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央行官员:缩减刺激措施乃最适宜

英国央行官员:缩减刺激措施乃最适宜

英国央行决策者暗示,为防止通胀过热,目前的央行刺激措施可能不得不很快缩减。

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委员Michael Saunders周四表示,随着经济反弹,英国央行可能不得不考虑在“未来一两个月”结束刺激计划,以遏制通胀。

上述言论周四推高英镑,并促使交易员押注英国央行将在2022年5月加息,这比预期中的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时间点早了几乎整整一年。交易员们目前预计,英国央行最早将在明年5月升息15个基点。

英国国家统计局(ONS)此前周三公布数据显示,英国6月CPI同比增2.5%,高于预期的2.2%和前值2.1%,创下近3年来最大涨幅,也进一步高于英国央行的通胀目标。

Saunders的言论与英国央行总裁Andrew Bailey的观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后者认为目前的通胀飙升只是"暂时的"。英国央行目前预计该国今年的通胀率将达到3%,然后回落至2%的目标。

降准非转向,不宜对宽松的预期过于乐观

近期央行的意外“降准”使得市场原先的预期轨道被打破,对于经济和政策未来的看法分歧也明显变大。从对“降准”的目的来看主要归纳有几方面原因:

1、应对下半年经济放缓的压力;2、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题;3、应对中美利差和美国政策变向;4、替代央行扩表工具(MLF)优化商业银行货币供给。

在正常的经济政策框架理解中,降准、降息都是全局性的货币政策工具,范围广,力度大。要说这类工具不代表货币政策的方向,似乎怎么理解都有些牵强。所以市场首先反应就是经济可能弱于预期。那经济是不是弱于预期呢?

至少今天的半年报是证伪的。

经济半年报稳步复苏 颇有亮点

从今天发布的二季度数据来看,经济依然处于稳步复苏的趋势之中,两年平均增速二季度好于一季度。从结构上看,代表内生动能的制造业投资和消费都修复明显,表现均好于预期。其中:

● GDP继续稳步复苏: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9%,一季度为18.3%。而二季度实际GDP两年平均增速为5.5%,较一季度的5.0%有明显恢复。当然,距离疫情前同期6%的增速水平还存在一定的修复空间。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速为8.3%,两年平均增速6.5%与上个月基本持平,整体偏强。

● 投资增速缺口基本修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为12.6%,两年平均增速为4.4%,比上月加快0.3%的百分点。分项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累计增速15%,两年平均增速8.5%较于上月回落0.4%。主要受到新开工的拖累。从销售增速回落来看,未来下行趋势比较明确,但韧性受到竣工支撑。基建投资小幅回暖至疫情前水平,累计增速7.15%,两年平均增速3.54%较上个月回暖0.2%,已经回到了疫情前的低位水平。制造业增速加快动能偏强,月投资增速为16.4%,两年平均增速2.63%较上月回升1.4%。接近了疫情前低增速水平。当前看来看制造业投资未来复苏的动能仍强。

● 消费缺口继续回补:社零当月增速12.1%,好于预期。两年平均增速5.47%,较上月加快了接近1%。分项看,除了汽车类消费出现增速下滑外,其他都表现出增速加快。尤其是可选消费中的办公用品和通讯器材消费。整体消费的修复较上月有所加快,但依然是三驾马车中较慢的。

● 进出口维持强劲:出口同比增长32.2%,比上月加快5个百分点。重点商品来看,劳动密集型商品呈现增长;机电商品出口增速略有回落。从国别来看,对欧盟国家、日本的出口均有回升,对美国出口则有小幅回落。进口增长36.7%,重点商品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贸易顺差升至515亿美元。

总的来说,本次经济半年报表现不俗,出口、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均好于预期,经济的内生动力也在增强。从条件上来说并不构成降准的目的。

降准不是转向,宽松期待不宜得寸进尺

因而从今天的半年报来看,基于经济走弱,货币政策将出现宽松趋势的理解应当是有误的。而基于所谓预判性应对下半年经济回落以及美联储政策转向,这从货币政策的实施上来说又未免行之过早。若是政策实施基于预判,那美联储想必早就应该在退出量化宽松的路上了,而不是强调“实质性进展”。

既然不是经济层面的因素,那就只能从优化货币框架和流动性供给,以及推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层面去理解,这个目前市场也还有些许困惑。比如当前银行间的流动性水平并不弱;当前银行的总杠杆水平已明显下降;信用增速的下滑大概率来自于需求端;用总量工具解决定向问题(中小企)会不会导致流动性最终还是流入其他方面(比如房地产、原材料价格上涨行业)。当然,这些困惑可能还需要观察到更多的情况来释疑。

无论如何,在非总量背景下的“降准”,中性偏宽的整体货币政策基调便不会有过大的改变。也就是说既然有总量流动性的释放,必然有局部或技术性流动性的需求来对冲,从而使得政策依旧符合当前的经济情况。无论这个对冲是MLF的到期,是地方债的发行,是信用风险的缓解,还是税期,甚至是银行利润。

今日央行缩量续作MLF,利率保持不变,依旧处于当前的经济政策框架理解之中。以及考虑到MLF对于LPR的指引,下周LPR报价大概率也维持不变。也就是期待“降息”的预期并不和时宜。通过“降息”的方法来压低综合信贷成本很可能收益的最终未必是中小企业。

所以,既然经济层面还没必要,中小企业又够不着,同时“降息”又压制了银行的盈利空间,其概率就更加低于“降准”。

从“降准”本身来看,下半年货币政策中性偏宽的态势已经没有异议。但当前经济还是稳步复苏的态势,中性偏宽的基调还是中性,不是宽松。因而从投资策略上来说,不宜对宽松的预期过于得寸进尺。

美上周首申人数降至疫情来最低 仍高预期

就在市场普遍预计未来几周美国首申数据可能仍不稳定时,本周首申人数将至疫情以来的最低值。

劳工部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10日当周,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为36万人,比上周的修正值减少2.6万人。此前市场预测值为35万人。

截至7月3日当周,美国持续申请失业救济人数降至324.1万人,预测值为330万人,前值346.9万人。

从地域划分来看,明尼苏达州、密西西比州和怀俄明州等已经结束了大规模失业援助计划,上周该计划中没有人申请失业救济。

印第安纳州、密苏里州、田纳西州和德克萨斯州的首申人数大幅增加,乔治亚州、肯塔基州和罗德岛州的首申人数降幅最大。

超过半数的州宣布了结束失业救济的计划,每周300美元的补贴已经取消,但这是否影响了就业增长仍未可知。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昨日发布国会证词,表示经济达到 "进一步的实质性进展 "尚有距离,劳动力市场正在改善,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6月份5.9%的失业率远远不能反映就业短缺的实际现状。随着公共卫生状况继续改善,以及其他阻碍因素的减弱,未来几个月就业将继续强劲增长。就业市场还需要再创造250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

首申人数的下降与美国整体经济复苏步伐相一致,企业重新恢复运转,消费和出行需求也在增加。

上周首申人数下降到疫情后的新低点36万,虽然仍高出预期的35万人,但使得美国申请失业救济金的总人数自疫情以来首次降至1400万以下。

这显示随着经济重新开放和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失业情况正在缓解。

上周公布的首申人数意外反弹后,许多专家预计,就业市场从新冠疫情复苏的势头仍不稳。

首申人数仍高于疫情爆发前的水平,仍有企业在抱怨难以找到合适的员工,这可能会阻碍劳动力市场复苏的进程。

根据ISM最新的就业数据数据,有学者认为,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可能会再次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