在银行结汇,收到680万元。 如果企业不签订远期合约,则3个月后按市场价结汇:如果人民币升值到6.5,企业将获得650万元,收入将比去年减少30万元。签订远期合同; 如果人民币贬值至7.0,公司将获得700万元。
我国外汇衍生品业务起步较晚,期权业务相对其他品种发展相对缓慢。 2011年2月,境内人民币外汇期权业务正式诞生。 但当时银行只能根据实际需求原则代客户买入期权或进行相关清算操作,而不允许代客户卖出期权。 2011年11月,监管部门允许银行代客办理风险逆转期权组合业务。
虽然监管放开了期权购买,但当时市场认为单边远期(结售汇)可以解决套期保值问题,这类业务做的很少。
当时,监管机构只允许银行向企业提供“买入”期权和小额期权组合,也是出于风险考虑。
卖出期权的本质是做空波动性。 当市场平静时,你可以享受期权费收入,但当市场出现意外波动时,你很容易被烧毁。 很多中资企业也吸取了“教科书级”的教训。 例如,2008年,中信泰富就遭受了155亿美元的巨额外汇交易损失。 触发因素是其为规避澳大利亚磁铁矿项目风险而购买的杠杆外汇期权合约。
根据当时的公告,中信泰富以澳元和欧元购买设备和物资,但为了为该项目提供资金,财务总监签订了一项外汇衍生品交易,只要美元兑美元继续走弱,该交易就将有利可图。澳元。 。 然而,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汇率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波动。 澳元兑美元非但没有走强,反而大幅贬值,导致该公司蒙受巨大损失。
直到2014年6月,政策才逐步放宽对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出售期权的限制。 期权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避险选择,中国外汇期权市场终于两条腿迈进了。
经历汇率“双向波动”
刘刚回忆,刚接触外汇业务时,汇率市场的波动并不是特别大。 2010年以后,经历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市场开始逐步复苏,人民币也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单边升值。
在此期间,2012年4月16日,央行将人民币兑美元每日交易区间从当日中间价上下0.5%的区间扩大至正负1.0%的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灵活性。
截至2013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升值至接近6.04。 刘刚还记得,当时市场一致预期人民币升破6.0,可能进入“5时代”。
但2014年2月,市场突然急速反转,开始贬值,一度贬至6.2左右,波动加大。 自2014年3月17日起,央行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区间由1%扩大至2%。 此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日波动幅度并不大,100点已经算比较大的幅度了。
到2014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升至6.1左右,但随后又开始走弱。 直到2015年8月11日,著名的“811”汇改之前,人民币在6.22附近波动,横盘了近半年。
就在“811”汇改前夕,一位企业客户给刘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0年,人民币开始升值外汇远期交易的功能,公司做了大量远期套期保值,有效规避了汇率波动风险。
经过2014年的一波贬值以及随后的市场横盘波动,该公司当时觉得市场可能会维持这种横盘走势,所以不妨多做远期结汇,享受远期溢价。 的好处。 于是那是“811汇改”前夕。 8月初,这家公司做了很多远期结汇,当时锁定的价格在6.25-6.3左右。
但这一次,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像之前那样继续单边升值。
2015年8月11日,央行宣布优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做市商将参考前一日的汇率中间价报价。银行间外汇市场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市前。 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主要国际货币汇率变化提供中间价报价。
8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一度贬值1136个基点,较前一交易日贬值1.86%至6.2298。
此后,人民币连续多日贬值,3天内贬值幅度超过3%。 这家锁仓价在6.2到6.3之间的公司,每天都面临巨大的市值损失,他们也非常担心。
当时,刘刚及其银行业务人员建议,公司今后通过外汇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时,应尽量分批操作,降低头寸过度集中的风险,同时当汇率高时增加对冲。 平均套期保值价格。 但该公司当时求保压力较大,“没有等到黎明出现”,因此最终的结算价格并不理想。
此后,人民币汇率进入贬值区间已近一年半。 面对剧烈的市场波动,央行此后及时调整中间价形成机制,稳定市场。 央行于2016年2月陆续发布新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公式,并于2017年5月将“逆周期因素”引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
应对“沧海桑田”
“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逐步实现双向浮动。 汇率波动的灵活性也逐渐增强。
刘刚刚参加工作时,公司基本上只做一个产品——远期结售汇。 随着市场需求和发展,外汇局适应市场变化,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放开外汇交易品种。 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了外汇衍生品的概念,并不断通过衍生品对冲风险。
2014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放宽单独出售期权模式后,不少企业逐渐认识到期权组合在企业汇率对冲中的作用,提高了对产品原理和产品功能应用的认识。 巨大的进步。
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刘刚也在考虑能够为他提供更广阔视野的机会和职位。 经过综合考虑外汇远期交易的功能,刘刚来于2016年来到浙商银行总行国际业务部。
当时,浙江省外贸市场发展迅速,出口增速在沿海外贸大省中名列前茅。 浙商银行总部位于杭州,扎根长三角地区,辐射全国。 在银行客户交易快速发展之际,浙商银行也准备大力发展外汇交易。
从数据看,2016年,浙商银行外汇交易额不足200亿美元。 截至2021年底,已突破800亿美元。 公司客户外汇交易量也从此前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第十名跃升至前五名。
刘刚告诉记者,面对外汇市场的机遇,浙商银行在产品、系统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 例如,在原有基础套期保值产品的基础上,创新了多种组合产品; 在交易系统方面,重点打造“浙商交易宝”全流程在线交易平台,大幅提升交易时间和交易效率,应对市场波动。
在新的岗位上,刘刚接触到了全国各地的客户和更广泛的需求。 当时,浙江省有一家外贸公司,每年出口订单近亿美元。 不过,这家公司2018年才开始接触外汇衍生品,且2018年上半年,人民币处于较为明显的升值过程。 在恐慌情绪的影响下,该公司以极低的价格区间(6.25-6.3)办理了大量外汇结算衍生品。
但随后,随着人民币贬值,公司市值开始出现较大损失。 即使是远期结售汇,处理时机和锁仓比例对企业来说也非常重要。
面对市场波动,单边汇率风险管理思维还远远不够。 当时,刘刚与中心领导及浙商银行当地分行同事一起,根据公司收汇时间,通过展期、反向清算等一系列操作,帮助公司优化现有交易。 。
同时,浙商银行基于公司未来收汇背景,充分利用期权的灵活性,有效降低公司现有交易的市值损失。 现在,该公司对外汇衍生品的了解逐渐加深,对远期提前交割、远期展期、期权执行价格、期权组合逻辑等银行产品有了相当专业的了解。
尊重市场
自“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经历了四轮调整,分别是“811”后的2015年、2018年、2019年和2022年。
仅2022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就高达6.3014元,最低为6.7898元,贬值约7.7%。
谈起自己工作这么多年的经历,刘刚认为“一定要对市场有敬畏之心”。
尤其是2022年4月以来,外汇市场波动尤为剧烈。 在俄乌冲突和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美元指数持续走强,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元货币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
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多次建议,从企业金融稳定角度,汇率风险管理要坚持服务主营业务和汇率风险中性的原则、审慎安排资产负债币种结构,避免外汇风险管理带来的后果。 “顺周期”和“裸奔”行为。
“顺周期”就是带着赌博和投机的思路,押注汇价的单边走势,在某一阶段只做一个方向的对冲,甚至是追涨杀跌。 “裸奔”是指顺其自然,不对冲汇率风险敞口或对冲比率较低。
很多顾客问刘刚,人民币预计会贬值多少。 对此,他主要向客户介绍分析逻辑,而不是直接下结论。 ”
刘刚还告诉客户,他们现在面临着比较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发生意外的变化,整个判断逻辑也可能发生变化。 他认为,面对市场波动,企业需要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坚持通过外汇衍生品进行汇率对冲。 金融机构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对冲工具和策略,为外贸企业提供保护和保障。
目前,全国有115家银行可以提供外汇衍生品服务。 银行间外汇市场可交易货币涵盖29种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货币,银行柜台外汇市场挂牌货币有40余种。 在交易方式上,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推出网上交易,价格实时显示、交易即时完成、资金实时到账。 企业财务人员可以独立监控市场并选择交易机会,管理者可以随时掌握交易全貌,掌控全局。 控制汇率风险。
一位在大学教国际经济学的老师曾经布置过一个作业,“你支持固定汇率制度还是浮动汇率制度,并给出理由?” 从此,刘刚对外汇和衍生品产生了兴趣。
课堂内容和现在的工作经验结合得更加紧密,刘刚更加坚定了钻研这个行业的决心。 “偶尔回顾一下它非常有趣,”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