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大涨“来袭” 外贸企业加码外汇套保锁定结售汇合理价格
截至11月22日19:00,国内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徘徊在7.1520附近,这意味着11月以来人民币汇率累计升幅接近1700个基点。
人民币汇率突然大幅上涨,无形中对外贸企业结售汇盈亏产生了较大影响。
记者从多方渠道获悉,面对人民币汇率大幅上涨,不少出口企业坦言,11月份结汇金额较以往有一定程度的缩水。 但得益于此前企业签订的远期外汇掉期合同,出口收汇结汇有所减少。 价格保持在较好的价位,保证了公司营收和利润的相对稳定。
相应地,不少进口企业也承认,人民币升值确实减少了他们的外汇支出。 但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双向大幅波动,他们仍倾向于通过人民币期权和远期外汇掉期合约锁定相对合理的买入价格。 外汇定价不仅可以减少公司购汇的额外支出,还能保证公司相对稳定的经营。
数据显示,面对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剧,国家外汇管理局大力发展外汇市场服务功能,构建了长效工作机制和全面的外汇市场服务机制。 ——覆盖服务体系,为众多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保驾护航。 2022年和2023年前三季度,将分别新增超过3.3万家和2.7万家新的汇率对冲“首次”企业,企业外汇对冲率将从2016年的13%提高到2022年的24% 。
某股份制银行跨境业务部人士向记者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外汇对冲计划对冲汇率波动风险,当前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他们的经营稳健性日益减弱。
“11月以来,虽然人民币汇率持续飙升人民币升值 外汇,但跟风结汇止损的出口企业明显减少,进口企业急于购汇降低成本的情况也明显减少。 “这明显削弱了外汇市场的羊群效应。”他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11月以来人民币汇率的突然飙升,不少海外长期投资机构已经考虑到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相应加大。 他们加仓中国资产,并悄然加大人民币汇率对冲操作。 相比之下,大多数对冲基金似乎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持乐观态度,但并未进行任何汇率风险对冲操作。
进出口企业为何淡定应对?
某消费电子出口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11月份人民币汇率大幅上涨,同等出口业务下,当月其出口结汇金额较之前减少约2.4%。规模。
“幸运的是,通过远期外汇掉期操作,我们锁定了大部分出口收汇的结汇价格,有效缓冲了人民币汇率大幅上涨对公司出口业务收入的影响。” 他指出。
上述股份制银行跨境业务部人士告诉记者xm外汇,由于11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大幅上涨,出口企业收结汇意愿有所下降。 不过,由于不少出口企业通过人民币期权和远期外汇掉期操作锁定了大部分收汇风险敞口的结汇价格,因此面对本次人民币暴涨,他们显得相对平静,并跟随结汇走势及止损。 情况比以前明显减少了。
他认为,正是上述外汇对冲措施显着化解了汇率风险。 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更加关注如何拓展新的海外市场以扩大业务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底企业对外支付高峰期的临近,人民币汇率的大幅上涨无形中减少了进口企业的外汇支出。
一位进口公司副总经理向记者坦言,11月份人民币汇率大幅上涨,让企业节省了几十万的购汇费用,但企业并不急于快速购汇。 因为该公司此前已购买了一份基于购汇的远期人民币期权合约。
“目前我们每天都在密切关注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评估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让企业节省更多的购汇资金。如果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剧的话“远期人民币期权合约带来的成本降低效果会更大。好吧,我们还是会选择它。”他告诉记者。 以购汇为基础购买远期人民币期权合约,实际上为企业降低购汇成本提供了新的选择。
一家大豆进口加工企业运营总监向记者透露,尽管近期人民币汇率大幅上涨,但企业对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人民币双向大幅波动已成为常态,他们仍采取相对替代的汇率对冲措施。 风险承担措施,即一船(进口大豆)以人民币计费,一船以美元计费,交替周期进行作业,抵消企业外汇支出造成的“意外”影响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
记者从多方渠道获悉,不少外贸企业面对人民币汇率大幅上涨“掉以轻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积极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这使得汇率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较容易减弱。
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款占货物贸易本外币跨境收付款的24.4%同期,同比增长6.9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目前,我们公司外贸人民币结算比重约为15%,计划明年底再提高10个百分点。” 上述电子消费品出口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当前人民币汇率大幅上涨,进一步提高了境外企业接受人民币的兴趣,这对于我国企业推广人民币外贸结算来说,正是一个新的机遇。
海外资本分化加剧
值得注意的是,受人民币汇率大幅上涨影响,不少海外长期投资机构在加仓中国资产的同时,悄然加大了人民币汇率风险对冲操作。
“这背后,他们认为11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上涨过快过快人民币升值 外汇,未来可能存在剧烈波动的风险,因此通过在离岸市场购买远期人民币掉期合约来锁定中国投资或波动率套利衍生品。 投资组合的汇率风险。”一位欧洲资管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告诉记者。
记者从多方渠道获悉,部分对冲基金在增持A股资产时并未考虑对冲人民币汇率风险。 原因在于,与海外长期投资机构更注重投资组合净值波动的稳定性和收益稳健性相比,对冲基金更注重绝对收益最大化。 如果增加人民币汇率对冲操作,则需要支付额外费用。 这将影响整体收入回报。
一位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部分海外对冲基金不对人民币汇率风险进行对冲操作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仍被低估。 随着中国经济基本面不断向好,中美关系有所改善,美联储加息周期可能已经结束,这些海外对冲基金经理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合理估值应该在7.05-7.1之间。 因此,在人民币汇率达到这些对冲基金确定的合理估值区间之前,他们认为不需要对人民币汇率风险进行任何对冲操作。
在他看来,未来人民币汇率能升多少,很大程度上将由美元指数的跌幅来控制。 如果华尔街认为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将导致美元指数继续大幅下跌,人民币汇率的合理估值区间必然进一步上调,让对冲基金更有底气不做任何事增加中国资产时的人民币汇率风险对冲。 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