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方星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和阶段性成效

10-05 财经资讯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上海建设一流国际金融中心的努力受到舆论广泛关注。9月15日,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务院19号文件发布两年多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和阶段性成效。“十二五”期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实现金融市场规模的显著扩大,预计到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额将达到1000万亿元左右。

统计显示,2010年全球外汇市场交易额,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416万亿元,较2005年增长10倍;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额位居全球第三,银行间市场年末债券托管余额位居全球第五,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合约数量位居全球第二、成为全球三大有色金属定价中心之一,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现货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188万亿元,同比增长7%;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8.63%。

方星海说,目前,上海金融市场体系无论是市场类型,还是产品结构,都更加健全,市场规模明显提升,市场的投融资和风险管理功能逐步增强。

与此同时,上海的金融改革创新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方星海表示,在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一系列金融创新举措,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和先发效应,为经济转型发展注入了活力。比如,率先开展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及其他跨境人民币业务,截至7月末,累计结算金额达2501亿元,其中2009年7月试点启动至2010年底为746亿元,今年1~7月为1755亿元;同时,还启动了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试点、启动了期货保税交割试点。另外,在沪外资法人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率先发行金融债券,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金融租赁公司设立单船单机公司、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新台币双向兑换业务等工作相继启动,金融服务领域明显拓宽,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深入,总部级中外资金融机构、功能性金融机构、外资和台资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等加快向上海集聚,特别是今年以来吸引中国银行(601988)等国有重点金融机构在沪设立二总部的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到2010年底,上海金融机构总数达1049家,其中2009年、2010年分别新增83家和63家。股权投资、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第三方支付、融资租赁等新兴行业的准金融机构发展良好。截至目前,上海共有内资股权投资企业212家、股权投资管理企业240家,外资股权投资企业9家、股权投资管理企业54家;批准小额贷款公司66家,61家已经开业;审核批准融资担保公司53家;14家企业获得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数量上在全国最多(全国共有40家)。

此外,上海的金融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方星海介绍说,截至2010年末,上海外资法人银行总部21家全球外汇市场交易额,占全国的68%,并表资产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资产的85%;外资法人财产险公司8家,占全国的44%,合资寿险公司11家,占全国的31%;合资证券公司5家,占全国的45%;合资基金管理公司22家,占全国的63%。

方星海表示,上海金融支持经济转型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他说,上海已经推出了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小企业网络贷款、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创新举措,服务科技创新、中小企业、“三农”和文化产业发展。上半年全市中外资银行投放的大、中、小型企业人民币贷款分别增加630亿元、236.9亿元和473.3亿元。与年初相比,6月末小企业贷款余额增幅高出全部企业贷款1.4个百分点,小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重比年初上升了0.4个百分点。

在航运金融方面,上海落实国际航运保险业务免征营业税政策,今年1~6月减免7921万元;推出了无船承运人责任保险,专业化的航运金融租赁公司、航运保险营运机构、航运产业基金以及航运金融专业委员会、航运金融研究所相继成立,带动了航运金融服务的改善。航运保险业务集聚效应初步显现。2011年上半年,上海地区船舶保险业务总量16.25亿元,货运险业务保费总量7.82亿元,分别占全国的42.76%和14.77%;太平洋(601099)产险全国42.07%的船舶险已集中到上海,人保财险全国54.75%的船舶险也已集中到上海。

方星海还透露,近年来,上海金融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功能显著提升,陆家嘴(600663)金融城范围进一步扩大,外滩金融功能得到延伸和拓展、形成金融集聚带,完成了上海市金融集聚区布局规划初稿编制工作。金融资讯、会计、律师、公估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发展。建立了金融法治联席会议制度,有效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确保了上海金融安全。

在“十二五”期间,上海将进一步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水平。方星海介绍说,上海将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债券市场发展,推动建立票据交易市场,并加快筹建保险交易所。此外,还将建立与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市场相衔接的区域性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市场,进一步扩大贷款转让市场规模,加快全国集中统一的信托登记体系建设并推动信托受益权转让市场发展,及时发展和吸引因信息技术等的变化而创生的新型金融市场。“在上海设立保险交易所的方案已上报国务院,由保监会牵头,相关准备工作正在启动。”

同时,上海将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加快启动境外企业在上海金融市场发行债券和股票、加快推进跨境ETF产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扩大人民币“走出去”的渠道和方式。方星海表示,上海将积极推进建立和健全人民币回流机制,促进沪港两地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

方星海表示,目前,上海正在研究推出利率、汇率相关金融衍生产品。在已有金融衍生产品基础上,按照市场需求增加相应的品种,形成完整的利率、汇率、股指衍生产品体系。同时推进原油期货产品开发上市和航运金融发展的政策。

方星海最后指出,上海将完善金融法制环境、有竞争力的税制环境、贴近市场的金融监管环境和研究建立自主品牌的信用评级机构。积极支持在上海建立和发展自主品牌的信用评级机构,逐步发展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信用评级机构。

“预计到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额将达到1000万亿元左右;主要金融市场规模将保持或进入世界同类市场前列,其中:股票交易额和市值进入全球前3位,商品期货交易量保持全球前2位,债券市场余额进入全球前3位,黄金市场现货交易量保持全球第1位,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量进入全球前5位,外汇市场交易规模年均增长30%,票据市场和信贷转让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方星海同时表示,未来5年,参与上海金融市场的境外投资者规模显著扩大;上海金融市场成为跨国公司和境外优秀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场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主要指数、上海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成为境内外人民币资产定价的主要基准利率,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成为境内外人民币交易定价的主要基准汇率;进一步提高在沪外资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市场份额,保持并进一步提高在沪外资银行并表资产总额在全国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中的比例以及在沪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在全国外资保险公司中的比例。“预计到2015年,上海金融从业人员达到32万人左右,国际化高端金融人才和新兴金融领域的人才明显增加;金融发展环境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金融法律、税收、监管等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程度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