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都去哪了?过去三年货物贸易顺差走扩,外储规模却有所下降
近三年来,我国货物贸易顺差大幅扩大,但外汇储备规模却有所下降。 市场正在热烈讨论贸易顺差去哪儿了。
民生研究提到,质疑者的主要观点是:“2020年以来,我国通过贸易顺差和直接投资积累了大量顺差,达到约1.89万亿美元。然而,这些顺差资金形成的外汇“我们找不到任何外汇存款、结售汇、外汇储备、外汇持有量的数据。”
华泰谷生指出,从国际收支看外汇 数据,我国货物贸易顺差很大一部分被服务贸易逆差和非储备金融账户逆差所抵消; 从外汇流向来看,“权责发生制贸易顺差→收支变现型涉外收支→银行代客结汇→央行结算”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渗漏。贸易顺差不一定产生实际收支,企业不一定结汇,银行也不一定与央行结汇,从而“藏汇于民”。 从估值效应来看,外汇储备是按照市场价值来衡量的。 即使形成了储备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汇储备的市值也会因利率、汇率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消失”。
民生研究指出,通过分析2020年一季度至2022年三季度11个季度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发现这笔资金的流向。 这“万亿外汇”主要分为各种流出(贷方)或资产项目——每一项可能很小,甚至不太受关注,但总规模并不小。
思瑞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浩也指出,2022年,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将基本平衡,显示中国似乎正在积累海外资产。 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似乎是在购买非美国政府债券。 从去年美债与美股的历史性脱钩以及全球市场波动中美债的大幅下跌来看,不购买美债应该是正确的储备资管策略。
过去几年,我国的外汇资产并没有完全反映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 还需要考察商业银行和其他政策性银行,检查其资产负债表,以全面了解中国的外汇资产情况。 将外汇储备+持有外债+商业银行外币存款+其他外汇资产加起来,我国外汇资产约为6万亿美元,近两年大幅增长超过1万亿美元。
过去三年我国产生了多少顺差?
矿行研究指出,我国国际收支顺差项目主要是货物贸易顺差和直接投资净流入两大项目,即通常所说的“基本顺差”。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一直是货物贸易顺差大国。 2020年以来,随着我国在疫情期间承担起全球生产大国的角色,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占全球出口的比重一度创下历史新高。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至2022年三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累计20.72亿美元。 从外汇局发布的国际收支表也可以看出,2020年至2022年三年,我国经常项目货物贸易顺差达17594亿美元。 虽然两者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但顺差规模却非常大。 巨大的。
此外,我国一直是外商投资的主要目的地。 如果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减去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结果是净流入,这也会形成直接投资的“顺差”。 从国际收支来看,2020年至2022年三年,直接投资“顺差”规模为3376亿美元。
加上国际收支表中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形成的顺差“基本余额”,规模为20.97亿美元。 那么,两万亿顺差产生的外汇去了哪里呢?
贸易顺差哪去了?
从国际收支来看,货物贸易顺差被其他项目抵消。
经常项目方面,我国依靠贸易货物形成大量顺差,通过对外购买服务和对外支付要素收入(如工资、投资收益等)进行支付。 经常项目顺差规模明显低于货物贸易顺差。 从资本和金融账户来看,经常项目顺差进一步被非储备金融账户赤字所抵消。 2020年至2021年,其他投资出现大幅赤字(对应贸易信贷、外汇存款等“藏汇于民”手段); 2022年国内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直接投资平衡由顺差转为赤字(对应外商直接投资FDI减少),证券投资出现较大逆差(对应国内股票、债券市场资本流出),所有这些都进一步抵消了货物贸易顺差。
从资本流向来看,货物贸易顺差流向何处?
首先,由于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差异外汇 数据,盈余收缴可能不顺利。 这部分大部分计入其他投资项目或金融账户净误差和遗漏。 其次,2012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发文称,我国实行多年的强制结售汇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企业和个人可以自主保留外汇。外汇收入。 如果企业不与银行结汇,或者银行不与央行结汇,就没有外汇持有量和相应的外汇储备。 这些外汇大部分将因其存在而被纳入“非储备金融账户”。 外汇收入以多种形式沉淀,并未转化为央行储备资产。
从估值效应来看,海外市场波动也会影响外汇储备规模。
在市值法下,外汇储备也会受到海外市场波动的影响,因此结汇不一定反映在外汇储备规模的增加上。 疫情以来海外债券市场和汇率的大幅波动强化了这一效应。 根据上述假设,结合2020-2022年主要国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兑美元汇率波动情况,我们测算近三年市场价格重估导致的外汇储备规模波动年可能在400到5000亿美元的量级,可以抵消几个结汇的影响,是千亿美元级别的。 当然,结汇形成外汇储备的时机以及实际外汇储备投资组合与假设的差异可能会影响这一效应的大小。 因此,这个粗略的估计可能不是很准确,但数量级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贸易顺差方向的计算
2020-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累计货物贸易顺差外汇1.6万亿美元+直接投资净流入外汇0.35万亿美元。 外汇总量1.95万亿美元流向:(一)支付服务贸易净逆差0.32万亿美元; (二)境外工资、投资收益等要素收益净支付0.4万亿美元; (三)证券投资和金融衍生品净流出0.13万亿美元; (四)以贸易信贷和外汇存款等其他投资形式“民间外汇”0.47万亿美元; (五)净误差和遗漏净流出0.37万亿美元。 剩余的0.27万亿美元构成央行的储备资产。 但由于海外债券市场和汇率波动,估值效应大致造成400-5000亿美元的损失,外汇储备市值实际上有所下降。
本文来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