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汇总:看懂比特币、区块链的最新应用发展概况!
导读
比特币的本质是什么,价格是怎么疯狂起来的,什么是挖矿,中国矿工为何垄断了比特币的上游,区块链技术又有哪些应用?仔细阅读这篇文章,您不明白的,和所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一、什么是比特币?
比特币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提出,是一种P2P形式的数字货币,底层技术是区块链。
2008年中本聪在互联网上一个讨论信息加密的邮件组中发表了一篇文章,勾画了比特币系统的基本框架。2009年,中本聪为该系统建立了一个开放源代码项目(open ),根据中本聪的思路设计发布的开源软件以及建构其上的P2P网络构成比特币系统,正式宣告了比特币的诞生。
根据其构建的模型,利用芯片的计算能力,在比特币系统产生的区块(block)中不断进行“哈希碰撞”,赢取记账权,从而获得系统奖励的比特币。
2010年12月12日当比特币渐成气候时,中本聪却悄然离去,从互联网上销声匿迹。比特党对他的离开感到悲伤和不解。但不管怎样,他的发明已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什么是区块链技术?
对于传统的电子货币,交易记录保存在银行中,但是由于比特币是基于P2P网络的,是去中心化的,所以需要所有用户共同维护一个全球统一的交易记录,并将数据储存在每个客户端中。如何维护一个全球统一的交易记录,这就要用到区块链技术。
如下图所示:用交易单保存交易记录,过去10分钟,全网所有新产生的交易单保存在一个新的区块中,所有的区块串联起来形成区块链。
所以区块链相当于一本分布式的账本。全网中的每个节点共同参与维护这个账本。每10分钟产生一个新区块,并同步更新到全网中的所以节点。全网确认后,就无法更改。
所有的区块以双向链表的方式链接起来,且每个区块都会保存其上一个区块的Hash值(这样区块之间的顺序一旦确定就无法更改)。如果修改替换某个区块,则依据它算出来的散列值就会不同,又必须修改下一个区块……最终必须把它后面的所有区块都改一遍,这太难了。区块链全网唯一,每个节点都有相同的备份。区块链一旦有更新则全网通知。
三、比特币的交易方式
只要有一个比特币地址,就可以接收比特币,比特币地址类似银行卡号,比特币密钥类似银行卡密码,比特币钱包类似电子银行的客户端。
比特币钱包:电子银行的客户端
比特币地址:银行卡号
比特币密钥:银行卡密
四、史上最贵的比萨饼与比特币的疯狂
2010年5月21日,一位昵称为的人在论坛上发帖,想出售10000比特币,要价50美元。但是,没有人买。不过,有人表示,愿意用价值25美元的比萨饼优惠券换这10000比特币。答应了。也就是说,按25美元或者150元人民币的折算,当时比特币的汇率比价大约是1比特币=1.5分钱人民币。
2013年4月,欧盟和德国打着反洗钱的幌子,通过对存款人增税的方式来应对塞浦路斯的债务危机。塞浦路斯的储户人人自危,比特币作为去中心化和超主权的网络货币得到了欧洲避险资金的青睐,短短几天从30多美元飙涨到265美元。引发全世界媒体的广泛报道,比特币开始为世人所知,同时比特币也拥有了类似黄金一样的避险功能。
2013年以来,比特币价格不断上涨。最近几年,尤其是今年以来的疯狂大家都知道了!2017年1月15日国家对比特币市场进行了一轮约谈和监管。随后的两天内,比特币单价从9000多元跌至6000多元。然而两个月后,比特币又开始被热炒。
据火币网数据显示,2017年8月以来,比特币9次刷新历史最高价,最高涨到30299.99元,一个月大涨130%,比特币跌宕起伏的K线图比股市的震荡更惊心动魄,欲望与恐惧交织。
五、什么是挖矿?
根据中本聪其构建的模型,利用芯片的计算能力,在比特币系统产生的区块(block)中不断进行“哈希碰撞”,赢取记账权,从而获得系统奖励的比特币。这一枯燥而重复的过程,在比特比行业被形象地称作“挖矿”,从事这一工作的专业职员被称为“矿工”。
为鼓励大家参与维护比特币区块的创建,每个新增的区块中包含有一定数量的比特币,这些比特币归产生该区块的人所有。比特币协议规定:第0个–第21万个Block,每个Block里有50个比特币,第21万-第42万个Block,每个Block里有25个比特币,依次递减,最后比特币全网中只会有2100万个比特币。
如上图所示,节点尝试寻找一个随机数(又称“幸运数”),使得将最后一个区块的hash值、当前世界中尚未被加入到任何区块的交易单、随机数三部分组织起来送入算法计算出散列值X(256位),如果X满足一定条件(比如前20位均为0),那么该节点初步获得创建Block的权利。所以挖矿过程,就是不断寻找随机数的过程。通常需要反复尝试上亿次才能成功找到一个满足条件的随机数。
为了争夺区块制造权,人们最初用CPU,后来发现用显卡更有效率,再后来发明了更先进的ASIC(专用集成电路),并且持续的改进它。这种现象被称为“算力军备竞赛”,使得系统算力持续飙升,早已超过全球最快的500台超级电脑算力之和。系统更强大更安全,但是成本也在同步飙升。
矿工越来越多,一个矿工挖到一个块需要很长时间,收入不稳定。于是出现了若干矿池,矿工们把自己的算力加入到矿池中联合挖矿。矿池挖到区块,扣除矿池管理成本后,把收益按贡献的算力比例分配给矿工。围绕专门芯片的研发,矿机的生产,宽池的组织,以及比特币的交易以及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六、中国矿工垄断比特币上游,一个游离于现实之外的魔幻世界
北京向西560公里,八月的鄂尔多斯,滚烫的热浪裹着风沙。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币“矿场”之一。
在比特币运行的最初几年时间里,一台普通的笔记本电脑即可扮演“挖矿”的角色。但中国矿工的进场,将这一局面的平衡状态彻底打破,他们凭借着中国设计、中国制造的专业矿机,上演了一场又一场比特币世界算力军备竞赛,将“挖矿”的门槛提升上万倍。
普通电脑成为历史,售价上万元一台的集成电路式矿机被搬上舞台。来自中国的“比特大陆”和“嘉楠耘智”两家公司生产的矿机,行销全球,后者甚至一度欲借壳A股公司,登陆资本市场。在攥住了比特币世界生产力之后,中国矿工们又凭借内蒙、四川和新疆等地廉价的电力成本,垄断了比特币产业链的最上游:比特币的开采。
中国矿工的故事已经魔幻般上演了4年时间,他们在深山老林、鬼城荒漠里,运用着现实世界的电力,挖掘着虚拟货币比特币。在这期间,比特币从彼时的几百元人民币每枚的价格,几经巨幅波动,上涨到如今的近3万元每枚。
而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以比特币为基础的新型融资方式ICO,创造了新一轮财富神话;以太坊、Zcash等竞争性数字货币横空出世,矿工们追随而来,更是引发了显卡的全球性断货……
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一个游离于现实之外的魔幻世界。
七、区块链技术解决什么问题
如果说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人类的信息获取问题,那边区块链技术则解决了人类之间的信任问题。传统人与与人之间的交易,一般都通过一个权威的中心进行,如通过银行转账,通过中介,政府的介入才能进行房屋买卖。
而区块链让全网所有的节点共同维护一个账本,每个节点都有一份账本,交易记录一旦确定就无法修改等特点保证了交易记录的真实可靠,无法篡改。所以陌生人之间可以基于区块链技术直接进行各种交易,并保证交易的真实可靠和完全可信。
八、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情况
8.1、在金融领域已经有大量的应用
(1)R3联盟,这是一个由42大全球金融机构(包括花旗集团和高盛)支持创建的使用区块链技术的交易平台; 2016年5月,中国平安成国内首家加入R3区块链联盟的企业。
(2)纳斯达克等交易所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开发股票上市系统;
(3)澳大利亚股票交易所(ASX)选择使用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作为其清算和结算系统的替代品。
(4)支付网络和服务提供商使用区块链来开发P2P转账平台;
(5),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协助跟踪保险欺诈。
8.2、IBM在区块链领域的情况,BM的超级账本项目
(1)IBM的Linux基金会推出了“开放账本项目”(Open ,现在改名为:超级账本项目 ),通过开源,实现区块链的巨大潜力。埃森哲,澳新银行,思科,第一信贷,德意志交易所,DAH数字资产控股,DTCC,富士通,IC3,英特尔,摩根大通,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比特币属于外汇吗,三菱UFJ金融集团,R3,State ,SWIFT,和富国银行加入了该计划。
(2)不是专门某一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而是一个区块链的平台。广大的区块链相关从业者、创业者、技术发烧友,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自己的舞台。
IBM在区块链领域的其他产品和投入:
(1)开发者可以在IBM云上利用工具建立、部署和监视区块链应用。
(2)除了云服务和物联网,IBM还开放了位于伦敦、纽约、新加坡和东京,被称为“公开室”的办公室。开发者们可以和IBM的区块链专家们一起开发商业应用。
(3)目前已经有多家大公司在与IBM一起合作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包括芬兰的一家航运公司、伦敦股票交易所、日本股票交易所以及荷兰银行等。
(4)IBM和高盛等以6000万美元投资了区块链技术公司 Asset 。
8.3、微软在区块链领域的情况
(1)自2014微软宣布向区块链领域开放Azure云计算平台以来,其合作伙伴源源不断。微软的区块链即服务(BaaS)解决方案是作为一种“沙盒”,其合作伙伴可以在微软提供的这个低风险环境中交互不同的技术,从智能合同到基于区块链的纳税申报服务。
(2)BaaS目前的成员包括:,瑞波(),Eris ,,公正通(),, ,和。最近又添加了和Netki。
(3)微软在2014年11月联合纽约初创公司推出基于云的区块链技术平台。该平台旨在帮助金融机构简易地、廉价地体验被广泛用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后的加密技术。
(4)2015年11月,微软和合作建立了区块链技术服务,并将其作为微软Azure服务的一部分(EBaaS)。该服务旨在为企业客户、合作伙伴和开发人员提供分布式总账技术试验,提供给他们“通过单击,便可获得基于云开发区块链环境。”
九、比特币及区块链在国内的情况
目前,中国的比特币交易量占全球总交易量的60%。每天的中国的交易额有几十亿人民币,远大于新三板的成交量。
国内从2016年起,以招商、民生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和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和百度金融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开始探索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应用场景。
2016年2月3日,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成立,搭建横跨大学、科研院所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组织国内外区块链产、学、研开展合作,致力于解决会员单位在发展中遇到的技术攻关、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化等问题,打造完整的区块链产业链。2016年5月,中国平安成国内首家加入R3区块链联盟的企业。
各家金融机构及金融科技企业在各个金融领域中区块链技术的探索情况,可以看到主要分布在跨境金融、资产证券化、保险、票据、供应链金融等领域。保险基本还处于理论阶段不纳入写作范围,其他部分应用场景已经有一些平台开始落地,如招商银行区块链跨境清算、点融网、富金通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浙商银行数字汇票应用、京东和百度的区块链资产证券化平台都已经上线,还有恒生电子下半年即将上线的区块链数字票据系统。
根据国内金融机构探索情况来看,国内现阶段金融主流应用场景为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票据和资产证券化。这四个金融领域存在的痛点与当前区块链技术(系统)可以更好的结合。
十、四个应用场景的痛点和区块链技术的变革
1、跨境支付:痛点在于到账周期长、费用高、交易透明度低。以第三方支付公司为中心,完成支付流程中的记账、结算和清算,到账周期长,比如跨境支付到账周期在三天以上,费用较高,比如以为例,普通跨境支付交易手续费率为4.4%+0.3美元,提现到国内以美元进账,单笔一次35美元比特币属于外汇吗,以人民币进账为1.2%的费用。
变革:区块链去中介化、交易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的特点,没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加入,
缩短了支付周期、降低费用、增加了交易透明度。
2、供应链金融:痛点在于融资周期长、费用高。以供应链核心企业系统为中心,第三方增信机构很难鉴定供应链上各种相关凭证的真伪,造成人工审核的时间长、融资费用高。
变革:区块链去中介化、共识机制、不可篡改的特点,不需要第三方增信机构鉴定供应链上各种相关凭证的真实性,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融资的周期。
3、票据市场:痛点在于三个风险问题。操作风险:由于系统中心化,一旦中心服务器出问题,整个市场瘫痪。市场风险:根据数据统计,在2016年,涉及金额达到数亿以上的风险事件就有七件,涉及多家银行;道德风险:市场上存在"一票多卖"、虚假商业汇票等事件。
变革:区块链去中介化、系统稳定性、共识机制、不可篡改的特点,减少传统中心化系统中的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
4、资产证券化:业务痛点在于底层资产真假无法保证;参与主体多、操作环节多交易透明度低出现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造成风险难以把控。数据痛点在于各参与方之间流转效率不高、各方交易系统间资金清算和对账往往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资产回款方式有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无法监控资产的真实情况,还存在资产包形成后,交易链条里各方机构对底层资产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的信任问题。
变革:区块链去中介化、共识机制、不可篡改的特点,增加数据流转效率,减少成本,实时监控资产的真实情况,保证交易链条各方机构对底层资产的信任问题。
十一、四个应用场景存在的个性因素
另外,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存在流程不同,参与主体不同,商业模式不同,区块链技术带
来的变革也不尽相同,跨境支付是在区块链上记录交易信息;供应链金融、票据和资产证券化则是在区块链上运用智能合约记录相关凭证。
1、跨境金融:主要是基于虚拟代币(比特币及其他代币)交易点对点交易、实时到账、信息可追溯的特点,利用区块链记录每一笔交易信息。
区块链上的金融机构,通过数字身份验证,在区块链上完成对接并完成交易。因为区块链共享机制,双方的交易信息都保存在分布式账本中,交易透明度高;不需要第三方信任机构,支付成本降低;点对点交易、实时到账,汇款周期从以往3天以上,到现在可能只在瞬息之间就完成了整个汇款。比如跨境支付实是用虚拟代币作为中介来实现的跨境支付,银行与银行之间通过数字身份完成在区块链上对接,具体流程以人民币汇款为例,国内银行将人民币转化为虚拟代币,再在收款端的国外银行将虚拟代币转化为收款人所在地的外币,以此完成跨境支付。
2、供应链金融、票据市场和资产证券化:因为流程中都需要第三方增信,基于区块链不可篡改、共识准入的特点,主要是运用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上记录相关凭证。
将以前需要人工审核、辨别真伪的凭证转化为智能合约,通过将参与机构连入区块链中,产生相关凭证的智能合约要记录区块链上时,必须要链上参与机构进行鉴权并授权记录,这样就可以保证相关凭证的真实性,由于区块链信息可追溯性,参与机构可以时时了解链上资产、资金情况。
供应链金融中,不再需要人工审核、验证相关凭证真实性、增加账款的相关凭证的真实性和融资效率。以应收账款为例,应收账款出让方和受让方,从合同签订到仓库收货的整个流程、双方资产情况等凭证都记录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中,并保存在链上金融机构的分布式账本中,在应收账款融资中,只需要应收账款出让方、受让方和对接金融机构在链上查询相关凭证,即可完成融资。
票据市场中,通过链上记录的相关凭证、保证商业票据的真实性,减少信息不对称、信用和道德风险。从票据业务来看,从商业、银行承兑票据的出票、承兑、贴现都记录在区块链系统上;当在商业、银行承兑票据在交易时,只需在链上查询票据信息,保证票据的真实性、买卖一次性,减少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并增加了交易效率。
资产证券化中,从底层资产形成、交易、存续期管理、现金流归集等全流程都实现资产真实、信息实时、各方同时监督效果,防范各级金融风险。以京东金融ABS云平台为例,与建元资本、中诚信证评、中诚信征信等合作机构作为ABS云平台联盟链的公式节点,通过对链上每笔资产进行链上评分准入,从来对整个资产包的现金流实时监控,保证了资产真实性、信息实时性,有效防范各级金融风险。
国内传统金融机构如招商、民生银行,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和百度金融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在区块链技术与传统金融场景结合的探索上,在共性方面都瞄准了参与主体多、中心化特性明显、需要第三方增信机构的应用场景。
在个性方面,根据本文中主要探讨的四个主要应用场景来看,跨境支付领域是运用区块链去中介化、交易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的特点,在区块链上记录交易信息,解决支付周期长、降低费用和交易透明度低的痛点。
供应链金融、票据市场和资产证券化运用区块链去中介化、共识机制、信息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的特点,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上记录相关凭证,解决相关凭证真实性、中心系统安全性的痛点。随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应用场景的陆续落地,区块链技术的去中介化、共识机制、交易公开透明及不可篡改等特性将逐步应用在更多存在上述痛点和共性的金融场景中。
- 上一篇:高人的炒外汇知识与技巧
- 下一篇:内外之汇—美国和英国经纪商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