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为什么中国股市不适合散户投资,都有哪些下场?

07-25 新闻动态

       

股市抱着不切实际幻想的人到现在似乎仍不少,很多人怀着追求财富自由的憧憬,从周围的朋友、亲戚那里听到了一些投资的好故事,于是心动了,在什么都还不知道的情况下就扔了点钱进股市。

确实是扔,因为我还没见几个人能把这钱捞回来的。

为了有说服力,先举几个身边的例子。

同事A,股评名嘴,常常出没于央视及地方卫视的股评节目,在中老年妇女股民中有很高人气,巧舌如簧,但是此君不靠股票赚钱,实际上业绩烂的相当可以。同学B,智商相当高,证据之一是考公务员居然连续两年考出了130多分,08年后进股市,刚开始操作小盘股,靠辗转腾挪赚了点小钱,收益率达到过20%,后来在某著名股评网站看到一个著名ID的帖子,极为推崇,于是满仓了中国建筑,套牢至今。

还有一个我同事的朋友C的例子,此君2002年即有100万在手,当时够按揭贷款买两套房,但是此君相信自己的投资能力,一定要去实现“投资”的价值,买股票一直亏到2011年,此时出股市大概还剩60万,而这个钱,连当初能买房子的一套首付都不够了。

为什么中国股市不适合散户投资?

一款理财产品居然在十年时间实现了负的收益,买它的人是不是很没投资眼光?

二、价值投资的基本含义事实上,以正宗价值投资的眼光出发,股票应当购买并且长期持有。价值投资的核心在于选股,即选择价值低于市场价格的股票。学过政治经济学的同学都知道一个重要的理论,即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如果我们能够选择一只股票,其价格是低于价值的,那么由于价格要回归到价值,因此通过购买并持有这只股票既可以获得投资收益。当然,如果价格低于价值的幅度越大,我们持有获得的收益便越大。所以再重复一遍,价值投资的核心在于选择价值被大大低估的股票。但是事情其实并不如上述模型这么简单。

在实际投资中,我们面对的其实并不是静态的价格回归价值。股市中有活跃的市场参与者和报价,因此价格一直在变,与此同时,随着企业生产经营,市场占有率的提高,管理水平变化等因素,从中长期来看,企业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一个企业的股票,在现在看来是价格低于价值的,但是放在五年后,很可能价值高于价格。

这种动态变化大大增加了选股的难度,使股票投资变得不确定了。你可能觉得目前的情况已经有点棘手了,但是,现实其实更复杂。由于存在大量的突发事件,比如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宏观经济的变化、外国对中国出口的限制等原因,会影响到相应行业中公司的经营前景,而这会迅速反应到股价上来,也就是说,也许头天你以为自己挑到了一只好股票,带着心满意足的情绪入睡了,第二天却可能发现这家公司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事件而股价大跌。

总体来说,投资情绪影响股票买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过于自信对股票买卖的影响。

过于自信的投资者认为自己拥有比一般人更丰富的信息且认为自己比一般人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这些信息,还有就是相信自己基于上述信息的预测能力。过于自信致使投资者过于确定他们的预测结果和相信自己控制局势的能力。过于自信使得投资者交易过于频繁并在股价的高点买入。

二、害怕后悔和追求自豪的情绪对于股票买卖的影响。

一方面,害怕后悔的情绪导致投资者持有太长时间价格已经下跌的股票,其主要原因是一厢情愿地等待价格至少恢复到其购买价的水平,也就是俗称的等待“解套”,然后可以在这个价格上毫不后悔地卖出股票。另一方面,当投资者卖掉已经增值的股票,会有自豪的感觉,他们会自夸自己做出的买入决定是多么明智,追求自豪感的投资者常常过早地卖掉已经盈利的股票,过早地将盈利与自豪感提前收获。在牛市期间,由于股价普遍上涨和自豪感的广泛存在,导致牛市期间的交易量和换手率要远大于熊市期间。在熊市期间,由于股票普遍下跌和害怕后悔的缘故,投资者通常选择持股等待价格上涨以“解套”,以至于会经历熊市的全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投资者不能完全吃到牛市整个阶段而有可能伴随整个熊市的原因。

三、过去经历对于股票买卖的影响。

牛市期间,投资者普遍赚钱而且感觉钱来的容易,此时容易导致投资者去追随已经上涨过大的股票,这个情绪造成了投资者不断高价买入的现实。熊市期间,投资者由于普遍赔钱而不敢再投资股票,或者持有股票的急于想出局,这个情绪造成了投资者不断低价卖出的现实。这也是股票投资的本质是“低了买,高了卖”,而在现实中大部分投资者却是“高了买,低了卖”的原因。

综上可以看出,投资情绪对于投资者财富实现的影响是致命的。那么,有没有什么措施可以预防不良情绪对股票买卖的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是量化投资目标。

比如:“5年内增值到100万元,年均增长12%”等就属于量化目标。量化目标可以使注意力集中在长期和远大的场景,而不是眼前的短期波动;

其次,量化择股标准。

有一套数量化择股标准可以使你避免情绪、谣言和故事等的干扰,即在买入一只股票前,把该股票的特点和量化的择股标准对照,如果不符合标准,就应该拒绝买入。量化的标准可以使投资者有效地避免投资情绪的影响;

第三是分散投资。

一般来说,15只来源于不同行业的股票就可以拥有不错的分散投资效果。不要购买你所供职公司的股票,因为你已经将你的人力资本投入到了你所供职公司。但要买点债券。记住,分散投资是抵御不良投资情绪的有效防火墙。

我们虽然无法决定股市的涨跌,却可以把握自己的行为,做到在情绪上不受到影响,这是一种逐渐培养的能力。学会了如何调控自己的心态,就能在交易过程中轻松自如,充满自信,始终控制全局。

笔者还通过研究对中国股市有效性有了一些发现

第一:中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以股票基金为代表)长期跑赢市场。总体上,股票基金跑赢市场平均回报。在控制了市场风险因子后,股票基金总回报年化战胜市场6.50%,扣除费用后还战胜市场4.75%。这个发现与美国市场的结果大相径庭,或许与中美市场中机构散户比例相关。比如在中国股市,散户交易量占市场交易量的85%左右。但在美国股市,散户交易量占市场交易量的10%都不到。遗憾的是,中国的散户在两条起跑线上都输给机构。其一:在信息采集上,机构往往具有强大的数据库支撑,能在第一信息摄取相关信息,而散户则相对迟缓。其二:在信息分析上,机构可以雇佣金融专业人士为其分析数据并操盘下单,而散户则又处于弱势。所以在中国这样一个散户主导交易的市场,机构打败散户并且战胜市场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第二, 公司重要股东的交易也能够跑赢市场。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买入单对股价有很强的正预测性。跟踪公司重要股东的交易能给投资者创造年化高达14%的阿尔法。这个发现代表了中国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交易中确实隐含了一些有价值的私有信息。

第三,机构还可能有渠道取得一些上市公司的私有信息。首先,股票基金与公司重要股东的投资表现重合性很强。其次,基金的大股东仓位(以基金仓位占公司市值比率而定,假设定义大股东为持股超1%的股东,那么基金的大股东仓位就是那些基金持股市值占股票市值超1%的仓位)与公司重要股东的头寸回报也有很强的重合性,而且越是相对集中于大股东仓位的基金表现越好。当基金成为了公司的大股东之后,他们取得公司内幕消息的渠道被拓宽。由于这些消息具有投资价值,所以渠道越宽的基金表现也就越好。当然,这也可能是由于基金经理对于大头寸更上心研究从而取得超额回报。但是,如果仅用基金持仓市值的集中度对于基金表现并无影响力。所以,只重仓一个股票还不够,还必须要成为公司的大股东才会对业绩产生影响。

最后,中国股市的信息有效性在不断提升。首先,股票基金的表现在不断下降。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股票基金表现整体下降了1.3%。其次,公司重要股东买单对股价的预测性也在不断下降。在最近几年内,预测性已经趋于不显著。市场有效性可以由市场参与者的回报来体现。成熟市场是信息有效的市场。不同市场参与者的表现应该与整体市场表现相当。这是因为市场的信息公平分配到不同市场参与者,并且被市场参与者有效快速的分析并交易,从而使市场对各个股票的定价及时有效。信息有效促使定价合理,定价合理则让跑赢市场变难。中国股市的信息环境还存在不对称性。但是从基金和重要股东的表现下降来判断,中国股市的信息环境正在趋向更有效性。

如果研究无法超越市场,那我们依靠什么做的比市场好?

1、非理性人:

再没什么比事实更有说服力,以下这段话来自乔尔·格林布拉特:“从1996年到2000年,标普500翻倍。从2000年到2002年,标普500腰斩。从2002年到2007年,标普500翻倍。从2007年到2009年,标普500腰斩。从2009年到现在(2015年),标普涨了三倍。我说这些,就是想说,人的疯狂没有改变。”

关于“非理性人”有很多叙述,格雷厄姆称之为市场先生,索罗斯认为这是一种缺陷与偏见。作为市场的参与者,我想大家都能感同身受中国股市没有投资价值,涨了以后会兴奋,市场狂泻的时候会恐惧。但是每个人性格不一样,可能会有区别,像我涨了以后从来不会兴奋,反倒会纠结,但是大跌的时候确实会怀疑是不是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利空,这也导致我对确定性的要求越来越强。

2、周期与钟摆

周期和摆动是投资世界最可靠的特征之一。赚周期的钱比赚企业成长的钱确定性显然更高,这也是逆向投资的基础。

周期之所以周而复始在于,周期有自我修复的能力,而人们又极其健忘。每隔10年,人们便会断言周期的结束,我们总是能听到“这次不一样”的结论。

无论基本面有多好,人类的贪婪与犯错倾向都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只要人性不变,我们就能一直赚周期的钱。

3、逆向投资:

逆向投资并不是简单的买便宜货,而是在市场的极端情绪中买入。市场是非常有效且聪明的,便宜肯定有原因。所有的低价都有完整的逻辑支撑,市场不是傻瓜只是容易激动,逆向投资的关键就在于区分有效与激动。股价下跌有两种起因,一是反应利空的下跌,我称之为利空性下跌,二是情绪性的下跌。逆向投资就是要在情绪性下跌中买入,千万不要在利空性下跌中买入。

大多数时候,下跌会吸引买盘,导致随机震荡。只有特定情况下跌会引发下跌,幅度取决于基本面和股价本身的位置。特定情况包括意外的利空、高位下挫、久盘不涨、大盘/板块拉动。我们比较经常遇到的是由利空性下跌导致的情绪性下跌,也就是一个利空可能只值15%的跌幅,但是市场跌了30%甚至更多,典型的走势是利空性下跌——情绪性下跌——底部盘整——震荡上涨至合理价位。业绩性和情绪性的界限在基本面,这时候锚定价值就非常重要。

逆向投资的逻辑要好于纯粹的低估,后者只能依靠价值发现上涨,时间上很难量化,前者还会因为情绪释放结束上涨,前者上涨的概率和空间都更高。

逆向投资只需我们尽量作壁上观,市场把便宜货扔给我们,然后我们接住。这种机会时有发生,用索罗斯的话说就是,“自我加强/自我消减的周期……并非每天都会发生。其间会有很长的一段休闲期,那时这方面的专家将无所用其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会挨饿。基本趋势和投资商的认识两者之间的背离一直存在着,精明的投资商可以利用这一点。”

关于趋势投资:喜欢周期的必然喜欢逆向投资,这和趋势投资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我见过很多人做趋势做得很好,自己也尝试过,但是做起来不太顺手。因为我的信仰里面,周期是永恒的,但是趋势不是,趋势一定有结束的那天,那复杂度就大幅提高了。

这也是我更关心利空而不是利好带来的投资机会的原因,因为利空带来的投资机会往往更好把握安全边际。便宜恢复正常的逻辑比成长更好把握。从已经便宜的标的中选,而不是追求可能的机会对我更为合适。

在实际操作中与散户行为进行对赌,散户买,机构就卖。因为他们认定,散户大概率是亏损的,所以他们敢于这样去做。

既然机构可以这样做,作为散户自己,也可以这样做。但是前提是你必须足够了解你自己,或者说,足够了解你所在的群体,散户投资者群体,这是一个羊群。

散户投资者的画像

我们下面就来利用深交所的这组数据,给散户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画像,找出散户亏损的原因,从而帮助散户进行投资修正。

首先呢,散户投资行为都是不理性居多,其中过分自信和处置效应是导致亏损的重要原因。为啥呢?

当我们买入一只股票的时候,我们从一开始就是打心底里希望这个股票能够大涨的,这就是不理性的第一步:投资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而过度自信,又再次加深了这种不理性,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维定势:这个股票不大涨,我就不卖,亏损也要继续补仓,就是因为我看好他,而且相信自己的是对的。

这就是为什么报告说,很多人都持有长期亏损的股票了,因为我们始终不愿相信这个股票不好嘛。这就造成了我们的单边思维定势,然而股市从来就不是单边市场,单边思维是注定行不通的。学会变通投资,及时反思,纠正,修正错误,并朝着正确的方向客观的思考,才是迈向成功交易之路。

其次,追涨的投资者远超抄底型。

这一点相信每个投资者最是深有体会。大牛市来了,你不追涨吗?看到你的自选股天天上涨,你忍得住不追进去吗?追涨是源于什么,贪婪。刚才讲到的过度自信也是原因,处置效应说明了散户没有自己的操盘系统,所以买卖交易全凭感觉,这一系列的不理性交织在一起,就很容易做出不理性,也最接近错误的决定。

第三条说的非常关键:止损。

数据显示六成的散户没有明确的止损策略。我相信在很多时候,没有止损策略的散户远超六成。很多散户进入股市,就是想赚钱,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随之而来的意识,就是怕亏钱。既想赚钱,又怕亏钱,多矛盾的心态。

报告中的“即使股票价格下跌中国股市没有投资价值,只要我不卖出,就不会亏损”这句话,说出了很多散户的心声。这实际上是在自我欺骗。恐惧已经主导了散户的思维,又再一次不理性,怕亏钱,不愿意承认。

更有甚者,我周围的朋友,不但不卖出,而且连账户都不打开,看都不敢看,就更别提止损了。

想要止损,最关键的不是跟哪个老师学建立什么止损系统,更重要的是扭转这种错误的投资意识。

最后一条,其实又是老生常谈了,就是说,持股过度集中也不是个好事。

巴菲特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没错的。但是这只是上半句。下半句是,要建立一个风险可控的投资组合,合理分散风险。

很多时候,散户看盘的时间也有限,精力也有限,资金也不大。所以,集中资金买入一两只股票主要为了看得过来。这其实也有点道理。

但是过分集中投资确实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在股票市场啥事儿都可能发生。欣泰电气的欺诈上市被退市,乐视网停牌半年多复牌十多个跌停等等,这些黑天鹅事件在这么多年间的资本市场屡次发生,如果这是发生在您集中持有的股票上,您能承担风险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您还是乖乖地建立组合,分散投资吧。

投资股市

你的战绩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