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外汇券是啥?当年想买点进口紧俏的产品都要用它?您用过吗?

12-06 财经资讯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今天给我们留下了非凡的回忆。 追逐时尚、价格便宜的购物心态,再次创造了电商的奇迹。 作为我们疯狂购物的一员,在填满淘宝“购物车”的同时,您是否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在物质供应极其丰富的时代,我们几乎忘记了几十年前父辈们拥有“劳动布、质量好”衣服时的尴尬。 如果你想买一些时尚的衣服和生活用品,你手里一定要有外汇券。 这种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消亡于供给自由化时代的特殊货币,是改革开放的缩影。 外汇债等“特权货币”的兴衰见证了市场经济的哪些足迹?

那时候,想要购买紧缺的商品,就必须使用外汇券。

“改革开放初期,廊坊一个家庭每个月只能领到四包烟,只有新婚家庭才能领到水果糖。至于电视、自行车,是有钱都买不到的。这些‘大件’都是凭票供应的,更不用说时装了。” 廊坊市退休铁路职工王先生说,“当时铁路职工的工资每个月不到100元,结婚第三年老婆就怀孕了,我想吃甜食。”听同事说在北京的友谊商店可以用外汇券购买进口好时巧克力,于是我就趁着去北京看望从加拿大回来的阿姨的机会,让阿姨给了我10块钱。外汇券,这让我高兴极了。当时拿到外汇券可不容易,大家都想用外汇券去买一些抢手的商品。我赶紧跑到友谊商店,因为冬天冷!因为钱不多,所以最后用八块半的外汇券买了两盒好时巧克力,正好赶上我和老婆的结婚纪念日。这是我送给妻子的第一份结婚纪念日礼物。 。 还有一盒巧克力我还没吃完,那就是我放在家里柜子里的。” 一个冬日的午后,王先生坐在摇椅上,清晰地回忆起在寒冷的冬天第一次等待使用外汇券的情景。

外汇券及其造成的生活印象,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工薪阶层来说,依然记忆犹新。 “当时中国的市场供应尚未完全放开,国内民众的生活必需品和食品仍实行定量配给。来华交流和交流的外国人、归侨和港澳台同胞数量较多。”访问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他们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我们国家建设了许多酒店和商店。” 新世纪中学历史老师岑光熙说:“由于当时国内禁止外币流通,为了方便他们在这些地方购物消费,国务院于4月发布了禁止外币流通的规定。” 1980年1月1日,日本授权中国银行发行外汇券,又称外汇券,外国人必须将外币在中国银行或指定的外汇兑换点兑换成外汇券,并在日本境内使用。离境前往中国大陆时,可以选择将外汇券兑换回美元,当然,也不需要兑换,以方便再次来中国。”

查资料时发现,外汇券于1980年4月1日首次发行,1994年1月1日结束,1995年1月1日停止流通。面值分为七种:1角、5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 整套总面额为316.6元。 外汇券是那个时代的特权货币。 正如爱荷华大学新闻学教授《画龙点睛》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如果钱能说话,外汇券的声音会比人民币大50%”。 1986年来到中国,在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英语新闻写作课程。 对于外汇券的使用有着丰富的经验。 有了外汇券,中国人就可以购买进口商品,在特殊的地方消费,然后兑换成美元。 这些都是当时人民币不具备的功能。 尤其是想要出国留学或者探亲的人,需要外汇券来兑换美元。

外汇券火爆,大件小件全打折

“198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入境经商、旅游,但当时的机票制度仍然决定着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按照规定,外国人要随身携带护照。”入境后携带外币,按官方汇率兑换成人民币计价的外汇券,即可在友谊商店、星级酒店及一切具有对外服务功能的场所使用。 王先生表示,“就银行兑换而言,外汇券相当于人民币,但在门票还有一定作用、市场稀缺的时代,门票的购买力比门票强得多。”友谊商店里,彩电、收音机、冰箱、洗衣机、电风扇,从家用电器到各种进口食品,“飞鸽”、“凤凰”、“大”琳琅满目。 《兄弟》让人难以抑制购买欲,这些酷炫的东西都可以用外汇券购买,如果是你,你就得尽力了,去买一些吧。 从此,王先生每次去北京都会通过亲戚或“黄牛”拿到几元到十几元的外汇券。

68岁的王怀兵曾是友谊商店的营业员。 在北京这个改革开放的核心城市和前沿,友谊商店开始向普通市民敞开大门。 “我们业务员一定要会说外语,我学了俄语,可以在友谊商店工作。对于外汇券,我们认券不认人,只要你有外汇券就可以付款,不管你是不是蓝眼睛、高鼻子,后来我们店也开始接受人民币了,但是如果用人民币支付的话,价格比外汇券高20%-30%。我在工作的时候,我算了一下当时人民币与各种外币之间的“外汇券购物汇率”,外汇债券作为特权货币,已经升值了30%。”

当时外汇债券的短缺有多紧张? 1988年夏天,王怀兵在北京街头发现菜市场交易中竟然出现了外汇券。 如果你从商贩那里购买菠萝,你可以购买两倍相同面值的外汇券。 “在北京打车使用外汇券是不能讨价还价的,司机需要将外汇券退还给公司,如果比例低于一定比例,就会被罚款。因此,很多司机告诉我,他们宁愿受到惩罚,也不愿偷偷保留一些外汇券。因为如果在“黑市”上兑换,收入会比罚款多得多。 王怀兵说道。

王怀兵的所见所感得到了当时报纸的报道证实。 1982年5月号《人民日报》刊登了调查报告。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大多数在广州的人或者在广州工作的人,都在想办法得到外汇券,委托人办事,喜事送礼。送外汇券是最受欢迎的。”事物。” 由此,“大量外汇券流入私营部门。 广州几乎家家户户都使用外汇券,就连花生摊贩也接受外汇券。”

随着市场商品经济的日益丰富,外汇债券的魔力逐渐消失。

1993年12月30日,北京天气十分寒冷,友谊商店外面挤满了前来购物的人们。 “队伍排了100多米。当天友谊商店出现了抢购潮,因为国家宣布停止发放外汇券。虽然有通知说现有的外汇券仍然可以流通,但有外汇优惠券的人还是心神不宁,越早花的钱越多,越安心。当年我们友谊商店的货架都快被清空了,当天店里的营业额翻了好几倍。或者比平时高几十倍。” 王怀兵回忆道。

改革开放之初,外汇券在友谊商店很流行。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市场混乱总比没有市场好。 让市场有更多的自由,地下市场就会慢慢消失。 经过十几年的动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类票据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市场供给极大丰富。 外汇券的魔力消失了。 1994年,随着中国人民银行的一纸通知,外汇债券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这种来去匆匆的“特权货币”几乎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曾经担心外汇券普及的人们,也会感叹市场经济打破特权的力量! “从1980年4月1日我国开始发行外汇券,到1993年12月29日国家宣布从1994年元旦起停止发行外汇券。外汇券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中国经济发展史。外汇券从诞生之初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体现了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转型和发展。从1980年4月1日起多米乐外汇,外汇券的发行外汇券到1995年1月1日外汇券最终退出市场,15年来,独特的双币制度一直是我国经济的一大特色。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和外汇券同时。” 北京交通大学讲师、留美学者郑红丹表示,“同时,1994年之前,我国的汇率制度也是双轨制,直到1994年1月1日,这种双轨制”在双轨制废除之前,个人可以使用外汇凭证按照官方汇率兑换美元和其他货币,但如果人们手中只有人民币,那么他们对美元的兑换需求美元很难通过正常渠道满足需求,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统一汇率并停止发行外汇券后,内地居民仍然没有官方渠道购买美元。市场上的商品大大增加。

交谈中,王怀兵从“记忆”中找出了一张又一张印刷精美、色彩鲜艳的外汇券。 无论面值如何,背面均写着中英文:“此优惠券的人民币等值人民币;此优惠券的人民币等值人民币;只能在指定区域内使用”在中国境内,不可以挂失。” 他们承载着时代的印记,见证着历史的尘埃,向我们走来。

当今中国,外汇的使用、购置、保留、结汇都十分便利。 如今多米乐外汇,人民币不仅稳步走出国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也在稳步推进,人民币作为金融市场交易货币的功能进一步完善。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

从外汇通证到中国外汇制度的改革进程,让人不禁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