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posts by XM

利空因素对经济影响只会在短期内造成市场波动(图)

美股上周继续在冲击新高的道路上缓慢前进,强劲的财报季、大规模基础设施法案的通过以及物价压力的有望见顶提振了市场情绪,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周期性板块卷土重来,不过最新消费者情绪指数显示疫情等因素正在打压潜在复苏前景。

在不少机构眼里,未来业绩增长将继续成为美股向上运行的主要动力,利空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只会在短期内造成市场波动。

“具有广泛性的令人震惊的信心丧失”

经过数月艰难谈判,上周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价值1万亿美元跨党派基础设施一揽子计划,有望为现有联邦公共工程项目提供资金,用于修建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更新完善供水系统、电网和宽带网络等,如果法案最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将有力支持美国经济在后疫情时代的扩张动能。

然而迅速传播的“德尔塔”变异毒株正在给复苏前景,特别是民众的信心带来打击。密歇根大学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意外大幅回落至2011年以来最低水平。历史数据显示,过去50年中该指数只出现过两次类似的调整,分别是2008年四季度金融危机彻底爆发以及去年4月因疫情造成的首轮封锁。密歇根大学调查首席经济学家科尔丁(Richard Curtin)对这一数据的解读为“具有广泛性的令人震惊的信心丧失”。

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施瓦茨(Bob Schwartz)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卷土重来正给消费需求带来了巨大的下行风险。可以看到人们已经开始变得谨慎,比如航空公司的预订量正在减少,取消的航班也在增加,餐饮娱乐等行业同样受到波及,经济动能受到冲击。

凯投宏观经济学家亨特(Andrew Hunter)针对数据亦指出,消费者的反应说明新一轮疫情可能对经济造成比此前预期更大的拖累。经济复苏显示出一些降温迹象。在过去两周内全美新增病例增加了一倍,达到了六个月的高峰。在供应链持续中断的同时,整个服务业的劳动力短缺也持续存在。

从消费调查的分项指标看,现在美国人对从个人财务到通胀和就业等各方面的前景都有所担忧。数据也印证了此前纽约联储的消费者调查,7月,美国消费者对未来12个月通胀预期中值为4.8%,维持在纪录高位水平。对未来三年的通胀预期则从6月的3.6%上升至3.7%,继续刷新2013年8月以来纪录。同时随着政府财政补贴效应减弱,未来三个月认为自己无法支付最低债务的平均比例上升至10.4%,高于过去12个月的平均水平,物价上涨可能会在短期内抑制美国家庭的消费欲望。

施瓦茨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道,有关通胀的故事并未结束。最新的CPI数据为美联储鹰派和鸽派都提供了弹药,这可能会在9月的议息会议上继续引发激烈的辩论。与一年前相比,物价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虽然通胀率峰值可能已经过去,但物价压力释放可能比美联储预期更久,这也为美联储政策收紧提供了重要依据。

从近期美联储官员的讲话看,主张尽快调整资产购买计划的鹰派人数正在上升,然而美联储内部的分歧也意味着最终决定可能仍然需要关键性证据的支持。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多家华尔街机构在评估本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表现时普遍认为,如果担忧情绪最终转化为未来几个月经济活动减弱,美联储可能会暂缓原本渐行渐近的“减码”计划。

投资者情绪修复机构乐观

相对于经济数据反映的负面信号消费者信心指数,美股市场在财报季和基础设施法案通过的推动下持续走高,连续录得资金流入。基金分析公司理柏(Lipper)数据显示消费者信心指数,美国股票基金上周吸引了26.7亿美元的资金回流。美媒投资者调查显示,经历前期恐慌释放后目前情绪指数已经回到了中性区间。

市场板块轮动现象再现,在基建计划获得参议院通过的背景下,与经济挂钩的价值型股票基金获得关注,其中金融板块获得14亿美元净买入,行业涨幅超越能源成为今年美股最佳板块。Ally Invest首席投资策略师贝尔(Lindsey Bell)在报告中写道,有关基建计划的消息重新燃起了人们对未来几年经济稳定增长的希望,并点燃了周期性股票交易的势头。一些周期性行业的比较价格趋势有所改善,尤其是金融板块。

未来企业业绩的持续释放预期成为了不少机构看好未来市场的重要原因。据Refinitiv数据,近80%的美国上市公司二季度的利润超过了市场预期,平均同比增长130%,这可能仅仅是开始。瑞士信贷上周将标普500指数2022年底目标位上调至5000点,该行首席股票策略师兼定量研究主管戈卢布(Jonathan Golub)指出,过去五个季度,机构都严重低估了美股整体每股收益(EPS),预计这一趋势还会继续,不过短期内投资者需要应对疫情死灰复燃以及美联储减码等问题调整,波动性风险依然存在。他认为旺盛的市场需求和企业定价能力将维持业绩持续上升的趋势,失业率下降和薪资增长也会对消费者支出带来提振。

瑞信因此成为了目前对美股最乐观的机构。高盛上周刚刚将明年标普500指数的目标位上调至4900点,盈利增长同样是这家华尔街巨头看多美股回报率的主要驱动因素,同时无论是政府刺激和税率的不确定性,还是美联储即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所有这些都可能只会在短期内影响市场。

汇丰财富管理认为, 尽管7月份美国CPI保持在年率5.4%的高位,但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低位运行表明市场在通胀问题上并未引发恐慌,目前的焦点依然是疫情。与此同时,市场似乎已经习惯于美联储政策收紧的讨论,投资者未必会因为美联储转向而惊慌失措,因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与市场的沟通依然顺畅。

加息 美联储:FOMC会议加速Taper进程,明年3月结束购债

通过分析美联储官员近期的采访和公开声明,得出结论称,美联储在下周举行的FOMC会议上将加速Taper进程,明年3月结束购债;明年加息幅度或超过0.25%。

12月6日,通过分析美联储官员近期的采访和公开声明,刊文称,美联储内部将正计划在下周举行的FOMC会议上加速Taper进程,改为明年3月结束购债。四周前,美联储宣布在明年6月结束每月15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

预计在12月14日至15日的会议上,美联储官员还可以考虑修改他们的政策声明,停止将通胀上升描述为“暂时的”,并阐明他们对明年加息的展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预计明年加息幅度或超过0.25%。

分析认为,结束Taper为美联储在明年春天采取加息的政策以应对通胀打开了大门。这也标志着鲍威尔政策的重大转向,标志着鲍威尔未来将更关注抑制通胀,而非提升就业率。在11月30日出席美国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季度听证会时,鲍威尔表示:

“你已经看到我们的政策在调整,你会看到它继续调整。”

美联储历来有通过华尔街日报放风的传统,比如伯南克时期素有“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该报记者Jon Hilsenrath,他曾在美联储QE2(2010年8月底-2012年6月)公布前曾发表过一篇前瞻文章并引发数万亿美元的市场剧烈波动。英国金融时报的记者们甚至戏谑称,没有必要再读美联储的正式声明了,因为这都已经发在华尔街日报的头版文章中了——果然,最后美联储公布的内容与Hilsenrath的文章完全相符。因此很多人都把他视为美联储的喉舌、伯南克的“放风记者”和“官方新闻发言人”。

近期,在就业数据向好和通胀压力下,多位美联储高官公开讲话,无惧非农低迷数据,支持早日释放Taper信号:

11月30日周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听证会释放鹰派言论,称“是时候放弃通胀‘暂时性’这个词了”,并表示可能提前几个月完成Taper。

本月晚些时候即将从美联储卸任的Quarles周四表示,支持美联储更快地缩减购债,并预计美联储将会把加息时间从市场普遍预期的明年6月提前。

亚特兰大联储主席Bostic和旧金山联储主席Daly也再一次表达了他们想要以更快的速度缩减美联储的资产购买规模,并预计加息时间比最初计划的提前几个月。

克利夫兰联储主席Mester则明确表示,她将支持美联储在明年第一季度或第二季度早些时候结束购债。

就业数据向好,通胀压力扩大

10月29日加息,美国劳工部报告称,9 月份消费者价格正在以30年来最快的速度上涨,而工人的薪酬涨幅则创2001年来新高。

11月5日,美国劳工部报告称,10月美国就业数据强劲,失业率降至 4.6%。

据美国劳工部在12月3日发布的最新就业数据,美国就业数据在11月虽整体不及预期,但失业率进一步向好,降至4.2%。

良好的就业数据为鲍威尔的政策转向奠定了基础。11月18日,纽约联储主席 John Williams 就表示到:

“好消息是经济正在回升,我们在就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失业率正在迅速下降。”

此外,今年以来美国股票、房产等资产价格的大涨意外增加了许多美国人的财富。这一方面使得需求更强劲,一方面可能会促使很多人提前退休,从而收紧劳动力市场。此外,若新冠疫情在未来消退加息,总需求可能会进一步上升,美国就业数据或进一步向好。

不过,虽然就业市场一片欣欣向荣,但通胀数据可就不那么好看了。

比CPI更受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PEC,在10月也上冲至31年新高。11月24日周三,据美国商务部统计,美国10月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环比增0.6%,低于预期的0.7%,但较9月前值0.3%的增幅翻倍。这一名义通胀指标同比增5%,略低于预期的5.1%,但也显著高于9月的4.4%,并创1990年11月以来最快涨幅,即创下31年最高。这一数字,这远远高于美联储2%左右的通胀目标。

就业数据向好和通胀数据压力使得一些美联储领导人更加怀疑,他们在明年6月结束购债的速度是否足够快。

在美国CPI、PCE双双刷新30余年新高的背景下,数月以来,一些策略师一直在猜测,如果鲍威尔被选中再连任四年,他将不会那么拘谨。相反,他可能会立即对比央行官员预测的更热、更持久的通胀采取更强硬的态度。

此前,野村证券Aichi Amemiya 团队就认为,在12月FOMC会议上,美联储或将宣布将目前150亿美元/月的购债规模削减一倍,该政策或于明年1月中旬生效。同时,美联储或将在2022年3月中旬后宣布结束净资产购买,这比美联储当前的规划提早了近3个月。

:美元指数迅速攀升,预计近期突破95整数关口

ATFX摘要:伴随着十年期美债收益率的一步步走高,市场对于美联储即将缩减每月购债的顾虑完全被打消,随之而来的就是,美元指数迅速攀升。昨日,美元指数上涨0.68%,最高触及94.44,以当前的趋势和市场预期来看,预计近期突破95整数关口是大概率事件。

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图1,美债收益率曲线-ATFX

从上图可以看出,虽然美债收益率处于加速上行阶段,但昨日收益率并没有上涨美元指数,反而出现小幅度下跌,这实际上不支持美元指数在昨日出现大幅上涨。或许,美元指数昨日的强势表现,另有原因。

全球央行论坛《ECB Forum on Central Banking 2021》

该论坛以线上方式举行,美联储主席、欧央行行长、英格兰银行行长、日本央行行长均列席,凸显其重要性。

在论坛当中,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提到:未来的前景是,随着Delta变异病毒病例持续下降,强劲的需求将回归,这将进一步促进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因供应链问题并未明显好转,通胀由此较我们预期的更为长久,但美联储认为明年会是经济相当强劲的一年,经济增长率远高于趋势水平,失业率远低于现在的水平。

从鲍威尔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其对2022年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抱有相当乐观的态度。除此之外,鲍威尔还提到,当前的CPI上行,并非是货币政策导致,而是因为供应端受到疫情的影响,尚未完全恢复。一旦供应端恢复,高通胀即刻将会消失。综合来看,鲍威尔的讲话对美元指数形成了强劲的提振作用。

美元指数日线

图2,美元指数日线走势图-ATFX

6月18日至9月3日之前,美元指数日线基本保持了类箱体震荡的形态:每次一的冲高,都会伴随相同幅度的下跌。这段时间里,市场的预期出现严重分歧,一部分认为美联储无法顺利缩债,一部分人依旧坚定认为高通胀必须由紧缩货币政策遏制,所以缩债势在必行。现在看来,美元指数冲破93.7(箱体高点)限制,意味着市场的预期重新归于一致美元指数,都相信年底之前美联储将会缩减每月购债、2022年年中购债全部结束。

总结: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前景已经非常明朗,就是在经济强劲复苏时,有序退出每月资产购买计划。这对于美元指数来说是利多,对于EURUSD、黄金、美股来说,都是重大利空。这一趋势将会持续影响未来一年的行情走势,需要读者重点关注和持续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