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财经资讯

这一次美国债务上限之争和2011年风险相当!

随着美国国会就是否提高债务上限的争论愈发紧张,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开始变得扭曲,高盛警告称,这一次美国债务上限之争和十年前的风险相当。

美债市场扭曲

美国回购专家Scott Skyrm表示,“过去几年,国会总是在“技术性违约”蔓延至市场之前达成妥协,今年,随着我们离“截止日期”(具体日期尚未确定)越来越近,市场开始计入这种风险。

因为投资者要求为增加的风险获得更多补偿,在债务上限截止日附近的美债收益率已经走高,而随着短期收益率上升,长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会因避险需求而下降。

目前,市场普遍预计10月中旬前美国将触及债务上限,研究机构Wrison ICAP预计政府现金和特别措施用完的“截止日期”将发生在10月22日左右。在此背景下,美债收益率曲线峰值也从上周的11月初移至10月中旬附近。

提高债务上限非常困难

 尽管很多人都期待在最后期限之前达成债务上限协议,但今年这种情况可能不会发生。

高盛在周一发表的一篇报告中认为,与普遍认为问题会自行解决的乐观情绪相反,美国债务上限摊牌即将到来。

高盛表示,国会民主党领导人可以采取两条路径来提高债务上限,但这两条路径都不容易。

一是两党共同投票,但除非绝对必要,否则共和党不太可能投票赞成提高或暂停上限。

二是民主党人使用和解程序,将提高债务限额作为3.5万亿美元预算决议的一部分。这样做的好处是,和解程序只需51票就能在参议院通过,而不是通常需要的60票。

然而,使用和解程序会带来几个劣势:

1)如果民主党人将提高债务限额作为这份支出法案的一部分,其需要至少几周甚至更长时间来修改决议,而且在程序上是否可行也存在一些问题。而且目前缩减预算金额的呼声渐涨,这可能同样涉及修改。

2)一些中间派民主党人可能不愿意再次投票通过如此庞大的一揽子计划,特别是在附加债务限额的情况下。

3)如果民主党在9月30日之后再测试其内部是否支持这份修改后的支出法案,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债务上限截止日期之前完成修改决议的所有必要程序。

4)使用和解程序可能意味着民主党将独自承担提高债务上限的政治负担。

暂停债务上限后果严重

鉴于以上不利因素,高盛预计民主党不会在9月底之前寻求债务上限的和解策略,在高盛看来,将债务限额暂停附加到即将到来的支出法案中看起来更有可能,不过这可能不会成功,并可能导致政府关闭。

虽然参议院的规定明确允许提高债务上限,但暂停债务上限很有可能会被禁止。

在过去10年里,债务上限暂停变得越来越常见,因为这样可以让议员们避免就巨额债务进行投票。但在2022年中期选举之后,美国政府债务将持续增长至数万亿美元,这是民主党人倾向于避免的,尤其是在他们正在讨论一项大规模财政计划之时。

此外,尽管高盛估计,美国财政部有可能在目前的债务限额下运作到10月底,如果赤字低于预期(虽然可能性不大),美国财政部有可能在11月初之前能够继续支付所有预定的款项。

但未能提高债务上限的后果将是严重的。如果不立即拿出解决方案,已经背负着数万亿美元政府转移支付的美国,将很快陷入消费萎靡导致的经济萧条。

数据显示,美国10月和11月的联邦支出总额可能超过收入约5000亿美元(占年度GDP的2.2%)。如果国会未能提高债务上限,财政部将需要削减这一数额的支出,降幅超过40%。

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即使美国国债持续偿付,但从社会保障到常规联邦政府运营费用等众多其他政府义务的违约,可能会严重损害人们对美国主权信用质量的看法。

早在2011年,在经过一场旷日持久、但最终成功提高债务上限的斗争后,标普下调了美国的信用评级。两年后,在另一场类似的困境中,惠誉将美国列入负面观察名单,2014年惠誉将美国移出清单,然后在2020年7月重新列入。2011年的债务上限之争最终导致美国预算自动减支,2013年的债务上限之争导致了美国政府停摆。

而高盛预计,即将到来的债务上限摊牌开始显得与2011年和2013年一样危险。

与2011年一样,庞大的预算赤字促使共和党人利用债务上限来赢得民主党的政策让步;同时与2013年一样,最后期限也将在本财年结束后不久到来,在债务上限的不确定性之外,政府可能会关闭。

当然与之前不同的是,之前提高债务上限通常是两党合作的结果,因为没有其他选择。这一次,从理论上说,民主党人可以在没有共和党人支持的情况下提高债务上限,而共和党人可能认为他们最终会这么做。如果确实没有其他选择,共和党人最终可能会支持提高限额,因此民主党人可能会试图抛弃其他任何选择。

简而言之,我们正面临两党之间一场史诗般的较量。

对金融市场以及美国中期政策的影响

2011年和2013年的债务限额事件对金融市场和公众情绪产生了明显影响:

1)债务上限提高之前,两个年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均走低、短期国债收益率均走高;

2)2011年,即使在提高债务上限之后,标普下调美国评级,更重要的是,欧洲经济恶化也产生了影响,恐慌指数(VIX)与高盛金融状况指数(GSFCI)在随后一段时间飙升;而2013 年,由于政府“关门”比截止日期提前了2周多,VIX与GSFCI影响在截止日期前更强烈。

除以上直接及潜在灾难性的影响之外,未能提高债务上限可能会对美国中期财政政策产生更重要的影响。

为了赢得必要的支持,高盛预计,国会民主党领导人将把他们提出的未来十年3.5万亿美元的和解法案缩减至更接近2.5万亿美元的新支出,由大约1.5万亿美元的新税收提供资金。

一些中间派民主党人要求更低的数字。在有债务上限约束的条件下,中间派民主党人要求缩减财政方案规模构成的压力会很大。

这是一个潜在的巨大问题,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瑞银预计全球经济在2022年将面临“财政悬崖”这一大风险,即财政刺激断崖式缩减,美国将是财政刺激缩减的最主要国家,相关的财政拖累将成为美国22H2 GDP增长将大幅放缓的部分原因。

与此同时,有分析预计美国正面临“第一阶段”滞涨的开始,只有另一项创纪录的刺激方案可以让美国摆脱困境,避免2022年的大幅放缓。如果没有大规模刺激,美国经济将在2022年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届时,2020年和2021年的大规模财政刺激将成为咆哮的风,经济可能会在中期选举前脱节。

经济日报:警惕房地产不良贷款“双升”

随着上市银行半年报陆续披露完毕,房地产领域信用风险再度引发关注。记者梳理半年报发现,不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城市商业银行,大部分银行在房地产领域的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均出现“双升”。

针对以上现象,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接下来需要高度警惕房地产领域潜在金融风险。一方面,上市银行要严格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严把风险关口,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另一方面,金融管理部门要持续完善房地产金融监管机制,防范房地产贷款过度集中,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

房地产不良贷款“双升”

记者梳理上市银行半年报发现,除少数银行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较去年年末出现了微降,大部分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均出现“双升”。

从国有大行已披露数据看,截至2021年6月末,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319.11亿元、115.64亿元、64.61亿元,较去年年末上升156.73亿元、25.53亿元、17.50亿元;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4.29%、1.56%、1.69%,较去年年末上升1.97个百分点、0.25个百分点、0.34个百分点。

部分股份行的房地产不良贷款也出现“双升”。例如,截至2021年6月末,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的房地产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07%、1.04%、0.57%,较去年年末上升0.77个百分点、0.35个百分点、0.36个百分点。

相较于国有大行、股份行,房地产业信用风险对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的冲击更明显。截至2021年6月末,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5.37亿元、47.16亿元,较去年年末上升0.35亿元、9.69亿元;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8%、2.73%,较去年年末上升0.11个百分点、0.34个百分点。

“在房地产监管持续强化以及宏观政策调控背景下,受个别项目租售进度未达预期、还款能力有所下降等因素影响,上海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有所波动。”上海银行相关负责人说,该行目前已开展了针对性风险排摸,强化风险化解处置,整体风险可控。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也出现了“双降”。截至2021年6月末,中国农业银行、中信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32.70亿元、92.35亿元,较上年末下降9.39亿元、3.98亿元;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4%、3.11%,较上年末下降0.27个百分点、0.24个百分点。

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如何看待当前房地产领域信用风险?未来走势如何?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必须高度警惕房地产领域潜在违约风险向金融体系蔓延。

“宏观经济周期变化从根本上影响房地产贷款的资产质量。”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说,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仍然存在,房地产市场受到一定冲击。

董希淼认为,过去10余年,我国房地产市场飞速发展,房地产贷款在快速增长下也集聚了较多风险。2019年以来,在“房住不炒”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持续加强,特别是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收紧,部分房地产企业经营面临困难,也加剧了房地产贷款质量下迁。

因此,要在做好房地产市场降温、控制房地产泡沫的同时,高度注意防范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上升风险。对上市银行来说,要严格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抑制房地产企业盲目扩张,逐步降低其对金融杠杆的过度依赖。“特别是要严把风险关口,全面审查信贷资金流向,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董希淼说。

“从短期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调整后,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行个人住房贷款新增规模和占比,但由于设置了充分的过渡期,存量超标部分将逐年消化,今年的总体影响可控。”建行首席风险官程远国说。

“未来几年,兴业银行将兼顾业务开展和监管达标的需要,加强房地产贷款业务统筹,科学规划房地产贷款增长,有序压降房地产贷款占比,逐步满足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说,同时,对于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兴业银行将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整体融资数据呈向好趋势

除了各家银行要严把风险关口,从根本上看,有效防控房地产业信用风险需要不断完善房地产金融监管机制。

“银保监会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持续完善房地产金融监管机制,防范房地产贷款过度集中,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中国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说。

具体来看,一是管好房地产信贷闸门。坚持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按揭贷款审慎监管标准,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二是遏制“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专项排查已基本完成,对发现的违规问题督促建立台账,逐项整改至“清零销号”。三是严惩违法违规。连续3年开展全国性房地产专项检查,基本覆盖所有热点城市,对发现的违规行为“零容忍”,对违规问题依法严肃问责。四是落实差别化房地产信贷政策。配合地方政府“因城施策”做好房地产调控,运用调控工具,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五是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推动保险资金支持长租市场发展,会同人民银行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

值得关注的是,经过前期整治,尽管上市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仍有所“抬头”,但房地产融资整体数据已呈现出向好趋势。

最新监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末,房地产融资已呈现“五个持续下降”。一是房地产贷款增速创8年新低,银行业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8.7%,低于各项贷款增速3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连续10个月下降,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同比下降0.95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信托规模自2019年6月以来持续下降,房地产信托余额同比下降约15%;四是理财产品投向房地产非标资产规模近一年来持续下降,相关理财产品余额同比下降42%;五是银行通过特定目的载体投向房地产领域规模连续18个月持续下降,相关业务规模同比下降27%。

“接下来,对于金融管理部门来说,在实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等相关制度办法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力度和节奏。”董希淼说,要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减少对市场的过大冲击,防范发生“处置风险的风险”,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飓风肆虐两周后,50%美离岸油井仍未恢复

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并于周一达到六周以来最高位。

美国WTI 10月原油期货收涨1.05%,报70.45美元/桶,自8月3日以来首次即月合约收盘涨破70美元。

布伦特11月原油期货收涨0.81%,报73.51美元美元/桶,创7月30日以来主力合约收盘新高。

原油价格持续高企主要是因为飓风艾达袭击墨西哥湾沿岸两周后,仍有近50%的美国离岸油井处于停工状态,美国原油产量恢复缓慢,市场对原油供应担忧的情绪占主导。

艾达成为近15年来对该地区原油产出破坏力最大的飓风。石油生产商在艾达来临之前撤离了288个石油平台,超过了墨西哥湾石油平台总数的一半。

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提及,据彭博社数据,自第一批石油平台被迫撤离的十天内,该地原油产业就损失了1680万桶原油的产量,比历史上卡特里娜飓风造成损失的原油多32%,比飓风古斯塔夫和艾克同期造成的损失多42%。

路透新闻社援引Rystad Energy能源咨询公司的石油市场分析师Nishant Bhushan表示:

飓风艾达的影响持续的时间超过了市场预期,而且由于部分石油生产商本周仍处于关闭状态,那些复工速度比石油生产商更快的炼油厂无法获得充足供应,导致油价上涨。

此外,恶劣天气可能给石油生产带来进一步的破坏。

继飓风艾达后,热带风暴尼古拉斯又成为干扰美国墨西哥湾石油生产的新威胁。美国官方估算目前墨西哥湾约44%的原油和52%的天然气产能仍关闭,且关闭产能占比可能再度扩大。

全球第二大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周一开始撤离美国墨西哥湾一个石油平台上的工作人员,其他公司也开始为几周内墨西哥湾第二次风暴带来的飓风级别的大风做准备。

尽管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出于对德尔塔新冠变种病毒的担忧考虑下调了对2021年第四季度的全球石油需求的预期,但原油价格仍然上涨。

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提及,“商品旗手”高盛认为,在目前低库存背景下,供给短缺可能推动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升。随着北半球进入秋季,原油价格上涨可能促使投资者重返大宗商品再膨胀交易。

Delta病毒对全球原油需求影响有限,在疫情爆发期间石油需求几乎没有下降;而受“艾达”飓风冲击,美国原油生产恢复继续低于市场预期。考虑到伊朗协议破裂的背景下。如果油价重新回到80美元/桶的水平,全球投资者将重回大宗商品再通胀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