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经济学家:6张图表看透人民币国际地位

FX168讯:彭博亚洲首席经济学家Tom Orlik和彭博经济学家陈志坚周四(4月23日)撰文指出,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外汇交易中的使用持续上升,但海外资本进入内地市场的限制仍然阻碍了人民币使用的增长。

以下是Orlik和Chen的图形分析:

(图:跨境贸易结算与全球支付)

作为全球最大出口国,中国在提升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重要性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结算金额达1.65万亿元,同比持平,占贸易总额的比重约为三成。

中国在全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全球支付货币份额持续缓慢上升,截至2015年2月,人民币占全球支付货币市场份额1.8%,较一年前的1.4%有所上升,成为全球第七大支付货币,略落后于加元和瑞士法郎,但要超越占全球支付货币市场份额2.8%的日元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

(图:BIS外汇交易)

国际清算银行(BIS)的外汇市场交易数据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人民币的全球地位。遗憾的是,BIS 的评估每三年才进行一次。2013 年的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排名第九,占全球外汇交易量的 2.2%。根据 Swift 支付数据,人民币的排名自 2013 年以来可能略有上升。

(图表:买卖价差)

外汇市场买卖价差是衡量人民币相对地位的高频指标,买卖价差越小,表明流动性强,交易活跃。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的地位仍然落后于欧元、日元和英镑。2015年迄今外汇图表t,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平均买卖价差分别为0.03%和0.05%,而欧元、日元和英镑仅为0.01%。

(图:点心债券发行)

中国央行继续想出巧妙的替代方案外汇图表txm外汇,在不开放资本账户的情况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点心债券的快速增长意味着国际投资者无需将资金带入中国即可购买人民币资产。2014 年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量飙升至 2700 亿美元,比 2013 年的 1070 亿美元增长了 153%。

(图: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中国人民银行与30多个国家的央行签署了总额高达3.5万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交易双方可以通过本币互换来缓冲国际收支危机,这样,中国人民银行就减少了其他央行对美元的需求,也就是说人民币实际上在扮演储备货币的角色。

(图:沪港通(MME)、QFII及RQFII额度)

去年,沪港通正式启动,标志着市场进一步开放。截至目前,该机制反响平平,沪港通额度仍有超过50%、深港通额度仍有70%未被使用。

但无论如何,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升值空间,仍然受到内地市场准入限制。综合考虑沪港通、QFII和RQFII制度下的额度,境外投资者可以带入中国市场的资金总额约为1700亿美元。相比之下,全球外汇储备约为11.6万亿美元。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