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影响几何?的挑战差异

03-16 财经资讯
       

点击查看最新行情

中国的外汇储备,仍将持续其不断增长的态势,只是其来源的表现形式各有差异

□ 本刊记者 霍侃 张环宇 | 文

贸易顺差收窄甚至逆差出现,并未缓解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

中国一季度新增外汇储备1973.36亿美元,是仅次于2010年四季度的第二历史峰值。但同期,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中国实际使用外资(FDI)减去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ODI)的直接投资净流入也仅218.3亿美元。

一位熟悉外汇管理的人士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以前影响跨境资金流动的因素没有改变,如人民币升值预期、境内外利差汇差等,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外汇储备的影响体现在,由于进口结算额大于出口结算,人民币净流出,导致本应该通过购汇减少的外汇储备没有减少。

跨境贸易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迈出的战略性一步,其与外汇储备下降的目标是否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冲突呢?如何把握人民币“走出去”的节奏,协调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关系,是短期内的挑战。

跨境结算影响几何

今年一季度,跨境贸易结算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快速增长态势,人民币结算累计3603.2亿元,比2010年第四季度增加190.0亿元。其中,出口结算398.2亿元,进口结算3205亿元。

分析跨境结算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应该按照现金收付制计算。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际收付总额2584.7亿元,其中,实收392.5亿元,实付2192.2亿元,收付比1∶5,进口实付占比约85%,较上年末有所下降。

今年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分析去年外汇储备增长原因时指出,其中之一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井喷,2010年按现金收付制核算的进口结算额折合400亿美元。

若按此法计算,一季度因为进口实付人民币而导致存量外汇储备少支付折合约330亿美元。

一位央行研究部门人士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去年下半年开始,跨境贸易结算客观上成为外汇储备增加的一个原因,已经引起相关部门注意,但影响到底有多大、相关系数多少,还需要进一步讨论测算。

熟悉跨境结算业务的一位专业人士说,进口支付人民币,的确会减少企业购汇,进而减少商业银行在央行购汇外汇储备 人民币升值,但是,对外汇储备的影响“不能当期等量替换”,即不能认为100元人民币支付出去,就替代100元人民币折算的等额美元,因为即使用美元付汇,也可能不是当期就购买美元付出去,会推迟付汇,所以“影响有时间差,有时滞”。

对于人民币跨境结算这一有战略性意义的业务,进行高频度的影响分析,固然能够满足短期内时效性的要求,但可能忽视其长远效应。

上述熟悉跨境结算业务的专业人士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人民币跨境结算初期很难实现收支平衡,因为外部没有人民币,贸易项下肯定是先出后进,净付出人民币难以避免,但如果放宽时间,付出的人民币未来会以贸易结算或FDI等形式回到中国,届时可以替代美元流入,减少外汇储备的增加。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专栏)详尽分析了跨境结算对外汇储备的影响。他认为,有一部分跨境结算导致的外汇储备增长,只是将来要发生的储备增长提前,中期来看影响是中性的。

即便如此,可能仍无法打消人们对外汇储备继续快速累积的担心。分析人士对高额外汇储备的忧虑,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大规模外汇储备如何投资以保值增值,二是央行购汇导致国内流动性增加,带来对冲压力,掣肘货币政策。

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崔历认为,进口支付人民币和境外资金流入都会增加外汇储备,但两者有本质区别,即境外资金流入在增加外汇储备的同时也增加了国内流动性,而人民币进口结算则没有增加流动性的担忧。

马骏也认为,跨境贸易结算导致的外汇储备增量中,有相当一部分不需要对冲,对境内货币政策的影响为中性,不会额外增加通胀压力。以香港市场为例,原来没有其他融资渠道的中资机构在香港筹得人民币,并将所融得人民币汇入境内,会导致境内流动性增加;其他类型的人民币回流和人民币在境外使用,均不影响境内货币供应量,如人民币用于香港本地离岸市场金融产品的二级市场交易、产品与服务交易,或者在第三方交易等。

因为短期内跨境结算导致外汇储备增加,而放缓甚至停止人民币“走出去”步伐,显然不是上策。为对冲进口付出人民币对存量外汇储备的影响,应该进一步疏通境外人民币通过贸易和投资回流境内的渠道,打通人民币境内外的循环机制。马骏建议,应该鼓励更多的外资企业用人民币向境内直接投资,代替外币FDI。

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李波4月中旬在广交会上介绍,人民币FDI试点政策大致框架已形成,上报相关部门批复后再发布,年内有望推出。

根源仍在升值预期

替代企业购汇对外支付、导致外汇储备被动增加的原因,除了跨境贸易结算中以人民币代替外币支付进口,还有外币贷款的影响。一季度外币贷款增加270亿美元,处于较高水平。

此外,上述熟悉外汇管理的人士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还应该关注通过“内保外贷”方式在境外融资的银行表外业务。

“内保外贷”多发生于境外有分支机构的企业,是境内企业以人民币定期存单作为担保,由境内银行开立保函或者备用信用证给境外银行,境外银行提供外币贷款给企业的境外分支机构。“内保外贷”也使企业向银行的贸易购汇减少,加大了贸易项下的外汇顺差,最终会转换为外汇储备。

去年年底以来,“内保外贷”的需求明显增加,一方面因为国内人民币贷款偏紧、外汇流动性也比较少,最根本的还是,境外美元贷款利率低于国内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能赚取利差,而且在预期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前景下,到期还款还能有汇兑收益。

“汇差、利差的剪刀差在这里,傻子也知道资金放哪里。”上述熟悉外汇管理的人士说,更关键的是,这部分资金是表外业务,不反映在银行的外汇贷款中,企业外债中也不一定如实登记,很难统计。

花旗银行中国分析师彭程认为,问题根本是人民币升值,而且预期还会继续升值。今年4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速度明显加快,先后突破6.54、6.53、6.52、6.51、6.50五个关口,4月29日升至6.4990元,创汇改以来新高。年初至今,人民币兑美元已升值约1.9%。

人民币升值预期,叠加国内信贷规模偏紧外汇储备 人民币升值,在微观层面明显影响企业和个人结售汇行为。一季度银行代客累计结售汇顺差1342亿美元,1月至3月分别为684亿美元、249亿美元和409亿美元。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中旬在国务院常务会上指出,结售汇顺差处于较高水平,造成基础货币大量被动投放。

企业及时结汇、延迟付汇,也是当期外汇储备增加的原因之一。从收汇结汇率(银行结汇/银行代客涉外收入)和购汇付汇率(银行售汇/对外付款)看,一季度,收汇结汇率74.4%,比2010年全年提高3.9个百分点,购汇付汇率为56.3%,比去年下降2.5个百分点。

上述熟悉外汇管理的人士认为,收汇结汇率和购汇付汇率的变动,显示企业由于意愿原因,或者国内资金偏紧,主动减少外汇资产。

当然也不能排除“热钱”混杂在结售汇中流入。为打击热钱流入,近期外管局更加严格控制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3月30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汇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下调了结售汇头寸余额下限,并下调预收货款和90天以上延期付款基础比例。这一新政意味着限制银行在外汇市场卖出外汇,并希望企业尽快付汇,希望控制外汇流入、并推动尽快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