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回调背后:出口企业迎结汇窗口期 进口企业加大外汇套保降低购汇成本
截至4月25日20:00,国内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徘徊在6.5486附近,一度触及6.5770的低点,为去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意味着,自4月19日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下跌逾2000个基点。
“这迅速增强了我们结汇的意愿。” 江浙一家出口公司财务总监告诉记者,随着人民币汇率快速下跌,他们目前正在将约400万美元的外贸收入结汇成人民币。 与4月初相比,今日结汇金额超过80万元,可以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某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随着人民币快速贬值,越来越多的进口企业意识到外汇对冲的重要性——当人民币汇率在2月底持续走强并冲击创出年内新高6.3034左右,他们很难说服部分进口企业在6月4日至6月45日期间建立远期外汇掉期头寸,以锁定未来的购汇成本。 现在他们都感叹,如果没有推出外汇对冲措施,他们将面临额外的巨额购汇费用。
在他看来,经历人民币汇率快速下跌后,越来越多热衷于押注汇率涨跌、进行结售汇投机套利的外贸企业已经意识到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汇率波动的突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增加了外汇对冲。 降低结售汇损失潜在风险的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比例呈现稳定增长趋势,表明市场主体汇率风险中性意识不断增强。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利用远期、期权等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的企业总规模超过3700亿美元,同比增长29%; 企业套期保值率为26%,较2021年提高4.2个百分点,表明企业汇率风险中性的经营理念进一步强化,适应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能力得到提升。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指出,当前外汇局以中小企业为重点,优化外汇业务办理和服务,包括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减少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等。汇率对冲成本——外汇局要求金融机构及时应对外贸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汇率对冲需求,优化外汇衍生品业务管理和服务,提高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能力。 此外,有关部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加强政府部门、银行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探索提高汇率对冲成本。 共享机制,拓展政府融资担保体系,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和汇率对冲业务担保,提高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能力。
不少外贸企业主向记者指出,在经历人民币汇率快速大幅下跌后,他们开始提高企业结售汇额度中外汇套期保值的比例,进一步降低外汇风险敞口,使企业可以在人民币双向大幅波动。 尽可能降低汇率风险的环境。
随着人民币快速贬值,越来越多的进口企业意识到外汇对冲的重要性。 -视觉中国
出口企业“长长舒了一口气”
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客户向银行售汇占客户涉外外汇收入的比例)外汇交易率为62.4%,较2021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
原因是一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强势上涨,让出口企业感受到结汇金额“缩水”,纷纷减少结汇金额。
相应地,截至今年3月底,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境内外汇存款余额7277亿美元,较2021年末增加318亿美元。
“随着4月下旬人民币汇率的快速回调,这种情况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上述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近一周出口企业结汇意愿明显增强,部分出口企业甚至一次性提取资金。 外汇存款60%以上以外汇结算。 在他们看来,汇率下跌正在为结汇创造难得的盈利窗口,使得他们折合美元的结汇金额远超前三个月。
他还发现,随着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一些出口企业的投机情绪也悄然高涨。 他们开始等待人民币汇率跌至6.7-6.8再考虑结汇。
“对此,我们与这些出口企业进行了深入沟通,建议他们不要押注于汇率,而是通过建立远期外汇掉期交易头寸来设定合理的结汇成本。 如果企业担心远期外汇掉期交易可能出现损失,我们会提供伞式期权组合,帮助他们规避因汇率变动带来的潜在损失风险。”一位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指出经过一番沟通,不少出口企业也意识到,未来人民币汇率下跌的空间有限,原因是:第一,中国相关部门不会允许汇率单方面大幅、快速下跌。预期继续上升;第二,人民币汇率经过本次下跌,基本回到了相对合理的均衡汇率波动区间。
他告诉记者,近三个交易日,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根据未来资金结算安排,将结算价定在6.5-6.55左右。
某大型国有银行外汇交易员向记者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开始高位结汇,这正在有效抑制部分汇率的异常波动,让人民币汇率得以回升。尽快在合理区间内保持双向波动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4月25日晚,央行决定自2022年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自2022年5月15日起下调1个百分点。当前的9%至8%,这将使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迅速突破去年5月以来的最低点。 截至25日20:00,人民币汇率徘徊在6.5486附近,较盘中低点上涨约200个基点。
进口企业迫切寻求汇率对冲xm外汇,以降低购汇成本。
面对人民币汇率的快速下跌,不少进口企业坐不住了。
“近6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超过2000个基点,导致我们年内进口采购购汇费用增加超过400万元人民币。” 江浙一家大宗商品进口贸易公司的财务总监感慨地告诉记者。 目前企业正在积极精简支出以应对疫情影响,而这笔额外的购汇支出很可能会给企业高管带来更多头疼的问题。
“这背后的原因是企业高管之前对外汇对冲重视不够。”她直言。 春节后,银行建议企业买入远期外汇掉期头寸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将购汇成本锁定在6.4-6.45。 但企业高管认为,中国外贸高景气足以支撑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拒绝了银行的外汇对冲计划。 现在,这些企业的高管都后悔不已,正在要求财务部门迅速联系银行,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缓解汇率持续下跌带来的较大购汇压力。
某城市商业银行跨境业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上周以来,咨询外汇对冲解决方案的进口企业数量远高于出口企业。 目前,他们已提供多种远期外汇掉期+期权组合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根据购汇安排锁定合理的外汇对冲价格。
“然而,说服这些进口公司采用我们的外汇对冲措施并不容易。” 他指出。 目前,不少进口企业仍评估外汇套期保值措施的盈亏,并没有将外汇套期保值与降低企业实际经营成本(包括降低原材料进口采购的汇兑成本等)挂钩,导致进口公司财务部门采取外汇对冲。 措施上,或多或少存在押注汇率单边上涨或下跌的投机倾向。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引导这些进口企业逐步建立基于风险中性原则的外汇套期保值操作机制,进而完善财务评估机制,推动外汇套期保值操作策略多元化。” 城商行跨境业务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比如,他们建议进口企业通过外汇衍生品组合充分锁定大部分购汇风险敞口,彻底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同时将一小部分购汇风险敞口根据汇率波动进行展期。 套期保值,是为了获取一定数额的套期保值收入,满足企业对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盈利能力的考核要求。
他指出,部分小微进口企业仍对外汇套期保值操作成本过高感到担忧。 对此,该行强调,外汇局指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免收中小微企业外汇衍生品交易相关银行间交易费用,进一步降低外汇套期保值操作成本小微企业参与外汇套期保值操作的意愿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