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多资产策略篇】一文看懂排排网私募基金五大策略

05-10 财经资讯
       

基于对股票、债券、期货、衍生品等单一资产策略的认识,多资产策略作为一种整合多种类型资产或策略的投资方式,越来越受到市场和投资者的关注。

多资产策略

多资产策略,顾名思义,投资于多种类型的资产和策略。 与单一资产或单一策略相比,多资产策略的优势在于:

(1)风险分散:通过配置两种或两种以上资产,可以分散单一资产的市场风险; 同时外汇无风险套利,不同资产及其衍生的不同策略之间存在一定的非线性相关性,组合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投资。 组合波动。

(2)捕捉各类资产上涨机会:各类资产的表现会产生轮动效应或周期性。 多资产策略可以捕捉某一类资产在上涨周期的上涨,从而获得相对持续的回报。

(3)资产组合灵活切换:以目标收益和风险为基础,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各类资产或策略的配置比例。

多资产策略下又细分为宏观策略、复合策略、套利策略三个子策略。

(一)宏观策略

宏观策略是指资产管理人根据对宏观经济周期变化趋势的把握以及宏观经济走势对股票、债券、外汇、大宗商品等大类资产的不同影响xm外汇,配置大类资产进行投资。 在此过程中,资产管理人将综合运用多维度的研究分析方法,包括主观判断或系统分析、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定量或基本面分析等,最终反映投资决策的长期结果。主要资产类别的方向或空头方向,以及主要资产类别的占比。

根据决策方法,宏观战略可分为以下两类:

1、主观策略:在主观宏观策略交易中,投资经理通过整理基本面和技术面的信息来做出买卖决策。 虽然决策风格有很多种,但出发点是对核心宏观因素的分析。

2.系统性策略:系统性宏观策略的目标是定量描述以下情景:当宏观环境、货币财政政策、政治形态、供需失衡、流动性环境、市场情绪或任何其他因素可能对市场产生影响时,对市场变化的影响。 目前全球市场上货币、大宗商品、股票和固定收益资产如何重新定价。

简而言之,宏观策略是一种在研究范围、投资标的、多空方向上都比较灵活的投资策略。 极大考验资产管理人的投研实力和公司的综合实力。 与股票、债券等传统单一资产策略相比,优秀的宏观策略具有不受单一资产约束、穿越单一资产牛熊周期的优势。

与股市牛市、资产波动性较低的海外市场相比,宏观策略在中国市场找到了更合适的土壤。 过去十年,中国市场与发达国家市场表现最显着的差异是:中国市场各类资产的波动性较高,长期夏普比率较低,并伴随着回调幅度更大,牛熊周期更长。 短期来看,为宏观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战略环境和收益空间。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与中国市场尚处于发展过程中、投资者结构仍处于从散户向机构过渡的过程中密不可分。 因此,中国资本市场可挖掘的阿尔法回报高于发达国家,宏观策略更加有效。

优秀的宏观策略管理者能够根据对宏观经济周期和金融市场走势的判断,把握特定资产类别的牛市周期,避免特定资产类别的熊市周期,避免净值过度波动,控制回撤,实现灵活主动的资产配置,获取长期回报。 此外,少数极其优秀的宏观策略经理不仅可以通过把握大资产类别的轮动获得第一类阿尔法收益,还可以通过资产内部子类挖掘或挖掘等多种方式创造第二类阿尔法收益。跨资产套利。 Alpha收益使得基金的长期业绩更加稳定和优秀。

(2) 复合策略

复合策略是指管理者采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投资策略的组合同时进行投资,以降低风险、稳定收益。 管理者从子策略的角度对绩效、子策略之间的相关性、子策略的比例等进行评估,使复合策略能够达到1+1大于2的效果。与单一策略相比策略中,复合策略在平滑波动、增强收益、扩大规模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

目前比较主流的复合策略是“CTA+”,比如CTA+指数增强、CTA+市场中性、CTA+债券等。此外,还有股票+债券,或者T0、交易返现、期权和利基高配的组合——频率策略。 由于CTA策略天然带有杠杆,实际上闲置资金较多,因此可以使用其他策略来管理现金或增强回报。 在提高资金利用率的同时,还可以获得一些低相关性的回报。

根据目标风险回报率进一步区分复合策略。 管理者可以根据目标收益和风险来调整子策略的比例,或者根据子策略的表现来衡量各自的权重。

●进取型:CTA+指数增强、CTA+量化选股。 就投资体验而言,高波动策略的组合往往优于纯指数增强策略或纯CTA策略。 原因是股票和期货市场的相关性较低,正好可以分散风险。 毕竟“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使得整体基金的净值曲线更加平滑。 其中,如果指数增幅占CTA的比例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一般来说,这样组合的复合策略基金的年度目标往往在20%甚至30%以上,波动也较大。

●平衡:CTA+市场中性策略、CTA+套利策略。 既有波动性相对较高的策略,也有风险敞口较小的稳健策略。 回报率和波动性处于中等水平,一般年化目标在10%-20%左右。

●保守型:中性策略+套利策略、债券策略+套利策略。 都是波动较小的子策略,一般年化目标在8%-10%左右。

与单一策略的简单叠加相比外汇无风险套利,复合策略在时机和子策略调整方面更加快速和灵活。 什么考验管理者驾驭多种策略和组合的综合能力。

(三)套利策略

套利策略是指利用金融市场上某些金融产品的价格与收益率暂时不一致的情况来获取收益而不需承受风险。 关注两个或多个品种之间的稳定相关性,利用价差回归原理做空高估品种,做多低估品种,从而在获得价差收益的同时降低价格风险。 这里的套利策略不是单一资产(例如期货或可转债)的套利,而是多种资产的套利组合。 套利标的包括但不限于债券、外汇、ETF、分级基金等。

从风险角度来看,套利策略可分为无风险套利策略和具有一定计量风险的统计套利策略。

前者的代表策略是ETF套利——当基金二级市场价格高于基金份额净值时,买入基金股票篮子,认购基金份额,并在二级市场卖出基金份额,当价格高于基金份额净值时,则相反。 统计套利利用资产价格的历史统计规律来进行套利。 风险在于历史统计规律未来能否延续。 更经典的统计套利是配对交易。 原理是两个高度相关的资产A和B,当两者的相关性暂时减弱,即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时,则买卖B。 A出,当未来两者恢复相关性时,可以进行相反的平仓操作来获取利润。

按交易资产分类,包括期货套利、期权套利、ETF套利、可转债套利、外汇套利、分级基金套利等。

●期货套利:根据具体合约选择和策略构建,通常可分为三类策略:跨期套利、跨品种套利、跨市场套利。

●期权套利:以交易所交易的期权为交易标的而构建的套利策略。 根据不同的逻辑关系,具体包括边界套利、垂直价差套利、平价套利、波动率套利等。

●ETF套利:当ETF出现大幅折价或溢价时,套利机会就会出现。 如果套利收益能够覆盖套利成本,就能获得正的无风险回报。 当ETF有较大折扣时,您可以在市场上买入ETF,赎回ETF,将其转换为股票,然后以当前价格出售股票组合; 当ETF溢价较大时,您可以通过在市场上购买ETF,您可以通过申购和赎回股票名单来认购ETF,然后在市场上以当前价格出售ETF。

●可转债套利:利用可转债条款的特殊性带来的强逻辑性进行套利交易。 主要可分为四种类型:股票转换套利策略、锁定价格交易套利策略、新策略和其他条款博弈套利。 种类。 其中,股票转股套利策略是可转债套利策略中最常用的策略。

●外汇套利:利用不同市场之间的汇率差异进行套利。

●等级基金套利:利用等级基金母基金净值与二级市场份额价格的差额进行套利。 由于证券市场交易和申购赎回机制同时存在,当二级市场分层股票与母基金存在价差时,投资者可以进行套利交易。

与单向投机相比,套利策略是一种风险较小、收益相对稳定的策略。 在寻找套利策略管理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极端环境下套利策略的有效性:套利策略本身是基于历史数据统计的,但历史数据中呈现极低概率的金融危机、疫情、政策管制等事件对于实际交易中的模型来说是有效的过程。 性影响。 例如,以套利交易为核心策略的对冲基金Long-term 破产。

2、杠杆比例:无论进行何种资产套利交易,由于风险敞口的控制,单笔交易的收益必然处于较低水平,管理人可能会利用高杠杆来获取收益。

3、安全缓冲和流动性:溢价率决定套利的安全边际。 此外,市场交易量对流动性影响较大。

此外,应该理解套利策略本身存在一些限制。

(1)套利的潜在收益将是有限的,这是套利策略的一个特点。 限制风险就限制了利润。

(2)市场效率越高,套利机会越少。 相反,市场效率越低,套利机会就越大。

(3)虽然套利策略具有风险有限的特点,但它也是有风险的。 如果价差持续错误,风险就一直存在。