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国际资本流动,稳定货币政策?为此提出建议
文|春尽安
编辑|文知远
货币政策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国政府进行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我国金融体系制度在深入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逐步形成以广义的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
以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促进就业、维持物价稳定等为最终目标并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经济的宏观调控的综合框架。
为了物价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货币当局使用汇率、利率等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期达到最终目标。
但是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货币政策在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更多目标。
因此研究国际资本的流动对货币政策影响会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概况
货币政策的出台也不能与经济发展的实际相脱离,必须和实际情况以及经济运行中所积累的经验相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关联性越来越强。
在中国货币政策的扩张性冲击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和产出均有较大幅度提高,投资与股票市场发展向好。
但与此同时也会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
这表明中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明显。
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方面,国际资本流动一单位的冲击会对汇率产生持续的负影响,且这种影响持续增强。
国际资本流动一单位的冲击对货币供给和利率产生持续的正向影响。
这说明国际资本的流动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一定影响。
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方面,国际资本流动一单位的冲击对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额产生正向影响。
且这种影响对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国内生产总值是持续增强的。
综上国际资本的流动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管控,密切关注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方向,才能继续发挥其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影响。
二、政策建议
(一)货币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前瞻性与协调性
要分析货币政策的合理性与否通常是考虑市场上货币共供应量变动水平与当时的经济增长和通胀之间的关系。
但是政策的实施和其发挥实际作用之间往往存在时滞性,这会使得实际效果作用甚微。
因此应该通过系统性的宏观经济分析着重研究经济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对造成时滞性的相关因素做深入分析。
了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货币政策。
以此来保证货币政策的时序性与稳定性。
同时要关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政策变化对国际经济金融的影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并做出相应调整,防止外部因素对货币政策产生的冲击。
其次开放经济条件下与封闭条件下对于货币政策环境的实施环境有非常大的不同。
开放经济条件下不仅要考虑国内均衡还需要考虑汇率、国际资本流动和进出口贸易等开放性指标等外部均衡指标。
长期以来物价的稳定被局限为衡量货币币值稳定的主要指标,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内部均衡。
这在早期实施较严格的外汇管制情况下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时期有一定的作用。
但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对外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单单使用物价稳定这一指标即内部均衡有其片面性。
因此考虑利率与汇率的协调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二)完善有效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与手段
相对于封闭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调控工具与手段,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可供选择的直接调控工具范围缩小。
因此首先必须确立公开市场业务政策在我国货币控制中的主导地位,公开市场业务可以同时通过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对利率和汇率进行调节,而且可以直接控制业务规模达到调控目标。
其次,应该促进货币市场的建设,着力推动利率市场化,实现利率市场化和汇率的自由浮动。
大力发展银行相关票据和债券市场以此来增加市场的交易主体,在此基础上完善操作环境和工具。
最后优化中央银行资产结构,减少外汇占款对国内货币供给的影响以改变中央银行被批增加基础货币供给的局面。
(三)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作为国币政策的重要调节手段与工具,是影响金融市场资金供求的重要指标。
其核心是建立按照市场原则运作的利率传导机制,通过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向货币市场利率和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传导途径。
首先是要在建立统一的货币市场基础上形成有机的货币市场利率。
其次完善存贷款利率管理,通过短期的利率指标引市场投资者形成理性预期,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设计长期利率来引导形成良性国内资本并将利率决定权逐步转向市场。
最后在债券发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上加快证券发行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有助于中央银行实现对货币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灵活调节并迅速实现货币意图,保证了经济增长的良好外部条件。
(四)积极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僵化的汇率政策会影响国家货币政策的实施而宽松的弹性化外汇制度有助于各项货币政策的实施。
首先改革现有的强制性结汇制度外汇的基础货币,实行宽松的意愿结售汇制度,减轻企业运行成本。
由于人民币的兑换自由化进程的提高,人民币的汇率并不单单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决定,而是综合取决于现在的金融市场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这必然导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增加。
我国现在很大程度上实行“有管理而无浮动”的汇率制度,它会阻碍外汇市场的发展。
浮动的汇率是由市场来决定的,中央银行已经不再面对维持固定汇率目标的压力。
所以风险进而转向由持汇的主体自行承担,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套汇投机的风险。
减少了以投机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国际资本恶性运作。
同时也使得中央银行能够自主的进行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以及外汇市场之间的资源合理调控。
最后在资本和外汇市场不断开放的同时充分考虑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关预警和检测系统增强防御国际游资冲击的能力外汇的基础货币,规范资本和外汇市场的相关规则。
(五)加强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
伴随着资本项目的逐渐开放,为了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国币政策有效性必须加强货币当局和金融监管当局的协同合作。
金融平稳运行就必须具有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稳健关系。
两者之间稳定的金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系统风险。
提高金融机构和市场公众的预期,增强政策实施和监管的透明度。
即使搜集市场信息进行强有力的调控金融市场,以减轻市场对金融政策预期产生的震荡场是提高金融运行效率的前提。
除此之外金融市场的稳步发展离不开国过货币管理当局的合作,金融市场逐步进入全球化的环境,需要携手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独善其身,这已经是当前经济发展与合作的热点。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跨时空跨地域的的流动并且瞬间完成交易,单一国家难以应对其中的复杂多变,因此需要共同进行有效的监管与调控。
我国作为一个不断深化开放的发展中大国,更需要积极参与其中建立一套同国际接轨的货币金融体系增强发展中国家话语权。
中央银行作为各项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应加强对研究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及时做出有效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